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男童赤子心 与外籍劳工做朋友
作为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的一砖一瓦离不开客工们的辛劳。炎炎烈日,他们默默无闻地劳作,仿佛城市发展的“背景墙”一般安静地存在着。
本地一名三岁男童*Jake悄悄走入了客工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每日翘首以盼的“小太阳”。新加坡行善运动(Singapore Kindness Movement)通过媒介平台The Pride分享了这则温馨故事。
楼下的工地上来了一群“大朋友”
时间倒回去年12月,据Jake妈妈*Anne介绍,当时家楼下的组屋停车场翻修,每天都有大型建筑器材进出施工。不知从何时开始,Jake对重型机械十分感兴趣。但凡听到机器开始运转,一定要下楼近距离观看。
一来二去,包工头认识了这个三岁小孩,每次一有压路机、挖掘机开进来,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小Jake来“现场观摩”。在现场待久了,Jake慢慢开始认识了工地的外籍劳工。虽然不知道每个人的名字,细心的他通过观察特征,给大家分别起了外号。
一开始,那个来自缅甸的大叔一直对他微笑,索性就叫“微笑大叔”(Smiley Uncle)吧。再后来,“红帽大叔”(Red Helmet Uncle),“种草大叔” (Planting Grass Uncle)等等,他用一个孩子最直接的观察亲切地称呼着他们。
Jake画画给Smiley Uncle,欢迎他回来并祝新婚快乐。(互联网)熟络之后,Jake经常来工地旁看他的朋友。看到Jake来了,客工们就会稍事停下手中的工作,过来跟他打招呼。后来形成了惯性,大家每天那个时段都会等待小Jake的出现!
有一次长周末Jake没来,当他们再看到他时,十分开心,立刻从车上跑过来亲切地问:‘宝宝你好吗,很久没看到你啦!‘”。还有一个大叔过来抱抱他。其实,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孩子,但外出打工不能常见面,所以每次看到Jake就很开心,会想到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午休时间去看他们,一个工人专程跟太太视频通话,给她介绍Jake。当Smiley Uncle回缅甸探亲时,也会跟Jake视频。
小小Jake来探班。(互联网)请朋友们吃好料
眼看午餐时间就要到了,小Jake兴奋地坐在组屋楼下的石凳上,等待着他的朋友们放工来吃午餐。
25分钟后,当客工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脸上却带着微笑走近时。Jake大声召唤:“Makan! Makan! Jalan! Jalan! My dad buy drinks! ” (吃饭吃饭!来!来!我爸爸买了喝的!)
待大家坐定开始享受桌上美味,小Jake就会露出十分满意的表情。
Jake在一旁看着朋友们吃东西很是开心。(互联网)据Anne介绍,在他们跟客工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收入有限,他们一餐吃的很简单,咖喱汁配白饭,有时会有肉和菜。担心他们吃得不够,有时会买些鸡肉,或在休息时间给他们送一些饮料、零食和点心。
Jake送零食给客工们。(互联网)客工集资购买生日礼物
小Jake的爱心和行动感动着他的朋友们。当他过三岁生日的时候,Anne特地买了一些蛋糕和美禄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乎意料的是客工们集资给Jake买了两个玩具作为生日礼物。Anne说:“知道他们赚的不多还如此破费,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我们真的很感动。”
客工送气球给Jake庆生。(互联网)一颗爱心的种子是会发芽的,小Jake的真诚感动了这群离家在外的客工们。
Anne也好奇着感慨道:“当Jake认识他们的时候才两岁半。那时我还不清楚如何教导他什么是爱心,但他做到了。也许这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吧。”
梦想当一名包工头
每次看着工地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满脸羡慕的Jake就会告诉妈妈:“包工头可以驾驶压路机、挖掘机,还会除草,还可以带一顶白色头盔!我长大想要当一名包工头!”
这样的“梦想宣言”对于一些父母而言似乎不够远大,就连包工头自己听了都劝Jake好好学习,当个建筑师什么的,不用每天站在大太阳下面工作这么辛苦。
但Anne对此并无异议。在她看来,如果这真是孩子喜欢的,就让他去做吧。作为孩子,他应该有去探索的权利。
“追梦”从模仿开始,那天小Jake看到Smiley Uncle每天工作时都会头戴白头盔,斜挎单肩包,气势十足,也想要一套一模一样的“装备”。
爸爸满足他的愿望,买了一套儿童版的给他。当他头戴白头盔,斜挎单肩包,还带了一个防尘面罩走向Smiley Uncle时,四目相对,看看彼此,两个人都开心地笑了。
Jake的包工头造型。(互联网)*孩子母亲不愿透露本名,以Jake和Anne代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