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02日 星期三

狮城工程师远赴欧洲 引入最新半导体科技

本地工程师当年毕业后就加入跨国半导体公司,尽管当时他是一名新人,却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被公司派往欧洲负责庞大的技术转移工作,为新加坡引入最新的半导体技术。

产量最大厂房 新加坡人是幕后英雄

设在宏茂桥的8寸晶圆制造厂房,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全球所有厂房之中产量最大的。它的起步幕后功臣之一就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李集伟(55岁)。

在21世纪初创建这座厂房时,他不但参与了整个建设过程,之后还一步步将它发展、扩大,带领团队一路走到今天。目前,他担任营运总监,领导一支由200名工程师和技师,以及200名操作员组成的团队。

李集伟回忆道:“我在1991年毕业后加入意法半导体,加入不久之后,公司计划在新加坡建设8寸晶圆生产线时,我受委负责这项技术转移工作,被派往欧洲的厂房学习最新的半导体技术,同时参与研发工作,之后也频密与欧洲分部的同事交流。”

2000年,酝酿多年的技术转移正式开始进行。一年后,生产线正式投入运作,他成为工艺工程经理。

他说,当时共有三、四十个项目从欧洲转到新加坡,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当时,新加坡的手机使用才刚起步,他们的顾客包括当时全球首屈一指的手机品牌,可说是搭上了发展的列车。接下来五年,该8寸晶圆厂房成为世界生产65纳米(nm)闪存厂房中技术最先进的其中一家。

“我有幸在那个革命性的年代,参与和见证了整个技术转移的过程,这是非常可贵的经验。当时我算是开路先锋,很多时候只有自己一人,什么都得亲力亲为,不懂的就要自己想办法去搞懂。这让我的科技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升。”

2008年,意法半导体决定将此生产线区分开来,另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经营,李集伟与其生产线员工因此成了合资公司的雇员。区分后他继续带领团队不断发展,并于2016年升任营运总监。

意法半导体在2019年决定将厂房收回,李集伟和团队再次归队。

他表示,接下来除了持续提升生产技术,他也希望帮助公司发掘和培养新一代的领导人才。

女经理获高度认可 培训计划留住人才

狮城工程师远赴欧洲 引入最新半导体科技

许盛玉加入公司后即参与负责了重点项目,一年后便擢升,是公司重点栽培的女性领导人才之一。(图/报业控股)

许盛玉(42岁)是被点名栽培的领导层员工。她在2019年加入意法半导体,短短一年后即升任工艺科技发展经理。

和李集伟一样,拥有15年半导体业经验的许盛玉也曾带领团队从意大利转移技术到新加坡,建设新的生产线。她所负责的碳化硅(silicon carbide)技术涉及数百道精密的步骤,产品能承载高电量和耐高温,可用于电动汽车和充电站。

“为了学习这项技术,我和13名同事一起到意大利的卡塔尼亚,逗留了两三个星期。这项技术于去年的冠病阻断措施期间完成设置,克服不少阻碍,前后只花了一年时间。能顺利完成任务,我为此感到很骄傲。”

在培训方面,许盛玉提到,她所参加的事业发展“助推器”是一项为期两年的领导培训计划,内容包括360度的个人评估、发展分析、个人化的发展计划、来自高级领导层的指导,以及组员合作项目。

“参加培训后,我对工作有了许多突破性的想法,跳出了以前的框框。我觉得公司的培训计划很有系统,能让员工的能力获得最大提升。公司里有许多工作了三四十年的同事,我想是因为公司一直以人为本,让大家不断成长的同时,也很有归属感。”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新一代女性领导人才也是意法半导体的培训重点之一。它们不只从初级和中级管理层中选出有潜能的女雇员参加女性领导能力培养计划,也为高层和总监级的女性领导人增设高阶课程。

获规划事业发展 接班成部门主任

狮城工程师远赴欧洲 引入最新半导体科技

杨基健获公司安排调任负责多项不同职务,为升任部门主任做准备。(图/报业控股)

对于员工的栽培,意法半导体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会为能力受认可的员工规划好两至五年的培训计划。工艺工程经理杨基健(42岁)就曾从这些培训中获益。

杨基健目前是外延(Epitaxy)部门的副主任,属下有约30名员工。2006年加入意法半导体后,他在该部门内转换负责了多项不同的工作,这让他能够全面了解部门运作的每一个细节,为升任经理铺路。

同时,他也在接班人计划下被重点栽培,参加过各种领导能力方面的培训。不久后,他将被擢升为部门主任,接替现任上司的职务。该名上司也是他入行以来一路给予他指导的导师。

他说:“这是我从南大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在同一个公司,但我学到的却是多方面的。公司系统性地栽培,让员工能够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我的团队中就汇集了五个不同国籍的员工,公司的开放且具包容性的文化,就让大家合作无间。”

