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投资EC,稳赚不赔

EC是为想要提升至私宅生活环境的“夹心层”而设,因此售价一般比私人公寓低,并可享有购屋津贴。不过,购买EC是否为稳赚不赔的投资?

执行共管公寓的特点

EC是介于组屋和私宅之间的一种混合式住宅。它和普通公寓一样,由私人发展商设计及建造,但设有购买条件和转售限制。例如,买家必须组成核心家庭,成员包括至少两名新加坡公民,或是一名新加坡公民和一名永久居民,而家庭收入顶限为1万4000元。

EC屋主必须在住满五年的最低居住年限(MOP)后,才能在公开市场上将房子卖给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并在十年后即项目完全私有化后,才能卖给外国人。另外,首次购屋者可享有高达3万元的房屋津贴。

因此,新EC的售价一般比私人公寓低。目前,EC和大众私宅之间的价差介于20%至25%,一旦达到五年最低居住年限或是全面私有化后,EC和大众私宅之间的价差可分别缩小至约5%至9%。

并非所有EC投资有收益

我国政府至今总共推出63个EC项目,其中23个EC项目已达到五年最低居住年限,并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我们对它们的发售价格和转售价格(即EC竣工后五年和十年的价格)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盈亏的平均金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只侧重分析EC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并未把房屋津贴或其他费用计算在内。

分析结果显示,并非所有EC项目的投资都必定取得收益。虽然EC和私宅之间存有价差,但如果买家是在楼市高峰期进场,仍可能会蒙受亏损。

首批在1996年至1999年推出市场的EC,情况即是如此。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裂及沙斯疫情等事件后,2004年至2005年期间的私宅价格仍比1996年的楼市高峰期低了35%至38%。

不过,接下来在2001年至2005年楼市低迷时期推出的EC项目,情况则好转许多。不少屋主在达到五年最低居住年限后,趁2006年楼市好转脱售房子而大有斩获。

长期而言,在竣工十年后,所有EC项目的投资都取得收益。但投资者须注意,EC的转售价格与整体私宅价格息息相关,EC与私宅之间的价差并不能保证EC项目的投资一定有利可图。

基于EC的售价较低,因此盈亏情况一般都比私宅来得好。让我们比较同在1998年推出、并于2000年竣工的EC项目悠美苑(Yew Mei Green)和私人公寓丽晶林(Regent Grove)。悠美苑的许多第一手买家在2005年达到五年的最低居住年限,而若比较两者在2005年至2010年的盈亏情况,不难发现悠美苑每年的表现都优于丽晶林。

EC供应有限

自1996年EC计划推出以来,EC市场整体来说表现不俗,大多数EC项目都能在两年内售出。去年初,市场对EC的前景感到担忧,这是因为未售出的EC单位攀升至4007个,创下历来新高。不过,EC销量很快开始复苏,目前已推出市场但未售出的单位已回落至2088个。

如今,大多数在2015年或以前推出的EC项目几乎都已售罄。其他未售出的单位大多是位于我国北部的几个EC项目。

与私宅不同的是,EC的供应有限,新EC地段的唯一来源是政府售地计划(GLS)。在上两轮政府售地计划的正选名单上,并没有任何新的EC地段。由于标得新EC地段的发展商只能在标得地段的15个月后,才能够把项目推出市场销售,这意味着今年EC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今年预计只有两三个新EC项目推出市场,少过去年的五个。

此外,EC也间接从政府最近的两项房地产调整措施中受益,即购买转售组屋可获得更高的公积金购屋津贴,以及调低卖方印花税。公积金购屋津贴增加将使转售组屋市场进一步趋稳,让更多组屋提升者考虑购买EC。

同样地,虽然调低卖方印花税与EC市场并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EC与私宅市场的关系紧密,私宅市场的买气改善将对EC市场产生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尽管如此,推动EC需求的主要还是EC与郊区私宅的价差十分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每平方英尺价差已从1996年的约259元,增至2016年的400元。虽然价差扩大可部分归因于新项目的地理位置,但其价差过大已不容忽视。由于EC的售价较低,并可享有房屋津贴,因此具备更高资本增长潜力。

总的来说,基于EC与大众私宅之间的价格差距相当大,而且购买EC可获购屋津贴,因此对买房自住的买家来说,EC仍极具吸引力。由于供应有限,EC的需求预计会保持强劲,而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潜在买家将发现他们的选择会越来越少。

上一篇新闻

老调再弹,虎年新加坡房价是否会虎虎生威

下一篇新闻

星二代陈一心开车笔试过关 车子已有赞助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