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 星期日

漫游狮城 | 逛博物馆,品尝美食,就是旅行的意义(下)

作为一个出门不爱做攻略的“漫游星人”,我很少会在出发前做万全的旅行指南,顶多差一下当地有什么特色的景点和美食,有个粗略的了解。直到抵达目的地后,再根据自己和崽的状态来决定去哪里。

头天晚上回到酒店,拿到了机场送来的婴儿推车,我在马蜂窝上搜了几个既不会太远也不会长时间在室外暴走的景点,就安心地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拉开酒店窗帘,外面已是艳阳高照。收拾妥当后,我们去楼下“七仔”解决了早餐。这里不得不夸赞一下新加坡的“七仔”,食品种类非常丰富啊,而且味道很不错!在“七仔”里我才知道,原来新加坡晚上十点半以后是不允许售卖酒精的。

第一站,圣安德烈教堂

新加坡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除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在新加坡历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据说早在1823年,新加坡第一位总督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就已经选定了现址作为建设教堂的保留地。1834年,作为新加坡圣公会的第一间教堂,圣安德烈座堂举行奠基礼,1837年落成并开始使用。

美丽圣洁的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坐落于新加坡政府大厦附近,哥特式的尖顶直插蓝天,洁白美丽的外墙是它最独特迷人的地方。

据说,当时建造教堂的人先将贝壳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调成糊状,再放入浸泡到柔软的椰子壳,就制成了一种实用又美观的石膏。涂抹这种石膏的建筑表面既显得洁白而有光泽。正是这种石膏的使用,使得圣安德烈教堂在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后仍然显得光彩照人,如同一位圣洁的神的使者。

教堂内部呈高穹顶式,给人以高大、肃穆的感觉。两侧的大型落地窗都装饰有精美的彩绘玻璃,在阳光的映照下美得让人惊叹。过道上铺着深蓝色的地毯,两边整齐地排列著深棕色木质桌椅,尽管陈旧,却十分整洁。桌肚里放满了各种文字的《圣经》和赞美诗,地上还有一个个供人跪拜的小垫子,上面装饰著不同的宗教图案。

如果不急着赶路,不如在长椅上坐下来,闭上眼睛,静静感受一下片刻的平和与宁静吧。

第二站,小印度

从圣安德烈教堂出来,我们决定去小印度看看。

小印度是新加坡的印度族群的聚集地,就仿佛是一个印度的缩影,所以被称为是小印度。两百年前,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登陆时,随行的队伍中有很多来自印度的助手和士兵,这些人就成了新加坡土地上的第一批印度移民。之后,随着他们的定居和繁衍,更多的印度人来到此地,最终形成了一个颇具印度风情的街区。

Little India

一进入小印度,立刻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辣椒混合著咖喱的味道。两边的商店里陈列著各式银器、铜器、花环、沙丽和珠宝,都带有鲜明的印度色彩。行走其间的人也多以皮肤黝黑、高鼻深目的印度人。

如今,新加坡政府将这一片街区打造成了一个文化遗产景点——小印度历史走道。在走道的起点,就是印族文化中心,里面详细介绍了印度人社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不得不说,新加坡人在做博物馆和展馆方面真是非常有创意,一个仅仅两百年不到的社区也能被他们做成一个如此丰富的展馆。

印度文化中心

从印度文化中心出来后,我们沿着街道随意走了几圈。这一片街区汇聚了非常多的历史景点(虽然无法和中国的悠久历史相比),街道两边多为色彩斑斓的两层小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明亮。一楼类似广式骑楼,皆为商铺,陈列著各类珠宝首饰,尤其是售卖黄金的店铺特别多。

尽管这是一个印度人聚居的街区,但里面也有一些与华人有关的故居、会馆。而且,这里也是一个多种宗教融合的街区,除了几座高大的印度庙,还分布有基督教堂、回教堂和佛教寺院。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在这里相处得很是和谐。

第三站,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热带的太阳真是一点都不含糊,在街上走一会儿就已经大汗淋漓。从小印度到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短短一公里的路程,我们先是进了一家便利店买水吹吹空调,走了一段后又在一家商场里避了半个小时,才终于走到博物馆门口。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但却有不少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是其中最古老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7年。作为新加坡重要的文化和建筑地标,国家博物馆除了常设的历史馆展厅、生活馆展厅,还会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特战和各类活动、表演。

国家博物馆一共三楼,需购票进入,门票15新币/人。一楼是常设的新加坡历史馆,通过各类文物和史料,展示了新加坡的发展和变迁,从七百年前的狮子城、十九世纪的英国殖民地到二战期间的昭南岛,再到如今繁荣的花园城市新加坡。

