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震惊!你吃的这些海鲜, 居然都是……!科学家估算:你一年内可能吞下了超过一万块塑料……

你在一年内

吞下超过11000块塑料

你可能是个海鲜爱好者,生蚝、扇贝、淡菜和花蛤等都是让你眼睛发光的美味。

但科学家们近日发出警告:饮食中的海鲜甚至也许只是食用海盐,都可能意味着你在一年内吞下了超过11000块塑料,事实上,它还在变得更糟。

d582186f9715eaac8d9454639495ec3f.jpeg

近日,欧洲根特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废塑料对诸如牡蛎、贻贝等滤食性海洋生物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个贻贝含有大约90个塑料微粒,而六个牡蛎含有大约50个微粒。

这意味着每周食用两份贻贝的人每年会吞下11000块微小的塑料纤维,如果还在同时食用其他海洋生物,这个数值还会变得更大。

e0b28e736684581cabc784ba46c9b387.jpeg

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海洋科学家Adam Porter表示,人们本来就不想吃任何塑料,而普通人以稳定的速度吃海鲜,一年就能吃上万塑料的结果真的让人感到后怕。

人类制造了大量的塑料垃圾,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了大海里,这些塑料有相当一部分并不会被降解,而是在风浪和阳光的作用下分解为极其细小的塑料微粒。

据估计,人类在海洋中制造的塑料微粒高达其可达15万亿到51万亿个。

5fa5624a9bb896a6b2666174827c9880.jpeg

今年9月,洪都拉斯一个岛屿甚至还出现了诡异的垃圾海景观。

2da924acb187a1df0463c0a60d448d73.jpeg

研究人员在模拟了海洋塑料微粒的现状来养殖贝类,发现它们会摄入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停留在肠道中,并试图消化它。

一些更大的鱼能吞下更多的塑料。

食物链还具有富集作用,一些小型生物可能只吃下几块塑料,但是以他们为食的更大生物就会吃下更多塑料。

98a9f4dd6e516b7ca877ef8ef84f41d1.jpeg

塑料在鱼类的肠道中是很难被清除的,而在人类食用贝类、小型鱼类等海鲜时,也会将它们肠道中的塑料微粒吃下去。

2d0b0d714cb2aa7a0134a06f452dc801.jpeg

当然,还有海盐。

今年早些时候,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就取样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售的海盐样本,透过溶解、过滤、技术分析,他们从海盐里找出72种大小介于0.16毫米到1毫米之间的塑料微粒。

5045aa5fb59410d09d23ff7abf7d79d3.jpeg

83%的水中都含有塑料纤维

在加拿大,很多人都习惯了直接饮用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似乎也是一种安全和品质的象征。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8685d6b008d542dec0fe48cd0dc63784.jpeg

据英国《卫报》报道,非营利机构Orb Media委托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化验了12个国家征集到的159份饮水样本,结果发现抽检的水样中83%都含有塑料纤维。

可以说,欧美、亚洲各国的饮水中普遍含有塑料微粒。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污染率最高的居然是美国,达到了94%,每500毫升水里平均有4.8件微塑料纤维。

7c0668d9da4a0037c413e87119d0077c.jpeg

美国国会大厦、环保署总部、纽约川普大厦统统中招,从这些地方收集的饮水样本中,都发现了塑料纤维。

黎巴嫩及印度污染程度紧随其后;英国、法国和德国虽检出比率最低,仍有高达72%样本验出塑料微粒,每500毫升水中平均含有1.9件微塑料纤维,连瓶装水也不能幸免。

632de3fce041a53b40ae4cb92f86f9b6.jpeg

今年6月,爱尔兰也曾发表过一次类似的独立研究报告,该研究也在不少自来水和井水样本中发现了塑料微粒污染。

科学家们指出,微小的塑料粒子可能穿透人体器官,甚至是穿透每一个细胞。而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忧的。

此外,塑料微粒还可以吸引下水道里的细菌。

有些研究显示,在污水处理厂的下游地带,塑料微粒上的有害病原体更多。

专家指出,塑料微粒直径仅10微米,一般饮水过滤系统不大可能将之过滤。

1e904d28daea703a1d185e00ba1d1320.jpeg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塑料星球上

塑料微粒可能来自多个途径,包括化妆品和衣物。比如女生洁肤用的磨砂产品中所含的“砂”,本身就是塑料微粒。

2c85f1feaae3db20fb6460856f5a7f27.jpeg

塑料微粒也可能来自衣物因磨损而产生的碎屑。

研究显示,洗衣机每洗一次衣服都会释出70万份纤维。事实上,现在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塑料星球上。

6f54130363a96ee144776565bc14856d.gif

漫步海滩,你以为看到的会是悠闲的海龟,澄澈的海水和碧绿的椰树?

