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7日 星期二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根据2019年WHO报告:新加坡医疗全球第三,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因有幸与新加坡百汇医疗合作上海项目,并借此机会参访了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旗下私立医院伊丽莎白医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新加坡四家公立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新加坡邱德拔医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新加坡陈笃生医院(Singapore Tan Tock Seng Hospital)、新加坡黄廷芳医院(Singapore Wong Ting Fong General Hospital),对新加坡的医院和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空间环境有了一些了解,深深地感觉到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与国内有很多不同,相比来看国内的医疗服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一站

新加坡伊丽莎白医院

在新加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疗机构并存,基础医疗门诊80%由私立医疗机构或是家庭医生诊所提供,另外20%则是由政府综合诊疗所提供。而综合医疗、专科和 24小时急诊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占80%的比例。剩下的20%由私立医疗机构提供。政府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使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在本次参访的过程中,也有意向的就公私不同类型的医院做了考察。

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新加坡伊丽莎白医院,它坐落于新加坡乌节路上,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伊丽莎白乌节医院 (Mount Elizabeth Orchard) ,隶属于新加坡最大的私立医疗集团百汇集团。据悉,伊丽莎白医院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名医专家,提供全面而广泛的医疗和外科手术服务。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伊丽莎白医院以其医学专业技能的深度而著称,现有450多名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30多年来,伊丽莎白医院一直是亚太地区医疗服务行业的领头羊,以其卓越的医疗团队及先进的医疗技术,赢得了各地患者的广泛信任。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参观的流程由急诊——门诊——各科室——病房展开,伊丽莎白乌节医院的建成已有30多年,进入到院内,我们首叹的是这么多年运营使用的医院,其医疗空间的维护与管理依然如此井然有序,整体医疗空间氛围偏向于酒店化设计,温馨私密又具有人性化细节。接待大厅空间不大,顶面半开放式天窗设计,让南国充足的阳光进入到大厅空间中,对称式空间布局,主入口正对的接待台设置在通往电梯厅的方向,反向为休闲等待区域,还有一架钢琴,据本院的建设管理者所述,大厅会固定在一些节日,为医患提供艺术活动;让我好奇的是主入口上方的一幅大篇幅浮雕艺术品,返程后我翻阅照片时才细细研究了一下,原来是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场景,这幅图表现了关公的铮铮铁骨,更表现了华佗为关公刮骨疗伤的精湛医技,也是百汇医疗集团对医生职业的敬畏之心吧。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因伊丽莎白医院不像公立医院人群密集,病患内部公共区域的地面都是地毯与木纹橡胶地板铺设,使等候区域温馨且私密化。住院部登记与收费处紧邻但又相互独立,收费处均利用玻璃隔断独立分开,充分保障客户的安全私密。住院等候区还有一些细节让人感受到人性化,在中间柱子的800mm高度设置了一个小小隔板,上置几个充电插座,极小的细节让客户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一般诊室与治疗室内的家具与设备摆放丰富而有序,这一点在我们合作百汇医院时深有感触,诊室或治疗室内的所有医疗物品都需要有足够的放置空间,例如两只不同用处的垃圾桶需要预留位置,且此位置合适恰当,便利于医护人员的使用,减少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流程;固定文件柜的数量与位置也需要跟运营确认,是否切实的满足实用功能等,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精细化设计的“精细”之处。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下午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

下午,我们继续参观了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这家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医院标志着专科医疗的新时代,拥有 250 多间医师套房、333 张病床、车位充足的停车场、门诊专科中心和空中花园。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和专科医疗中心不仅提供触手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而且内饰设计高雅,为患者和访客提供绝佳的住院体验。该医院秉承了新加坡提供世界一流医疗服务的盛誉,并且获得了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 (JCI) 的认证。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新院区较之老院区场地更大,功能配套更全面,我们对这个医院的考察更为深入,从医疗公共场所到医疗诊疗场所,再到住院区,手术室等洁净区,对整个伊丽莎白医院新院区的感受也更为深切。

