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调查显示:八成新加坡民众支持全球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担心全球化影响就业

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

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对于全球化的影响

新加坡83%的受访者持正面看法

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

担忧全球化会影响其就业情况

据悉,该项调查共统计了2001名新加坡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其中,83%的受访者对全球化持正面看法,认为它对经济和全体新加坡人有好处。

少数受访者认为只有富人和外国人获益于全球化,贫穷的公民则落在后头。

调查显示:八成新加坡民众支持全球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担心全球化影响就业

在移民课题方面,约75%受访者认同移民总体上有利于经济。不过,仍有约50%受访者在中等或很大程度上认为外来移民抢走了本地人的工作,也有53%认为政府投入了太多资金帮助外来移民。

其中,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民众更有可能认为外来移民令他们感受到较大的经济威胁。

此次研究中,教育程度较低指的是中学及以下学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指的是住在三房式或更小型组屋。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陈恩赐副教授表示,新加坡人并不反对全球化和移民,问题更多在于民众对政策的认知,他们认为新加坡能够做得更好。

“ 这意味着新加坡得精细校准移民政策,确保引进的是所需人员,同时新加坡人不会受到歧视。

新加坡的民族认同感

为了剖析新加坡的国家身份认同,研究也探讨民众认为外来移民应具备哪些价值观,以便更顺利地融入本地社会。

较多受访者看重的是尊重法律、互相包容和多元种族等,而自我实现和言论自由等则相对不受重视,说明新加坡人的国家身份认同倾向于集体主义,并且把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摆在个人关注事项之上。

调查显示:八成新加坡民众支持全球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担心全球化影响就业

总体而言,研究显示新加坡人的国家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处于健康水平。

新加坡的种族人口结构

01 华族

华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华族文化在新加坡的方方面面都占据着突出地位,从语言和食物到娱乐和节日,莫不如是。

大多数华族来自中国的福建和广东等南方各省。来自闽南语和潮州话方言区的华族人数最多,其次是来自粤语区、海南话方言区和其他少数方言区的华族。

如今,新加坡华族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表现突出,从政治和商业圈到运动和娱乐,各层面都有他们的身影。

02 欧亚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欧亚族人虽然人数少,但影响力深远,是展现东西方在这里融汇共生的一个鲜活的缩影。

欧亚族人融合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血统,自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在新加坡生活。

大多数新加坡欧亚族人的欧洲祖先是葡萄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而他们的亚洲祖先则是中国人、马来人或印度人。

第一批欧亚族人是在1819年英国人建立新加坡之后的几年间来到这里的,主要来自槟榔屿和马六甲。

调查显示:八成新加坡民众支持全球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担心全球化影响就业

矗立的四座高楼代表着新加坡的四个名族

03 印度族

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而且新加坡的印度族是海外印度族人数最多的族群之一。

自1819年英国人在新加坡定居以来,许多印度族人从印度南部来到这里。

新加坡约有60%的印度族居民都是淡米尔人的后代,新加坡一半以上的印度族裔居民都信奉兴都教。

04 马来族

在最早来到新加坡的定居者中,马来族是第二大族群。因此,他们的文化也影响了后来到达这里的其他族群。

新加坡马来族人最早来自周边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爪哇岛和巴韦安岛,以及马来半岛。

调查显示:八成新加坡民众支持全球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担心全球化影响就业

新加坡各名族的孩童

大多数马来族人都是穆斯林,他们的主要节日是开斋节和哈芝节,这也是紧密团结的马来族人齐聚一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他们的文化与宗教传统的重要节日。

05 土生华人

土生华人展现出新加坡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土生华人是指华族或印度族男性与当地马来族或印尼女性联姻而产生的后代,土生华人遍布东南亚各地。

新加坡土生华人(也称为海峡侨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马六甲,当时土生华人的祖先是那些与当地马来族女性通婚的华族商人。

尽管许多海峡侨生逐渐融入到更广大的华族社群中,但他们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最显著的就是他们的饮食和传统服饰。

调查显示:八成新加坡民众支持全球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担心全球化影响就业
上一篇新闻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新加坡男子嗑药后在派出所内喷漆

下一篇新闻

欺负老实人?新加坡妇女非法用工还拖欠工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