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2050报告】2030年代中期预计建造本地首座氢气进口接收站
到了2050年,氢气可能成为新加坡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而我国的能源供应组合也可能包括地热能和核能。
能源2050委员会在昨天(3月22日)发表的《迈向能源转型2050》(Chart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To 2050)报告中指出,进口氢气(hydrogen)的预期成本将取决于驱动电解过程的可再生能源以及运输成本。由于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成本近年已下降,绿色氢气在未来15至20年可能更具成本竞争力。
随着未来氢气发电成本显著下降,加上全球氢气供应链的形成,新加坡预计会在2030年代中期建造第一座氢气进口接收站,进口少量氢气来发电。到了2040年,本地第一座大型氢气进口接收站将在裕廊岛启用,可满足我国超过一半的电力需求。
此外,在能源2050委员会的设想中,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在2020年代中期也证实可成为新加坡一个重要的能源来源。有了新一代的地热能技术,本地第一座地热能试验厂预计将在2030年投入运作。到了2050年,我国预计会有五个地热能发电厂。
不排除以核能发电
长远来看,当其他低碳替代能源在技术上更成熟,在经济上更可行时,也可纳入我国的能源供应组合,包括生物甲烷(biometha ne)以及更安全的新核能技术。预计到了2040年代,新加坡已评估核能的可行性,并开始在国内采用核能发电。
能源2050委员会主席、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院长兼总裁蔡承国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核能技术的部署、监管和运作须要具备专业知识,而新加坡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委员会建议,除了积极留意核能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应提前建立能力,做好采用核能技术的准备。
另外,能源2050委员会在研究本地电力需求、供应技术和电网发展的趋势后,把研究结果归纳成三个可能影响我国能源领域变化的预设趋势。
第一,未来数十年的电力需求将持续上升,主要是因经济增长、数码化以及交通等领域的电气化(electrification)所致。尽管新加坡在节能方面作出努力,其他领域的高度数码化和去碳化将不可避免地推高电力需求。我国能源领域必须过渡到低碳能源,才能可持续地应对电力需求增长。
第二,研发进展和规模经济效益,将促使太阳能和电池能源储存系统的成本降低。由于太阳能和风力有间歇性供应的问题,必须辅以能源储存系统。对这类辅助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研发进展和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成本。
第三,太阳能、能源储存系统和电动车等分布式能源,将遍布我国的能源系统,并影响电网的设计和管理方式。太阳能和能源储存系统的成本将持续下降,而随着我国计划在2040年之前淘汰化石燃料驱动的车辆,电动车将更加普遍。电网的设计和管理方式必须改变,才能在大量的分布式能源来源之间平衡电力供需。
根据上述三个趋势,能源2050委员会也在报告中预测新加坡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时,可能出现的三种能源供应分布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