公共区域大厅/各门厅的设计偏向于酒店化,病患就诊流程如同入住酒店,在接待处问询分诊,分流至各楼层不同科室。整个公共区域的室内设计品质感较高,历经数十年的装饰在今天看来依然保持整体环境的温馨舒适氛围与细节的高品质。特别提及一点,此家医院的付费处设计的尤为私密,如同银行VIP客户服务中心一般,有单独的房间及独立隔间供病患完成付费程序。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病房区域的细节也值得借鉴,据管理人员介绍,所有病房内的风机检修口都设置在每个病房的入口顶部,同时卫生间的马桶检修口也是从公共区域开启,这样在不打扰病房内病患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检修工作;同时病房走廊均铺设地毯,避免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打扰病患;在每个入口处,都有配备暗藏灯与置物架,便于病患放置手边物品开启病房门,消防灭火器也设置在每个病房入口的木饰面内,人性化设计细致入微,值得细品。病房的类型更加多样化,常规病房洁净功能性强,人性化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而高级病房选择性更加广泛,品质感更强,从单间套房到双间套房,从东南亚风格到中式风格,品质与价格同样高级,让人不禁感叹设计的无限性。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从参观了伊丽莎白新老两家医院对比看来,老院区小而全,对它更加偏向于感性认识,像是一个艺术医疗空间;而对新院区的认知更加理性,整体具有浓郁的豪华酒店氛围,但各个医疗配备更加偏向于专业化和服务型。

创作中心装饰一部 焦燕

第一站

新加坡中央医院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我们参观的第一所公立医院是始建于1821年的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这所医院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公立医院,集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拥有1660多张床位,专科医生800多人,护士3000多人,每年要接待一百多万病人。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提供高级医疗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它隶属于Sing Health Group(新加坡健康服务系统),是国立专科中心和综合性医院。医院的愿景和核心驱动力是三大基石——服务、教育和科研。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新加坡中央医院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门与围墙,从实质上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医学园区。整个医学园区坐落在一座山坡上,环境十分优美。我们在参观中央医院的过程中,犹如漫步在半山腰上的一座大型公园,每个院之间由开放式的廊道相互衔接,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在医疗建筑与空间环境方面,有好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它们归纳为几个关键词,包括:更自然的设计风格、全面的通用设计性、鲜明的色彩标识系统、系统的便民服务。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比如建筑的大厅空间都设计的相对高耸且开放,考虑了自然光线和自然风向等因素,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在12# 楼中,底层的大厅空间就像是一个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有开放式餐厅、小商铺,仅一个大型服务台提示我们这里是一个医院,散落了几个小药店,听说许多周边居民也会到此处来乘荫纳凉。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在每一个科室的分诊挂号候诊处,都有预留无障碍的指定停留区域,包括更衣室中配有便于病患更衣的高低柜台,可坐在里面更换,同时配有紧急呼叫系统,通用设计的全面性让我们惊叹。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特别是在参观12号楼时,其院内对色彩的运用让人印象深刻,首先在色彩的选择上,其选择比较柔和且明确的色相,色彩的明度也让人感觉在舒适的范围内,同时每一层配有固定的色系,运用在科室入口处、标识标牌、诊室开放但每个诊室靠近走廊的墙面采用本层主要色系做粉刷,以提示病患对应的编号等等。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中央医院中的便民服务设施是标准化配套的,每个候诊区配有两台自助机,两台电视机,一台用于叫号,一台用于等候休闲播放,同时各科室宣传册、报刊、杂志、饮用水、垃圾桶、咖啡机、一次性纸杯及零食都有配备,虽然各个区域的装修设计各有不同,但功能配套非常标准全面。

