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风暴,能否从新加坡与香港房地产差异入手
最近,香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相信很多人也从不同的新闻渠道,不同的媒体报道,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舆论立场不同,声音自然不同,乐居君对此不做更多的解读。
但在对香港问题的来龙去脉的了解中,层出不穷地传来一个声音:除去一些外界因素外,这次的香港风暴和香港高到令人咋舌的房价,脱不开关系。
01
要说房价高的地方谁都比不上香港的房价。
2017年世界城市房价排行榜上,香港以20平米/100万美元的成绩位居第二。连续7年高居房价最难担负城市之首,而当前的香港住房环境真的不好,房价高企买房困难不说,居住条件还十分有限。
在买不起房的畏难情绪之下,香港的年轻人的发泄,也就自然失去了方向。
在此观点下,香港和新加坡这两颗华人世界中的“双子星”,各自的房屋政策也成了众人关注焦点。
作为日不落帝国曾经的两个殖民地,香港和新加坡都在弹丸之地创造了经济奇迹,同列“亚洲四小龙”。可为何如今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状况,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自2009年初以来,香港的房价飙升了275%,
而新加坡自危机后的房地产热潮从2013年以来已大幅降温。
02
《香港01》曾拍了一个视频《点解新加坡可以人人住大屋?因为有规划三宝!》解读两地住房政策。新加坡和香港的房地产政策对比:
01公屋VS 组屋
香港有80万公屋,40万援助房屋,160万私宅,公私比例4:6
新加坡有110多万组屋,40万公寓,公私比例大概7.5:2.5
在新加坡,80%的人口都居住在政府建设的公共房(也称“组屋”)中。而在香港,这一比例仅为21%。
香港公屋设计并不统一,设施水准因屋而定。
新加坡组屋设施齐全,还因为别具匠心的设计成为新加坡独有的建筑与社区风景,不少新型组屋获得国际设计大奖。
02市场VS 规划
新加坡政府对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新加坡组屋之父”之称的刘太格,在城市规划设计里,以“邻里中心”为理念,将生活功能配套放在第一位。
其次,城市规划由建屋局整体的统筹,至少有12位博士一起参与研究合计,可谓细致致极。在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倾听人们的意见,不断地评核改良。
同时,长远的规划体系里,5-10年一展望,5年一修订,50年一规划。人口规模,愿景,城市布局都包括在内。
因此,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人文学者的心、科学家的脑、艺术家的眼!而不是陷入市场的漩涡,逐利而为。
03土地
以可利用土地而论,香港虽有陆地1100km,但林地、荒地等面积占到800km(其中郊野公园443km),而已建设区仅270km。相比之下,新加坡陆地面积虽然只有720km,实际利用率却远高于香港。
另外,新加坡征地手段可谓是“强硬”,关于各种征收土地的条规、法律,就有十几种。同时也有铁腕规定,土地不能囤不能炒,跟政府买的地,5年内该建的都要建好,然后2年内就要卖出,没建好就要罚款,严防地产商囤积土地。
而在香港,大财阀掌控了太多的社会资源,尤其在房地产方面,香港的房产市场基本被控制在资本家的手里,相比之下,政府的话语权太弱了。
(香港的闲置土地)
(新加坡未来用地)
乐居小结
新加坡政府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关注居民的住房问题,并一直采用并坚持长期土地利用规划,这让他们在整体房产规划和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没有太多资本涌入市场拿地炒作,足够的土地储备也可以很容易地转换为城市用途,以跟上人口趋势和经济增长,当局可以随意增加土地供应。
新加坡在遏制房地产泡沫方面取得了更大成功,而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持续的繁荣和稳定。
回头看看香港。当香港在被境外势力影响下暂蔽天日的时候,新加坡却在庆祝国庆一片歌舞升平,示威者的面罩对比璀璨的烟花,一时觉得有些过于失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点为这样的小红点担忧。
内政部长借个人脸书表示,香港和新加坡被认为一时瑜亮,很多人觉得新加坡是香港事件的受益者。然而尚穆根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受惠于区域包括香港的稳定。香港依托中国大陆的地理位置,如果中国表现好,香港表现良好,区域的整体表现也良好,新加坡也会有好的表现。如果任何一方陷入不稳定,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如果香港与中国对立,对大家包括新加坡来说,都会是个问题。
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以上,是如今繁荣稳定的新加坡给困境中的香港带来的经验,也期待香港政府能够力挽狂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