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新加坡未来几个月将推出更简便检测方式
除了提高2019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率,新加坡政府未来几个月也将推出更简便的检测方式,例如呼吸检测和自助检测仪,并会不断改进冠病的治疗方法。
联合领导新加坡政府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的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在《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联名发表题为《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的文章,表示政府计划配合疫苗接种率相关的各个目标,逐步迈向新常态。
三位部长在文章中说,新加坡的检测重点也将改变,不再只是为了筛检和隔离冠病接触者,而是要确保大型活动、社交聚会和出国行程能安全进行,同时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护民众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群体。
他们举例说,以色列六成人口已接种疫苗。完成疫苗接种的各年龄层人口中,每10万人中每日有0.3人入院,死亡率则为0.1人。
文章指出,借助快速简易的检测方式,新加坡也可从目前的大规模追踪和隔离程序,改为由人们定期自行检测,确诊后自我隔离。
如此一来,安全管理措施可逐步放宽,并恢复大型聚会和活动,如国庆庆典或新年倒数活动。各企业的运作也不会受到干扰。
目前,新加坡进入解封新阶段后,多家医院宣布对访客进行抗原快速检测!前往新加坡中央医院探病的访客以及预先登记的看护者,如果要在病房逗留超过20分钟,须先做免费的抗原快速检测。
中央医院访客检测
中央医院昨早在facebook上公布这个消息时说,这是配合新加坡进入高警戒第三阶段逐步解封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无论访客是否已接种冠病疫苗,都必须遵守这项检测规定。
中央医院会特设快速筛查区,20分钟就能出结果。照片为今年的一场会展时设立的抗原检测区
根据中央医院官网资料,访客须到设在院内鲍尔楼(Bowyer Block)的抗原快速检测(ART)中心登记,之后到等候区等候检测。
这种快筛检测20分钟就能有结果,如果呈阴性,访客会得到一张表明检测结果的贴纸,就能到病房探病。检测结果有效日只限当天,若距离上次检测已超过24小时,访客必须再做检测。
访客也可以用过去24小时内做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CR)结果,来取代抗原快速检测,但不能以家用自助检测仪的结果作为进入病房的依据。若抗原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访客将被送往隔离室,再转移到急诊部门做进一步评估。
中央医院的检测中心每天上午8时开放至傍晚6时,最后的登记时间是下午5时30分。
详情可浏览https://www.sgh.com.sg/patient-care/specialties-services/Pages/Antigen-Rapid-Test-Centre.aspx。
多家医院跟进访客检测
亚历山大医院、国大医院和黄廷方综合医院也表示,会从22日开始对访客进行冠病检测。
每名住院病患一天只能有一名访客,但医院继续允许重症病患每天可有五名访客前往探视。医院也会针对个别案例酌情处理,如允许探访那些缺乏心智能力或刚分娩的母亲的访客,拥有更长的探视时间。
不过,这些访客无论是否已接种疫苗,都得进行免费的快速抗原检测,除非他们能出示过去24小时内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或快速抗原检测检测结果。另外,自助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将不会被接受。
陈笃生医院表示,某些需要延长探访时间的访客,必须进行快速抗原检测。陈笃生医院目前的探病时间限于20分钟。
樟宜综合医院表示,将会实施和中央医院一样的措施。
高警戒第三阶段逐步解封
自5月16日进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以来,疫情局势已经受控,新增社区病例和感染群都有所减少,逐步重返高警戒解封第三阶段。因此新加坡从6月14日开始会分两个阶段放宽措施。
第一阶段(6月14号开始)
社交聚会和登门访客:从最多2人增加至5人。
在外用餐:所有餐饮场所禁止堂食,包括咖啡店和小贩中心。
工作场所:默认居家办公,若回公司,需采取灵活的工作时间,也不允许在多个场合工作。
疫苗接种计划:12-39岁公民,以及新馆康复者,可预约接种。
自助冠病检测仪:可到药房自行购买冠病检测盒,回家自行检测。
摘口罩行业:美容以及桑拿可恢复营业,并允许摘下口罩服务。
大型活动:电影院、现场表演、现场体育竞赛、会议、展览等所有的现场活动,人数限制提升至250人,活动前,都需接受冠病检测。
宗教集会:人数限制提升至250人,活动前,都需接受冠病检测。
景点:客流量提升至50%。
博物馆以及图书馆:客流量提升至50%。
结婚注册仪式:人数限制提升至250人,活动前,都需接受冠病检测,如果在家中举办,主宾合计最多10人。
第二阶段(6月21号开始)
在外用餐:恢复堂食后,每组最多只能有5人,每组客人之间必须保持1米的距离。
婚宴:恢复婚宴举行,人数限制在100人以内,所有到访宾客,需事先进行冠病检测。
现场表演:恢复不戴口罩演唱,以及吹奏乐器。
健身房:活动课程的人数,只能在30人以内,每组人数不可超过5人,每组之间需保持3米,每人之间需保持2米。
实体补习班:可恢复上课,具体详情等教育部公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