其实,浪潮一次次裹挟上来的,是塑料拖鞋,矿泉水瓶,生产模具……

cd9fe17d5c2b98c8b041b43b320154a4.jpeg

《卫报》的数据显示,每一分钟,全世界就会有约100万个塑料瓶装饮料被购买。

每一年,人类生产2.88亿吨的塑料。而且这些塑料制品无法降解,我们使用了一天,一次,甚至10秒的一件塑料制品,将会永久停留在这个星球上。

a2911bd2d3e930794d1e71dc28816435.jpeg

2016年,一只鲸鱼在挪威海岸上搁浅。科学家发现他的内脏被塑料袋塞满,竟有30只之多。而其中一些,明显来自英国水域。

f3e639c8110d1c43c46315d3e2e71d62.gif

一只完整的吸管死死的卡在了海龟的鼻孔里,工作人员花了整整8分钟才拉扯出来。

一些专家提出警告:部分塑料已经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全国24种啤酒里都含有人造纤维和碎片。

fe8e543990263e52ae5ae6239db61af5.jpeg

2016年8月,普利茅斯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捕捞的鱼类中有1/3含有塑料,这些鱼类包括鳕鱼、黑线鳕、鲭鱼和贝类等。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劳拉.麦克唐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水生动物生理学,可以说属于最了解鱼类的科学家群体。但是这位专家最近说,她决定不再吃鱼了。

e1c9a97c9ea13aaa4606e2be547f4296.jpeg

麦克唐奈说,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吃塑料,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异议。从海洋哺乳动物到海鸟,从螃蟹到牡蛎,它们的胃里都发现过塑料。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塑料可以传到水生动物的食物链的下一环。

例如,蚌类吃下塑料,然后被螃蟹吃掉,螃蟹的胃里因此就有了塑料。

麦克唐奈说,她自己选择不再吃鱼,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们一辈子都在我们的垃圾中间游来游去。

d93e92fc22d909e50027d658201d815d.gif

她说,鱼吃塑料,我们吃鱼。所以,吃鱼也等于同时吃了塑料?

202a0007e35de431123e91b521b6e715.jpeg

我们身体里奔流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

研究表明,除了吸附细菌外,塑料微粒中还常常会包含和吸收有毒化学物质。

汤姆森教授称,“很早就发现,塑料会将那些化学物质释放,而肠道中的环境会促使其非常快速地释放。”

专家表示,塑料在生产时添加的化学物质,以及在海洋漂流时吸附的毒素,例如可能致癌的农药残余物等,均可能危害人体。

179f82d642f478db55157adeab0ac3de.jpeg

所以,那些我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制品,最终不仅湮没了我们,还会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

可以说,塑料垃圾的毒素正是沿着食物链顺流直上,而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我们,仿佛已经成了毒素汇聚的容器。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奔流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

845c5d84eced6c25b99565f15b006373.jpeg

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UNY)塑料污染研究专家玛(Sherri Mason)更进一步警告说,自然资源的污染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水源若是出现污染,其他资源如土地、空气等也无法幸免于难。

5008670783799cc0c0a41393ae7f82d4.jpeg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在吃的时候,塑料在我们的身体里会发生怎样作用和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但人类吃下如此庞大数量的塑料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好结果。

根特大学研究者认为,海洋塑料微粒的存在会给海洋食品安全带来威胁。也有一些研究者指出,海洋动物身体中与日俱增的难以消化的塑料废物,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15bae5978f81dbe698c1059e65901b6d.jpeg

面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日渐危险的未来,人类要做的还有很多。

69555d632c59466ec28ca03c77ac9a75.png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这7篇文章你看了吗?

▶今天新加坡被这道番茄炒蛋刷屏,结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却气炸了……▶新加坡护照又升级,终于晋升全球第一名!(免签国最全列表供收藏)▶来新加坡久了,你都变这副德行了!

▶惊呆!从新加坡回了趟国,我都不会生活了...

▶从新加坡回国后我方了!原来中国物价才是世界最高?!

▶新加坡人竟然开不起车?真不是逗你玩儿!

▶海外华人:为什么我们不回国?

f691f97f6fae9a609a0553db06cb0af1.jpeg

上一篇新闻

江歌妈妈在日本电视台直言“没有还我女儿公道”,日本网友是这样评论的....

下一篇新闻

猥亵儿童入狱,肛门被捅了58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