在本地颁发奖学金 为工程业引入新血

狮城工程师远赴欧洲 引入最新半导体科技

从N水准到南大毕业,张丞豪凭过人的毅力获得新加坡业界奖学金。(图/报业控股)

为吸引年轻人才,意法半导体从2016年开始赞助新加坡业界奖学金(SgIS),吸引新血加入工程业,发掘有能力担纲要职的科技人才。

获录取的奖学金得主必须到意法半导体实习6个月,与将来的同事建立联系,为毕业后正式就职打基础。目前,已有五名奖学金得主正式投入工作,另有17人还在念大学。

其中已加入服务的奖学金得主就包括张丞豪(器材工程师,31岁)和李伟仁(技术开发工程师,27岁)。他们在去年6月正式开始工作。一年过去,两人仍然对眼前海量的知识学习充满热忱。

从求学到进入意法半导体工作,张丞豪走得路比一般人来得长。他先是考完N水准,进入工艺教育学院,然后进入理工学院,最后再获得奖学金进入大学。

他说:“申请奖学金时,我很担心自己的经历会影响面试官的观感,但没想到面试官竟称赞我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松了一口气!”

加入意法半导体后,他先是负责管理两台器材,现在则和两名同事一起管理20多台器材。

狮城工程师远赴欧洲 引入最新半导体科技

加入意法半导体仅一年的李伟仁(左)在来自俄罗斯的资深同事Janusz(右)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图/报业控股)

回忆当初实习时,李伟仁庆幸自己能参与一项气体感应器的研发计划,从负责的导师那里学到不少。现在,他的部门里也有一名拥有20多年经验、来自俄罗斯的导师Janusz从旁给予他指导。

“导师鼓励我要经常发问,学得越多越好。我在这里有很多机会和世界不同地方的意法科技专家交流科技知识,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进入半导体业后我才知道意法半导体制造的芯片几乎无处不在,能参与科技的推动,我很有满足感。”

跨国职场教室 孕育职场新人

三名管理层受访者都认为,意法半导体是个可让毕业新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取职场科技知识,并借此打好事业基础的地方。作为跨国企业,意法半导体能够做到国家之间的知识技术交流和共享,让员工走在最前线。

李集伟说:“意法半导体是新加坡拥有最多样产品技术的生产商,包括从基础的到最先进的。我相信毕业新生一进来,一定会看到很多在别地方看不到的产品和器材,再加上各种各类的培训计划,学习资源可说是源源不绝。我想说,在科技业工作一定要让自己维持足够的资源,绝不能坐着等资源来找自己。”

许盛玉表示,无论是跟在本地的外籍同事,还是在国外分部的同事交换意见或请教问题,都不会有任何障碍;这样的便利性在跨国企业比较容易享有。她说,除了同事,在跨国企业公司,还有机会认识在国外的业界同行,建立更广的联络网。

“因为疫情,现在我们不能到国外培训,但线上培训并没有减少。新人在这里能迅速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日后另谋高就,所学也受用一生。”

杨基建也说,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多元性,但同时也较开放、自由,因此在这里工作视野会变得宽阔。这里的员工都会踊跃发问,有时还会互相挑战彼此的看法,完全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

“新加坡本来就是个‘文化大熔炉’,和跨国企业的文化非常接近,新加坡应该把握在世界舞台上曝光的机会。”

本地设立亚太总部 大力投资科研项目

意法半导体是我国建国初期首批进驻新加坡的跨国企业之一。这些年来,公司除了不断研发新科技,也积极让员工到欧洲分部进行科技转移,让狮城的厂房成为最新科技的聚焦点之一。

发展至今,它已在新加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意链,涵盖生产、研发、销售、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公司的全球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新加坡则是它的亚太区总部。目前,它在全球拥有4万6000名员工,新加坡的员工占了十分之一,他们来自27个不同的国家。

意法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晶圆种类很多,是各种产品和设备的重要组件,主要用于汽车业(如电动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电讯业、医疗业(如心脏起搏器)、印刷业、保安业,以及打造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的相关产品,如个人电子产品。

去年,公司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的微电子研究院及日本制造工具供应商ULVAC合作,成立了世界首创的“Lab-in-Fab”(晶圆厂里的实验室),在宏茂桥设立实验室,共同建立和运营一条专注于压电式微机电系统(Piezo MEMS)的研发线,加快技术从概念验证到量产的速度,备注认可。

上一篇新闻

外交部劝请国人勿前往阿富汗或滞留当地

下一篇新闻

隔18年又犯老毛病 男挥刀伤人监16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