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西部,隐藏着中国强盛的“密码”。数千年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伴随着开放而自信的汉唐文明在欧亚大陆上投射影响力,用开放和贸易让中国和世界紧紧连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将把创新作为主驱动,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格局来谋篇布局园区发展。

在当今时代,西部在中国腾飞起来,既是区域均衡发展的需要,更是强国之路的必然。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西部消费洼地,从而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是支撑,无疑也是最主要的载体。

物流先行

中新合作助推中国西部开放

20世纪80年代初,中新两国经贸先行,先后签订八项经贸协定,互设商务代表处,工作人员享受外交特权。1990年10月,中新两国外长钱其琛与黄根成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数十年间,两国间的交往历久弥新,中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已成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国—东盟(新加坡称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及其升级,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正式发布,都为双方在互联互通、产业、金融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为推动双方贸易往来带来新力量。

2017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身——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式常态化运营。这是由中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航空、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到达新加坡。与过去长江航运的江海联运通道相比,运距缩短了2150公里,时间成本节约了20天以上。

2019年8月1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2020年10月20日举行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释放出重要信号:中新双方正在编制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规划。

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的提速,是国际形势的必然。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循环系统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中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促进国家构建双循环体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首先,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中国西南、西北腹地为主轴,向南连通了东盟,向西通过中欧班列连通中亚、欧洲,向东以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铁路为纽带衔接起长江经济带。一方面可以增强西部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形成“国内循环”体系;另一方面,来自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货物,可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安全、便捷地分发到东盟各国。此外,东盟国家的货物还可以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发往中亚、欧洲,由此形成“国际循环”体系。

一组数据足以支撑这一论点: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物流形态货运规模分别增长104%、126%和149%,合作范围实现西部地区全覆盖,目的地拓展至9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港口。当时,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造成全球海运、空运受阻,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成绩却逆势飘红,且表现出物流规模大幅增长、合作范围不断扩大、通道网络持续拓展的发展态势。

这条中国部署在西部的战略通道,在全球大流行中凸显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重要战略价值。在它背后,是中国内陆地区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拓展开放新格局的集体突围。

首创中欧班列的重庆市,无疑是中国内陆开放的先行者,地处欧亚铁路节点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已率先实现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满俄”班列、“渝甬”班列“四向齐发”国际大通道的常态化运行,“四向”通道里的“南向”即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其中,铁海联运以铁路运输至北部湾出海,连接中南半岛,进而辐射全球300余个港口;国际班列则通过铁路联运从凭祥出境,直达越南河内并继续深入,全程采用铁路运输。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辐射全球300余个港口。

园区运营管理平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谷永红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物流形态均依托铁路从园区出发,通过接驳同样始发自园区的中欧班列(渝新欧),构建出 “一带”“一路”无缝衔接的地理和经济闭环:“面对全球疫情长期持续、跨国物流时常受阻的不利局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将继续在运输民生及防疫物资、助推制造业原料供给、促进中国‘双循环’经济建设、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随着通道价值被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官方长期战略规划中的权重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提出,成渝地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2021年4月2日,重庆市委常委会议也释放出一个重大信息,积极对接RCEP等国际合作机制,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成渝经济圈或成为中新合作新方向”。

由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如若中新合作纳入建设框架,将极大拓展重庆、成都两市及周边地区的外向空间,提速中国西部国际化进程,并集聚更多发展要素。利好之下,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中新合作的贸易主通道,沿线口岸、场站、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升级的需求正不断释放,形成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机会清单。

开放共享

金融出海充实“一带一路”内涵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7月27日在重庆召开“一带一路”2021年度海外固定收益债券投资人线上会议。

当前,重庆正持续发力,全面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东风,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担当作为奠定坚实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崭新篇章。位居西越昆仑连欧陆、南出黔桂通四海、北跨漠河抵蒙俄、东依长江出鄞港的版图中心,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近年来切实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汇集了铁路口岸、整车进口口岸、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多项开放资源,初步建成国际多式联运枢纽和口岸高地,在国家区域联动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020年10月,园区被中国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认定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上升为支撑国家“双循环”经济的关键枢纽支点之一。2021年7月,园区公司党委更是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究其原因,其运营管理平台深化物流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陆港枢纽经济的实践成果显然加分不少。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成功拓展国际贸易、终端零售、商业运营、商贸物流等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围绕创新开放,在金融、贸易方面实现了多个突破性成果:探索陆上贸易规则,首创铁路信用证提单并批量化运用,铁路运单物权化试点顺利实施;持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单制”落地,率先开出全国首张CIFA多式联运提单,并上线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开辟内陆金融结算渠道,推动锦程物流与中国银行合作,建立中国内陆首个“美元快付”海运费支付结算平台,提供外币资金支付服务,累计交易额达1.6亿美元(下同,2亿1700万新元)。

此外,公司还积极协调各方主体,打破“国际铁路不运邮”惯例,建成并常态化运营中国首个铁路口岸国际邮件互换中心,邮包出口突破2000万件,货值逾2.4亿美元;推动医药生物制品口岸开中国国内通过跨境铁路直接进口药品的先河,并实现生物制品进口的零突破,货值达到10亿元量级;与重庆海关、广西海关深度合作,建立铁路箱水运出境、海运冷藏原箱查验便利化通关机制,通关时限再压缩40%……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中新双方主要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点领域进行合作。”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副书记、区长常斌表示,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第二个五年期间,双方将共同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强渝新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的示范性重点项目和两国合作的新亮点。“基于此合作框架,沙坪坝正和世界连接得更加紧密,对外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意味着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书权说,“十四五”时期正值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第二个五年,公司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重整行装再出发,马不停蹄开新局。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拟发行5亿美元离岸债券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国际物流枢纽示意图。

为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加强重庆及中西部与新加坡乃至整个国际资本市场的经济联系,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将于今年7月底发行约5亿美元的离岸债券,筑牢“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撑。

这已是该公司第三次金融出海。本次发债所募资金将主要为国际贸易通道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物流枢纽园区35.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引入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等国海外企业,完善产业和口岸经济,支撑园区重资产扩张,聚焦产业培育,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入园企业多元发展的资金需求。

罗书权表示,在“十四五”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公司将瞄准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质量发展,把口岸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到中国国内乃至世界先进行列,到今年年底前,力争将分拨口岸由已有的7个拓展到12个,实现口岸功能“应有尽有”。其次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特别是着重关内产业和产城融合,使园区真正成为联系欧盟、辐射亚太地区的分拨结算中心和国际枢纽贸易中心,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实现开放平台“能级”的再提升。

今年4月2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开建,它将联动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渝新欧)等国际贸易通道,打造面向内陆辐射全国的“运产贸”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实现全程一站式物流服务,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极具竞争力的重要国际贸易节点。同期,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TOD、绿地重庆世界中心等地标级重磅项目也先后宣布落地该园区,结合智慧口岸、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建设加速推进,通道带贸易、贸易带产业、产业带发展,融入“双循环”经济并带动区域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路径已鲜明可感。

(本篇内容和照片由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提供。)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上一篇新闻

【移民】关于新加坡移民你了解吗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研究生如何申请?附详细申请时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