第二站

新加坡邱德拔医院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第二站我们来到新加坡邱德拔医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这所医院从外观看不像一家医院,更像一个公园,却为病人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和休闲场所,体现了新加坡以人为本的理念。邱德拔公立医院是新加坡的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2010年投入使用,以已故新加坡富商邱德拔的名字命名,可为病人提供广泛的医疗和手术服务,拥有550个床位。邱德拔医院是新加坡最新的一家公立医院。2010年落成并投入服务居住或工作于新加坡北部的居民。邱德拔医院是个急症综合医院,可为病人提供个人化服务,该院属下有一所终身保健中心、体重控制诊所,以及多间不同学科的专科诊所。邱德拔医院的宗旨是为病人提供全面而又便利的服务;能照顾到病人的需要,这将有助病人更快、更好地痊愈。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医院全部由灰空间与室内空间组成,所有公共区域都暴露在室外,走廊空间空旷宽敞,在节能这一块院区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不同的科室分布在不同的层面,由户外进入室内明显感受到清凉感,靠幕墙区域散布着各种组合形式的家具,在挂号签到后便于病患等候休憩。服务台背后的空间则是各个诊室诊疗区。科室风格清新明快,诊疗流程明确易管理。

第三站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接下来我们来到新加坡陈笃生医院(Singapore Tan Tock Seng Hospital)。该院是新加坡第二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成立于1844年,以创办这所医院的慈善家陈笃生先生命名。新加坡的医院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第一眼望去,都很难发现这是一家医院,而更像一个综合社区。陈笃生医院有两个CDC、一个康复中心和一个综合性医疗总部组成,拥有1000多张床位。走进医院就如走进了一个购物中心,医院的二楼拥有大型餐厅、面包房、花店、冲印店、书店、药店、服装店、咖啡吧、超市、水果店等,让我们忘了还身在医院中。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医院的博物馆更让人耳目一新,这里除了大力宣传了陈笃生之外,还陈列了医院每个时期的宝贵资料,包括用过的针筒、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友好往来的资料以及各种图片等,形成了一种大家能看得见的医院文化。到了医院就如进入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可惜因医院管理严格,也没能进入到内部诊疗区域。

第四站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新加坡黄廷芳医院(Singapore Wong Ting Fong General Hospital)。该院位于新加坡西部裕廊镇东地区的中心地带,医院占地面积55310m2,是一所拥有700个床位的综合医院,其与毗邻的拥有400张床位的裕廊社区医院共同组成了裕廊医疗集团。医院建成后成为当地第一个将政府公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毗邻而建,并实现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高品质、低消费的医疗护理场所,且有效缓解了当地因老龄化带来的床位紧张的现象。该项目荣获新加坡最高级别的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医院医养融合的设计理念促进了医疗护理的无缝衔接。设计者将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两家医疗机构布局在一起,充分考虑患者护理、治疗和康复三方面的有效衔接,促进了医养资源的相互融合。医院采用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医院基础设施、行政管理和临床水平三者高效结合。此外,医院数字影像、药房、餐饮、医疗记录、数据存储和医疗设备之间做到了资源信息分享。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医院创建了一个垂直疗愈花园。建筑外形采用风扇状结构,其标志性外形体现了设计师“让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扇窗户”的理念,给予患者足够空间,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这种专属的疗愈环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写在最后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系统地参观和考察了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医院,让我们对整个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和设计风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新加坡医疗水平有两点优势,一是严格的法治管理和英国式的医生考核体系,良好的水平及口碑,许多东南亚和西亚的富商都在新加坡定期检查和接受治疗,另一个是新加坡努力发展医疗建设,吸引国际著名的制药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公立医院都有独立的研发中心,此良性循环形式保持了新加坡医疗的高水准。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因管理体系与建设投资的成熟完善,在医疗环境建设上也因此带来了更有利的条件:医院建筑布局充分利用新加坡亚赤道多雨自然气候环境,医院环境多为花园式设计,建筑被内外自然环境环绕,为病患提供了休憩轻松的疗愈环境;人性化服务全面而高标准化;医院管理严格,大部分封闭式管理;医疗流程分级专业且清晰明确等。以上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部分,希望在未来医养类型的设计道路上充分把握在新加坡考察中的所得,利用更专业的医疗空间知识水平与更豁达的为民服务心态做好每一个医疗空间设计。

图文来源:网络

狮城“医”行 新加坡医疗空间考察记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 APRW 携手 NTU 黄金辉学院启动学生发展基金

下一篇新闻

90%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宝藏Café,在西部的你请收好这份私藏攻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