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加坡或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公布病例、死亡没必要
新加坡不再发布每日疫情报告。
但是这并不等于不再公布疫情数据。
目前类似每周病例增长率、住院人群的年龄、重症情况都还是有公布,只不过是用图表形式展现
每日疫情数据,比如新增多少,接种率,重症人数,这些也都还是有更新,比如前日的情况如下
差别只在于,原本这些数据是有一份完整的疫情报告的。
但是现在,这份报告不再整理公布。
这个动作,引起了本地专家的关注。
事实上,最近新加坡专家对于本地的疫情走势以及共存局面很有说法。
咱们来看看。
梁浩楠医生:
新加坡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
本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新加坡的现阶段状态。
他认为,新加坡或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
主要依据就是新加坡的重症新冠患者人数正在下降。
按照卫生部的统计图表,趋势如下:
1)病情需要吸氧的住院病人按年龄分布:20-39岁1个,40-59岁28个,60-69岁37个,70岁以上80个。
总数比(6日)高,但没有高很多。
2)病情不稳定需要在ICU观察的,现在主要都是60岁以上的人,还有12人。
相比前天是增加,但是跟11月相比已经好很多。
3)ICU的重症人数有减少,但问题在于其中的病人竟也有低龄孩子/少年。
按年龄分布:0-11岁1个,12-19岁1个,40-59岁11个,60-69岁16个,70岁以上14个。
整体来看,住院重症情况确实在转好。
而这种迹象,给了人希望。
梁浩楠医生表示,现在能有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高,以及受感染病例。
没有说很明确。
但现在新加坡可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接种率已经达到了98.7%。
受感染病例,明面上的人数有27万多。实际感染人数不明。
来源:todayonline
医生的意思是现在的局面,其实也达到了当局的设想,通过高疫苗接种率跟感染人群自然免疫达到疫情趋缓。
所以,梁浩楠医生认为现在新加坡已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
不管是什么说法,最近放心出门的人确实比前两个月要多了很多。
商店、景点的人气越来越旺,有的是看到疫情趋缓,所以出门。有的则是担心奥密克戎来了,措施会收紧,所以也出门。
机缘巧合之下,现在的新加坡可以算得上是8月以来比较热闹的时候。
来源:todayonline
现在卫生部也停止发布每日疫情报告,这个动作看起来像是又往病毒共存挺进了一步。
从8月左右就开始呼吁,可以不用公布统计数字的本地媒体作者Salma Khalik,也发文支持了。
“疫情信息没什么意义”
“每日病例死亡没有公布必要”
这个作者倒是一如既往。
当初,新加坡宣布共存,但还是公布每日病例数字。她就曾发文表示,认为既然共存了,那么公布数字只是引起大家焦虑。
现在,新加坡朝“结束公布”又近一步。
她再次发文表示,新加坡此刻正处于将新冠当做地方流行病的过渡阶段,每日的疫情信息并没有什么意义。
来源:海峡时报
所以现在她的立场更高深莫测了。
一开始只是针对每日病例数字,现在“没有意义”的对象又包括了病例、死亡、重症情况。
卫生部目前只是取消疫情报告,还不是取消疫情数字。
但从这个作者的观点来看,貌似最好啥都不公布。
有这个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Teo Yik Ying,他表示: 现在的社区感染人数多少,事实上取决于个人是不是愿意去诊所。
现在每日感染人数,存在相当大的未知数。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
所以病例数字对于我们这个阶段来说,没啥意义。 甚至,他还表示。每天报告多少人死亡,也是没有必要的。
原话 那么到底新加坡现在该怎么做?
在这个教授看来,新加坡拥有有效的疫苗,得到实际验证有用的检测治疗方法,我们正在从大流行过渡到地方流行病。
这种情况下,每周或者每个月公布一次数据就差不多。“甚至连每个月一次都不需要。”
有类似看法的,还有其他几个在大流行之中非常出名的教授。
比如副院长 Alex Cook副教授,同意每周更一次。
来源:the business times
传染病专家Hsu Li Yang教授,则是认同连月报都不需要给。除非有重大变化,比如新的变异病毒如奥密克戎出现。
所以,专家们的立场还挺一致。 现在卫生部已经停止每日报告,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信号。
即:新加坡正在过渡,将新冠大流行过渡到新冠地方病。
来源:海峡时报
对于专家的看法,椰子就不多发表意见了。
参考欧美的情况,德国有部分地方早就停止报告,用信号灯红绿黄来表示紧急程度。
也许新加坡日后也会采取这种方法? 只是诚实一点,欧美先共存,先解封,先停止公布病例。但他们也再一次面对疫情反扑,再一次收紧措施。
椰友们,你们认为现在还有公布病例的必要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