二楼则是新加坡生活馆,分为四个小展厅,“摩登都会”、“苦难昭南”、“成长岁月”和“摩登声音”,每个展厅分别对应不同时期新加坡的生活面貌。

“摩登都会”主要介绍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加坡作为殖民城市东西荟萃的城市风貌,“苦难昭南”则反映的是日据时期百姓们的艰难生活,“成长岁月”重点展示的是五六十年代争取自治独立的新加坡,而“多元声音”则介绍的是七八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新加坡本地文化。

生活馆

除了这些展厅,二楼还有一个玻璃圆楼,里面布置了一些装置艺术,其中一件是由享誉国际的团体实验室所设计的互动数码装置《森林的故事》。

不得不说,新加坡在博物馆布展方面真是做得特别细致全面,百年历史都能辟出五个展馆来。在玻璃圆楼中甚至有一个叫做《新加坡·老树》的展厅,专门用来展示新加坡所有老树的照片。

在一楼的第十展厅,还有一个《排练的艺术》展,用影像装置记录了不同族群的舞者在当地不同社区排练的过程。这个展厅里灯光比较昏暗,地上放了不少懒人沙发。我们进去了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角落的沙发上有人在睡觉。

除了国家博物馆,新加坡还有不少博物馆值得一去,比如亚洲文明博物馆、艺术科学博物馆、玩具博物馆、娘惹博物馆等,只能留待下一次再去打卡了!

最后,推荐两家我觉得非常好吃的坡岛美食吧!

狮城美食推荐

新加坡的特色美食其实非常多,肉骨茶、海南鸡饭、娘惹菜、叻沙等。由于我们早餐通常是在酒店楼下的便利店解决,午餐经常是逛到哪里随机在路边找个店解决,所以只在新加坡吃了两顿正经的饭。

第一顿,就是大名鼎鼎的松发肉骨茶。

肉骨茶虽然名为“茶”,实际上跟茶没有半点关系,而是用各种中药、香料加猪肉和猪排经长时间熬制所得的浓汤。松发肉骨茶可以说是新加坡本地的头牌肉骨茶店了, 是米其林指南新加坡推荐的唯一潮州式肉骨茶,松发二字来自创始人杨应松先生的名字。

松发肉骨茶在新加坡有不少分店,我们去了克拉码头附近的那家。店铺的照片是黑底白字,非常醒目。到达时店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年轻的服务生热情而周到地拿着iPad为客人提前点餐。

很快,店内有了空位,我们将婴儿推车放在门外,服务生拿来了餐椅。进入店内发现,生意真是火爆!几乎没有空位,有的客人甚至需要拼桌,四面墙上的装饰具有浓郁的南洋风情,墙上贴有松发的历史海报,还有各类颇具年代感的物件摆设。服务生灵活而忙碌地在桌椅和客人之间来回穿梭。

松发肉骨茶

吃肉骨茶,一定要配上一碟油条,将油条浸入热汤中,香脆的油条吸饱浓浓的汤汁后,味道会更加饱满。闻着这浓郁勾魂的香味儿,已经来不及拍照了,赶紧夹起一块骨头啃下,看似不起眼的排骨其实已经骨肉分离,各类香料混合着肉香充满了口腔,真是太满足了!

除了肉骨茶,松发的卤味和骨汤面线也是一大特色。卤大肠咸香不腻,嫩滑入味;骨汤面线是以猪骨熬制作为汤底,再加上细细的面条。第一口就已经把我们征服了,之后又加单了一份!

最后,别忘了点一杯店家自制的清凉消暑薏米水,汤足饭饱,再去克拉码头转一圈,真是美滋滋!

第二顿,就是位于克拉码头的小红楼。

小红楼是一家开了四十多年的老牌海鲜餐厅,被当地人评为“吃辣椒螃蟹最好餐馆之一”。虽然它的名字有点low,但味道确实很赞,当然价格也是不菲,应该是我今年吃的最贵的一餐饭了!

小红楼

我们点的是斯里兰卡大螃蟹和波士顿龙虾,不止虾蟹新鲜,连外壳上的酱料都非常好吃。两个人直接上手,风卷残云一般干掉了这一桌,本来已经打算放弃炒饭了,吃了一口,怎么这么好吃?结果就是都光碟了,撑得走不动路~

这家小红楼位于克拉码头,游客比较多,所以去的话一定要提前订位或者早点去,不然可能会白跑一趟。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旅游攻略|本地人才知道的美景,趁人少赶紧去

下一篇新闻

漫游狮城|赤道附近的风,吹过亚洲大陆最南端(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