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6日 星期一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新加坡籍男子Paul Laurence远赴阿富汗寻找新人生,参与极具危险的排雷工作。(Rice Media)

作者 郑智浩

中东地区动乱不止,战火硝烟下最无辜的,还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战争号角吹响,敌军埋下数以万计的易爆地雷,稍有不慎,就会把人炸得粉身碎骨。

不愿庸庸碌碌度日的新加坡籍退伍军人保罗(Paul Laurence),在中年时期做出了一个扭转他生命轨迹的决定:

跳出舒适圈,前往阿富汗去扫地雷!

目前长期旅居在战乱地带的保罗坦言,新加坡人民是幸福的。国人不必担心子弹乱飞,更无须烦恼衣食住行。中东之行让他深刻地感悟到,和平其实来之不易。

冀用一身本领,帮助战乱灾黎

保罗日前接受网络媒体Rice Media专访时说,自己从小就不是块会读书的料,因此16岁中学毕业后,便果断入伍履行国民服役义务。

训练24个月后,他选择继续留在军中,一待就是30年。

或许是人到中年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吧,保罗在军龄届满30年时,认为自己的一身本领还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加上目睹不少难民在战火中不幸牺牲,于是萌生了想要改变世界的念头。

再三思考后,他决然地告别服务多年的军队,准备投身海外寻找机会。机缘巧合下,一名熟识他的家庭医生,竟然引荐他去到阿富汗的一家公司负责扫雷工作。

保罗就这样开启了他的中东“拆弹之旅”。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保罗正在清除和翻出应急爆炸装置(IED),之后小心翼翼地拔除雷管和电源。(Rice Media)

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观

抵达阿富汗后,保罗辗转逗留在各大城市。他去过首都喀布尔,但更常在坎大哈空军基地(美军基地)内居住,不为别的,只为了保障自身安全。

尽管如此,他依然可以透过栅栏看到塔利班驳火,或者引爆炸弹的场面。有时,塔利班的火箭炮还会直接射进空军基地内,险象环生。

这种生活与新加坡差距甚大,保罗受访时深有感悟:

“从一个如新加坡那样安全的国家搬到阿富汗,再到我现在居住的伊拉克,整个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身处新加坡,我们可以打开水龙头直接接水喝,我现在住的地方,显然没有这个选项。”

他说,战乱国家的人民不仅得饱受骨肉分离之苦,还要努力地活下去,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难题。

“如果我没有来到这些国家,我想我永远不会理解战争和压迫对人类生活的真正影响。”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保罗在叙利亚与孩童合影。(Rice Media)

拆弹既简单又不简单

保罗透露,他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务是清扫地雷,工作相对简单。由于训练有素,他一般能轻易地找到地雷的位置,并安全地拆卸装置。

后来,保罗只身前往伊拉克,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当地埋的是“应急爆炸装置”(IDE,又称土制炸弹),较难辨别引爆方式,十分考验功夫。

问及保罗是否惧怕工作中遭遇不测,他坦然地说:

“每一次看到眼前出现炸弹,我都会忍不住颤抖,这种感觉似乎永远不会消失。不过,只要有正确的技术、专注力以及耐心,就可安全地完成拆弹任务。”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保罗手上拿着应急爆炸装置(IDE)的引线。这种引线一般暴露在地表,但颜色近似于土壤的颜色,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而踩到引爆。(Rice Media)

保罗并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也做好意外随时降临的心理准备。扫雷过程中,他就曾亲眼目睹身边同僚不幸被地雷炸伤,有些甚至被炸得皮开肉绽,当场死亡。

他认为,扫雷工作最难的地方在于,自己根本无法预知地雷为何无故引爆。拆弹团队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推测出引爆原因,借此提升经验。

虽然任务危险艰巨,但保罗表示:

“我还是想留在前线,因为我知道我可以为这里做出改变。”

他指出,许多平民平白无故地死于地雷和应急爆炸装置,他希望继续努力替他们消除这些威胁。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安稳地在土地上耕种、畜牧,甚至返回他们的家园。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非洲国家索马里。(Rice Media)

最令保罗难忘的事,莫过于在叙利亚工作的那段日子。

当天,他接到一通紧急电话,要他赶去查看一个突然爆炸的地雷。抵达后,只见一名父亲抱头痛哭,原来他的年幼儿子在放羊时不小心误踩地雷,当场毙命。

此情此景令保罗十分痛心,但也只能抱一抱该名男子,继续执行调查工作。

“很不幸的是,受害者往往都是孩童,尤其是放羊的小男孩。”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保罗与伊拉克孩童合照。(Rice Media)

如今,保罗暂时回到新加坡探访家人,日后还会回到前线继续他的拆弹长征。跑遍中亚、中东、非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保罗感慨地说:

“回到新加坡的感觉不错,因为这里很和平,但是我却无法放松。我其实更喜欢住在伊拉克,因为讽刺的是,当地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这里(新加坡)一切都很严格,压力很大。当然,那里生活开支低廉,也是一大原因。”

“看到世界各国的人们如何生活,是一种很丰富的体验。大家的文化都不一样却同样美丽。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你会学到很多。在索马里,我住在暗无天日的地堡,当时心想:我干嘛跑来这里?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经历,让我坚持了下来。我对扫雷工作充满热情,这个行业没有动力,是生存不下来的!”

新加坡版“拆弹专家”:在阿富汗扫地雷的日子比在狮城放松
上一篇新闻

告别成长的伤痕...我在新加坡高级诊所做护士

下一篇新闻

一本新加坡护照的实力究竟多强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