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可以死不可以病? 政府控制医生收费瞻前顾后

卫生部将在明年初委任独立委员会,可能会从明年起逐步就各种手术公布收费标准,希望提高医生收费的透明度,供病人求医与医疗业者制定收费时参考。卫生部希望这能有效管理医疗成本,加强医疗财务资源的可持续性。这套收费标准适用于公共医院和私人执业医生,但仅供他们参考,他们自己也可斟酌是否调整收费。

按照市场逻辑,医生看病,病人付费,天经地义。但是费用多少,却可以按照医术、口碑等所导致的供需规律来决定。但这也未必准确。新加坡著名外科医生林美丽于2007年为文莱皇室成员看病,7个月疗程竟然索要2400万元天价,最后得面对医疗理事会94项专业行为不当的指控。此案当中或有不当之处,但也反映所谓看病行情的主观性。

按照市场逻辑,治病的优先顺序不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是根据病人口袋深浅。有钱的随时要检查什么马上进行,几乎不会发生延误治疗的情形。没钱的拿政府津贴,急症可能也要等上数个小时,病床一度更是僧多粥少,要扫描器官可能也得经年累月地排队,皆因公共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奈何?

病人正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海峡时报)

按照市场逻辑,医疗也是一棵摇钱树。自新加坡成为区域医疗枢纽后,不但区域国家的权贵蜂拥而至,连中东的富豪也前来看病。GDP上升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医生、护士、病床就这么多,供需规律必然导致医药费上涨。虽然牟利的大多是私立医院,公民照理还能在公立医院得到照顾,可是水涨船高,当私营部门捞得盆满钵满,在公立医院服务的人员不可能不心动,要留住核心团队人才就只能给“市场价格”,最后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

按照市场逻辑,政府不应该干预自由市场作为供需信号的价格。所以作为医生行业协会的新加坡医药协会在1987年所制订的收费准则,协会自己因担心抵触竞争法,自动在2007年废除。准则可以让病人对行情有所了解,也能避免医生任意收费,本来一举两得,协会也在2010年向竞争局申请恢复,但被拒绝。这或许是卫生部要公布手术收费标准时战战兢兢的原因。

更麻烦的是医疗保险的问题。奇难杂症似乎随着医疗科技的发达而越来越多,保单要保的病种就不断增加,保费自然也要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人购买全保的附加利益(rider),看病时难免就有所谓的自助餐心态,不吃白不吃,什么有的没的检查统统做一遍心安再说,结果还是推高了整体保费。

在市场逻辑的大义面前,连面对民众医疗怨言压力的政府也只能绕道而行,以委任独立委员会(避开所谓的利益冲突),分阶段公布手术费标准等小步前进的方式,试图缓解医药费上涨的趋势。但是不难看出,只要市场逻辑不被否定,任何措施最终将是治标不治本,民众“能死不能病”的抱怨还将继续。

上一篇新闻

低智商女被虐死 究竟是谁的错?

下一篇新闻

中国动物园展出充气企鹅和电动狮子 游客看傻眼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