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 星期三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开篇闲聊

上海的这波疫情爆发至今已经月余,曾经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隧道高架只剩下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和物资运送的箱车还在奔驰。抗原、核酸、抢菜、团购…一批新兴关键词强势霸占2500万上海居住人口的日常生活头条,似乎有点“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意思。泡面、可乐成为“以物换物”中的香饽饽、硬通货,原本两点一线的职场+生活模式好像一下子淹没进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精致的上海人开始为了满足温饱而掉落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层。

但其实,“生活”和“职场”,什么时候被完全区隔过?甚至很多时候,两者都是相互融合的。所以,遇到事情不要慌,冷静下来,“黄帽子”一下(注:“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中,“黄帽子”指乐观、正向、充满积极意义地思考问题),这难道不是“悄悄”努力,静待一鸣惊人的“天赐良机”吗?

所以,健贤研究院从三月开始组织内部学习培训,其中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新加坡医疗体系的学习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有意思的发现,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新加坡

地处南海、印度洋及马六甲海峡的三方交会处,是“世界十字路口”。对于大多数人的印象,新加坡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一个美丽的岛国和繁荣的大都会,城市干净整洁被誉为“花园城市”,处处郁郁葱葱、花木繁茂,绿化面积超过90%。这里也被称为“狮城”,有说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地图形状像狮子头,有说是某位古代马来王子命名的,不过科学家说,狮子从未在新加坡生活过,除了被饲养进动物园的那几只。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新加坡的医疗体制

新加坡凭借着先进的医疗设备、严格的医疗管理、细致入微的服务、统一透明的收费,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多赞誉,其医疗服务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且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新加坡医疗在亚洲属于最高水平,世界排名第六,新加坡在为本国居民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每年吸引近100万外国患者到新加坡接受治疗。彭博全球健康指数(Bloomberg Global Health Index)还将新加坡评为2017年全球第四健康国家和亚洲最健康国家。而日本排名第7,美国排在第34位。

新加坡医疗体制的先进性

新加坡有8所公立医院,包括6所综合医院、一所妇幼医院和一所精神病院。综合医院提供多学科住院和专科门诊服务,设有24小时急诊科。6个国家专科中心提供癌症、心脏、眼睛、皮肤、神经科学和牙科保健。此外,还有9家私立急症护理医院。中期及长期护理服务是为急症医院出院后需要进一步护理的人士,以及需要有人照顾或协助他们处理日常需要的社区居民而设。设施包括8间社区医院、73间护理院、2间住院病人收容所及约90间非住宅长期护理设施,例如日间护理中心。

新加坡对于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极为重视,因为新加坡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到2030年,预计每4个新加坡人中就有1个年龄在65岁以上。为此卫生部提出了“一个新加坡人,一个家庭医生“的愿景,和“从医疗保健到健康-从医院到社区-超越品质,超越价值-从医疗保健到健康”的实施原则。而这其实和中国目前的医疗现状也是极其吻合的,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工作应该达到若干工作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等要求,但实施进程一直不尽如人意。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新加坡如何实现“成功分级”,让病人“从医院到社区”?

新加坡医院分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专科医疗中心和社区医院,其中以公立医院为龙头打造了三大公立医疗群,分别服务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居民,方便居民就近就医。新加坡约有80%的医院护理由公立医院提供,剩下的20%则由私立医院提供。私人开业医生满足全国80%的基层医疗需求,而分科诊所则提供剩的20%服务。社区医院也为不需要综合医院护理服务的康复病人及年长者提供中期照护。

新加坡目前在运营中的社区医院一共有9家,其中SingHealth旗下就有BrightVision Hospital、SengKang Community Hospital以及前不久刚投入运营的Outram Community Hospital三家,仅Outram一家就能为547位患者提供医疗及康复治疗的服务。

什么样的患者去社区医院就诊?

在综合或者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后要直接回到家仍然相当吃力,比如中风后肢体肌力尚弱、功能亟待恢复的患者,比如关节置换术后或因骨折需要调整肢体负重方式以及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再比如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刚刚稳定,但仍需要密切监测并调整相应药物的患者,他们都是合适转入社区医院的人群。

进入社区医院就诊的三类患者: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什么样的医生在社区医院工作?

社区医院的主治医生绝大部分均历经过全科医学住院医(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国立大学全科医学硕士(Master of Medicine, Family Medicine)。而升任顾问医生则必须参加由全科医生学会 (College of Family Physicians)主办的为期两年的Fellowship Programme,并通过严苛考核。这也是为了能给社区医院的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慢性病管理,同时确保能够对住院期间出现的内科及外科急症应对自如。

与在综合医院不同,患者在社区医院接触最多的并不是医生,而是物理职能治疗师(Physiotherapist & Occupational Therapist)。

物理治疗师会鼓励病人在身体可以承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来。通常功能训练的时长为周一至周五每天2小时,平均分在上午及下午分别进行,有时根据患者需要也可能安排周六上午额外的训练。在物理治疗开始之前,治疗师会循例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询问是否有任何不适,并将任何异常的发现及时与医生沟通。除此之外,营养师、言语及吞咽治疗师也会按需参与到患者的治疗。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在新加坡,社区医院的职能已经远不只是医疗与护理。在Acute Hospital和Primary Care Clinic之间,社区医院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更多地将患者作为整体来看待,更多地关注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和功能恢复。

除了诊疗体系,新加坡的社区医院还有什么不一样?

新加坡医院严谨的建筑美学、完善的医疗工艺、先进的设计理念、多元的共享空间、生态的景观体系、高效的信息系统,使得新加坡医院整体上环境舒适、科学合理。以欧南社区医院为例,作为新加坡中央医院(SGH)欧南园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欧南社区医院将提供545张病床,以此加强新加坡中央医院的护理连续性,这些病床大部分用于亚急性护理,也有一部分用于紧邻急性护理医院的临终关怀区。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欧南社区医院与主医院大楼的3层和4层相连,将尽可能缩短转移患者所需的时间,从而确保患者从急性转至亚急性护理后可以尽快重新开始治疗。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康复和门诊平台上方是病房区和一个行政区。该社区医院的自然通风病房经过精心设计,可在必要时轻松转换成使用空调进行温湿度调节,该社区医院还为未来扩建留出余地,其容量可增加至910个床位。该社区医院的地下层是新加坡中央医院新的中央物流中心,并提供960个停车位。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与国内医疗环境不同,但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其本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其中有很多可取之处,新加坡医院因地制宜,把服务细分化,精益管理,形成标准,做成了特色。当然,很多东西是需要根据国内情况进行调整后才能借鉴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制才是真正能造福人民的。

撰写:颜冉 编辑:周邻仙

审阅:刘喆

上海健贤研究院

是由医疗健康行业资深专家、专业人士和知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医疗管理创新研究和服务机构,致力于整合国内外领先标准和标杆资源,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赋能,为医疗健康领域专业能力发展助力,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以社区医院为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新加坡政府小学一年级报名流程与条件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乐学狮城计划”下的学生导师——将知识和爱再次传递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