曾为新加坡印钞的全球最大“最有钱” 印钞厂 面临倒闭危机
觉得自己没钱很惨吗?红蚂蚁安慰你一下。
俄罗斯电视台12月8日报道,为140家中央银行印制钞票,全球最大的印钞厂——英国德拉鲁(De La Rue)公司,近日发出可能破产的警告。英国广播公司BBC早在11月26日就报道,德拉鲁公司上半年财年出现亏损,如果重组计划失败,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连印钞厂都有倒闭风险,你有被安慰到一点吗?
德拉鲁公司历史悠久 曾在新加坡设厂印钞票
德拉鲁公司成立于1821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自1860年起,德拉鲁开始为英国中央银行印制钞票,后来又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全球140家央行签订印钞合同,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钞票都是这家公司印刷的。
德拉鲁公司与新加坡也有一段渊源。
1984年,德拉鲁公司(Thomas De La Rue)曾在新加坡裕廊一带设厂,是第一个为新加坡印刷新币和担保文件的印刷厂。到了2002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才接手印刷钞票的业务。
时任副总理吴庆瑞(右)亲自为德拉鲁开幕,左为时任德拉鲁公司的主席Sir Arthur Norman。(海峡时报) (海峡时报)在目前广为流通的人头系列新加坡钞票面世前,德拉鲁公司受委托负责印制新加坡船系列(1985-1999)纸币,以及所有10元、25元、50元、500元、1000元和1万元面值的新加坡纸钞。1元、5元和100元纸钞当时则由另一家英国印钞厂Bradbury, Wilkinson & Co负责印刷。
船系列钞票中的2元钞票。(Vincent Tan's Singapore Banknotes Complete Prefix Reference)印钞厂也会倒闭?
消息一出,不少人疑惑,印钞厂也会没钱吗?当然会,他们又不能印给自己用。
红蚂蚁小时候和很多小孩一样,想象如果自己是印钞厂就好了,每天给自己多印几张就不愁吃喝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印钞厂也是做生意的,亏损和危机在所难免。
究竟是什么让屹立不倒200年的印刷厂即将“没钱”?
其实在过去两年里,德拉鲁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金融时报)从德拉鲁的市值就可以看出,最近两年每况愈下,简直是“满江红”。
不仅市值持续下跌,德拉鲁的净负债截至今年九月底已累计至约1.707亿英镑。除了这些,德拉鲁还碰上英国脱欧事件,雪上加霜。
因为除了印刷钞票以外,德拉鲁的另一项主要业务是印制护照。
没想到英国脱欧后,换大波护照的生意竟落到竞争对手——法国的Gemalto手上。要知道过去9年,德拉鲁一直与英国政府合作生产护照,这次丢失4亿英镑的大单绝对是硬伤。
“祸不单行”是真的。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去年五月,委内瑞拉因受到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当地央行没钱埋单,为该国印钞的德拉鲁也只能硬“吞下”这笔1800万英镑的坏账。
倒霉事还没完呢。
英国金融犯罪调查机构(Serious Fraud Office )目前正在调查德拉鲁公司在非洲南苏丹共和国内“疑似贪污操作”的行径。
咬咬看德拉鲁2019/20财年半年报,就会发现德拉鲁占比最大的货币业务营收下滑近30%:
(De La Rue 2019/20财年半年报)印刷纸币业务大大下降,无现金支付肯定逃不了责任。
无现金支付让纸币硬币需求大大减少无现金支付的浪潮逐渐席卷全球,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线上转账,扫二维码或银行卡支付,前几天社交媒体疯传,连乞丐都拿着二维码乞讨了。无论你相不相信,纸钞已经正式被打入冷宫。
比如2014年丹麦媒体就有消息称,丹麦央行将不再生产纸币和硬币,因为市场需求正逐渐减弱。
2016年金融时报也报道,韩国央行打算在2020年彻底停止硬币流通。
新加坡更不用提,迈向智慧国的脚步刻不容缓。海峡时报2018年报导,自动提款机提出现金价值在一年内减少了三亿。
2015年,新加坡自动提款机提出的金额只占电子支付总额的60%,2017年这个比例进一步降至40%。
教育部长、金管局董事会成员王乙康还告诉《海峡时报》:
“让我们致力于在2020年把这个数据降低至20%。”
其实“失业”的不仅有德拉鲁,据英国媒体今年9月报道,英国皇家造币厂也已经开始“不务正业”,从造币业务扩大生产至珠宝业务。
售卖种类非常齐全,从戒指到领带夹,款式比珠宝店还全一点。
英国皇家造币厂礼品部主任库珀(Helen Cooper)说:
“我们确实认识到,人们选择花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新加坡《商业时报》今年四月报道,生产全球90%印钞机的德国大印钞机制造商高宝集团 Koenig & Bauer 也开始进军易拉罐市场、印制啤酒和可乐专用的铝制瓶装。
无现金和线上支付不仅挤走了收银员等职业,就连印钞、造币和印钞机制造商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不仅只有我们偶尔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印钞厂”绝对是一个屹立不倒的含金量企业,恐怕连近200岁的德拉鲁在几十年前都不曾预想过。
原来在面对电子时代无现金海啸的来袭时,印钞厂和铸币厂也有“钞票打水漂”的一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