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司高管为三餐温饱打电话求助!“工资跟不上涨价...”
去年,新加坡遭遇过疫情封锁+经济衰退。
当时这两大浪扑过来,恶劣影响一环接一环:多店铺倒闭、失业率升高,游客不来,人才流失等等。
今年,新加坡才从去年的萧条中逐渐恢复元气。
但一直到现在,经济都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10月新加坡核心通货膨胀率1.5%,比9月高
屋漏偏逢连夜雨,经济还没有得到大幅振兴,通货膨胀张牙舞爪地来了。
近期,听闻本地有部分称得上是中产阶层的人,竟然无奈下转向新加坡食物银行求助!
住在买来的公寓里
前公司高管失业后竟愁吃用
部分新加坡中产阶级家庭,竟然已经开始吃别人捐赠的食物了。
Nizar Shariff,是新加坡“全民免费食物”机构(FFA Free Food For All)发起人,他近期接到一通电话。
“一对夫妻给我们打电话,女的说她跟她老公之前是一家公司高管,但现在双双失业。”
“他们的语气听起来很痛苦。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也不敢怎么花钱。”
来源:tatler asia | FFA 慈善机构派发食物
Nizar Shariff很惊讶。
因为自新冠大流行发生以后,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有的是因为失去工作,生活保障不稳定。
Nizar Shariff回忆,特别是在去年4月“阻断期”封城,在他们机构注册的慈善捐助对象,10天内翻了5倍多。
从原本的300人,飙涨至1700人。
然而距离阻断期发生,如今已过一年,同样的问题竟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FFA 慈善机构派发食物 | 疫情前
“很惊讶,在我们机构登记的人数还在增加。但登记人群发生了变化,原本租房人士较多。
现在也包括那些住在自己买的公寓里,属于中产阶级的新加坡人。”
Nizar Shariff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食物无保障的现象转变。
食品无保障,这里指的是供需关系。
咱们进一步来了解。
“工资跟不上基础物需涨价”
明年食品供需问题或更严重
新加坡食物银行的联合创始人Nichol Ng 是这么说的:
去年他们机构的援助人群,食物需求激增25%。
而今年,食物价格已经涨了30%到40%。她预计明年供应链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问题,物流不稳定,运输成本增加。(意思是食物价格更贵)
来源:PORT TECHNOLOGY
“我们正在为明年做准备,预计到时会有更多人到我们这里寻求食物援助。”
“此外还因为,现在的薪水水平跟不上通货膨胀,基础食品物需的价格都在涨。”
“过去18个月内,单是鸡肉价格就涨了近一半,50%。”
甚至已经到了考虑吃一片面包要花多少钱的程度,可能一片面包要花2毛到3毛。
可能有的小伙伴很难相信这会发生在新加坡。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观点。
过去两年内,我们时长看到店铺倒闭,比如餐饮业,可以说是游客没来所以开不下去。
来源:路透社
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电力市场的零售商接连退出好几家。
很多小伙伴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决定用的某家电力零售商。但因为能源短缺,价格大涨。
几家供应商扛不下这大浪,只能选择退出。
而多出来的这些居民用户,只能再签回更贵的其他家的配套。
电费、天然气价格涨,只是其中的小浪花。
新加坡的食品价格会一再上涨,是从上个月就由贸工部长颜金勇放出来的消息。
而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点:
1)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恶劣影响,货柜费用飙涨,全球商品消费价格大涨;
2)自然灾害、气候危机影响,如全球小麦短缺,意大利面的成本价格跟着涨50%;
3)能源价格上涨,比如电力跟汽油。中国部分加工厂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一方面也考虑到成本,偶有停产。
而最受牵制的地方还在于,新加坡的食品供需90%依赖进口。
所以全球大环境不稳定,新加坡也得跟着过山车起起伏伏。
当然,你也可能听说了,新加坡的进口食品不会全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口来源国很多。
近的如马来西亚,远的英美隔着大洋。
疫情前,2019年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评比中,新加坡当时被评为全球粮食最安全国家。
但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本土调查,却发现:
新加坡10.4%的家庭至少经历过一次食物无保障,其中2/5的家庭每月至少要感受一次。
现在,疫情的长期影响已经体现出来了。
来源:new straits times
Nichol Ng 是这么劝告的:
新加坡得更好地管理食物浪费局面,所有家庭都要开始考虑买多少食物,并且最好不要造成多余浪费。
“在新加坡,我们可能扔掉的食物加起来可能占进口的30%。”
这几乎已经是在劝诫。
难道新加坡明年的食物供需情况会变得更严峻?
来源:the star
迄今为止,当局只是说了食品价格会涨,但供应不上的消息没有提及,目测大概率是不会发生。
但越来越贵的趋势却很清晰,今年新加坡已经涨过一波,蔬菜肉蛋、电费汽油价格等等。
仅今年第三季度(7到9月),根据贸工部的报告:
整体的居民消费指数上升了2.5%。交通费用涨8.7%,住宅与水电杂费涨2.1%,医疗费用涨1.7%。
今年第三季度整体物价年比都比第二季度要高。
下边这张表就很清晰,今年新加坡除了衣服鞋子、社交媒体、杂项及服务等没涨。
其他食物、住宿、住家服务、医疗、交通、娱乐休闲、教育全部都在涨。
忍不住想问问,越来越贵的新加坡,到明年还有多大的潜力变得越来越贵?
椰友们,你们感受到贵的氛围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