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政府的津贴那么好骗?
还想要骗取政府的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Credits,简称PIC)津贴么?你可要小心了!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提高生产力,都会给予企业在购买电脑或自动化设备以及员工培训方面享有税务回扣及现金补贴。然而,有人却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或作假账,进行诈骗。
最近一起“李腾合伙人案”闹得沸沸扬扬,外界关注政府在这一块的监管到底存在多大的漏洞?
据《联合早报》本月14日报道,本地知名主持人兼艺人李腾(33岁)的一名新加坡籍前合伙人林哲湖(Lim Chit Foo,34岁)被爆涉嫌欺骗国内税务局约127万元PIC津贴。当局还怀疑林哲湖与另外1200多万元的津贴骗案有关。
李腾与林哲湖合伙开的服装店Stage。右图为李腾。(联合早报)上周,李腾以控方证人身份出庭供证,称被告林哲湖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他的公司去申请假津贴。
事情来龙去脉是什么?
律师对其指控有几点:
一、 2015年,李腾和林哲湖合伙开了两间服装公司——Stage和Micbo Remix Jay(简称MRJ)。MRJ被指以购买软件为名,向政府申请到了约4万9000元左右的PIC津贴。而此前,Stage也获发放一笔5万多元津贴。当时,李腾是MRJ的公司董事。他坦言,自己有帮MRJ公司买过一个关于客户管理的软件,也看过这份软件产品。但他称目前已和这家公司无关,也表示对骗取政府津贴一事不知情。
二、 申请PIC津贴的条件之一是公司必须聘用至少三名员工,并且替他们缴交公积金。律师指李腾为了符合这项条件,找来两名艺人朋友袁帅和张振寰充数,把他们列为MRJ公司职员。李腾否认那么做,他称当时并不知道有这个条例。
三、 律师指李腾公司在2014年以书面方式申请PIC津贴,表格上面还有李腾的签名。李腾庭上承认“盲签”,自己没有看清楚,就在津贴申请表格上签名。
四、 李腾公司在2012年至2015年间共买了11台iPhone手机,律师指他以此向国内税务局申请津贴,之后叫妹妹上网转卖套利,欺骗国内税务局。李腾当时回答,妹妹是听被告说可以卖掉手机,所以才这么做。
辩方在盘问李腾时对他做出多个指控,但李腾在庭上“一问三不知”、声称自己“毫不知情”。服装店送货员陈伟强出庭供证时则称,他在六年内成为至少15间公司的董事,被告林哲湖利用公司来申请津贴。
与此同时,林哲湖则面对39项欺骗和妨碍司法公正等控状。审讯从今年8月就开始,案件目前还在进行中。
本地其他类似案件?
这起“李腾前合伙人”案件并非孤案。2017年,雪糕机公司Robofusion Asia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杨泰国(44岁)为了骗取政府发放的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津贴,向国内税务局提供假资料,即在资料上填了两名“隐形员工”的信息。杨泰国今年4月被罚款4000元和得缴付12万元罚金。公司当时则被令缴付6万元罚金。
Robofusion Asia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杨泰国。(海峡时报)无独有偶的是,自生产力与创新优惠计划推出后,本地就有不少“咨询公司”涌现,教导企业如何骗取现金补贴,并与这些企业分肥。
2014年,律师康卡德南(56岁)知法犯法,在“PIC计划推销员”詹德拉(36岁)的“指导”下,虚报独资经营的律师事务所Kanga & Co员工人数和费用,凑足人数,以骗取生产力与创新优惠计划津贴2万4606元,后被罚款4500元和缴付4万9212元罚金。
律师康卡德南(联合早报)一颗老鼠屎,就有可能坏了一锅粥。政府为鼓励企业提高生产力而推出的计划,竟然被人当作是“捞钱”的肥肉。究竟什么是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
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 (PIC)
PIC是新加坡政府于2010年提出的为期五年的(现已延至2018年)税务激励计划。通过该计划,中小企业可在提高生产力及创新方面的费用投资享有额外税务回扣(Tax Reduction)、现金津贴(Cash Payout)或延期缴税(Tax Deferral )的优惠。
近几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创新项目的发展。而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津贴,对于想在本地开公司创业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好东西,因为它能为你省下好几万元的费用!
申请PIC并不难
据官方资料显示,所有在新加坡注册企业,不论是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公司、注册分公司或外企的子公司,只要有至少三名本地员工,而且是在做下列几个项目,就可以尝试申请。
指定的自动化设备(如电脑、电脑软件、销售点系统、打印机、掌上电脑、电脑辅助设计、系统软件、扫描仪等)员工培训注册知识产权购置知识产权研究与开发批准的设计项目通常情况下,整个申请过程不会超过六周。这么看来,申请PIC并不太困难。那么审批的过程又有多严格?“造假”的情况又有多严重?
本地PIC申请的问题个案有多少?
据《联合早报》11月17日报道,2011至2016财政年之间,政府总共收到31万3000份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津贴的申请,国内税务局审核了当中的9万8000份申请,结果发现只有当中的2万9400份申请是真实(bona fide)个案,换句话说,经审核的个案中,只有30%的申请是有依据的真实案例。可见,有不少人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去“试试水”,看看能不能博到一笔津贴。
被审核的申请个案中,有64%或6万3000份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津贴申请,在政府拨款前就已经遭到拒绝。
另外,有3300宗申请到PIC津贴的个案,经审核后被发现有问题,被令还回政府已发放的津贴。就从这数据看来,本地的PIC津贴,每100份申请当中,就至少有3份存在着问题。3%这数字似乎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如果每一份申请都能够达到1万元,那政府损失的则有3000多万,这就不是小数目了!
当然,我们政府也是责无旁贷,直接放话称,必须把已发放的津贴追讨回来。截至今年6月,国内税务局已从2200宗个案中取回2060万元津贴,当局还在追讨剩余个案已发放的津贴。
如果任何人被发现滥用PIC津贴,政府也是毫不手软。政府就有明文规定,任何违法者或被处罚高达四倍的现金津贴、罚款高达5万元现金或监禁不超过五年。(你想试试吗?)
诚然,滥用或欺骗公款的害群之马或许不多,但依然存在。特别是政府在高度提倡年轻人创业、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企业家有必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坚决反对那些“皮包公司”的企业存在,这样才能确保政府能够继续扶持所有想创业的企业家们。
政府如今也已加大力度,国内税务局(IRAS)也在极力审核各项PIC申请,用上这种“虽远必诛”的严查精神,就是为了要堵住漏洞。到底有没有效,我们不妨留意一下,接下来还有多少人因为涉PIC案而被告上法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