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我曾经心中的完美城市
我去旅游有个习惯,
特别喜欢考察当地的人文风俗。
相比较打卡景点,我更愿意去当地人家里坐一会儿。有机会的话,和他一起过一天当地的日常,聊聊琐事,这些往往会变成我印象很深刻的旅行故事。
比如最近我去了一趟新加坡
很多年前,我做过一段时间新加坡旅游局的公关推广,那时候把新加坡的每寸可开发的旅游资源都印到了脑子里。这座城市在我的脑子里是多元化的,现代的,文明的都市领跑者。
(图片来自网络)
多年之后,我终于来到了这座位于地球中心的城市。它带给我的震惊无法用语言形容。
它就是我想像中完美的样子,不对,它简直是完美的超出了我的想像。
这是去年刚刚建好的星耀樟宜,一个商场。
这个巨型植物园是商场的中心花园,天幕上巨大的瀑布水柱倾泻而下,空中轻轨车穿梭往来。这是科技和自然结合的极致代表了吧。
新加坡几乎所有的民用建筑物都是统一风格(或者也许我看到的都是政府建造的组屋?)听说新加坡政府每几年就会重新粉刷建筑外墙,更新设计,改变颜色。坐轻轨车在城市中穿梭,车窗外是无法言说的整洁干净。因为统一风格,没有一丁点儿突兀的东西。
[组屋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公用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几乎没区别,政府会提供购房补贴,可以理解为国内的经济适用房]
新加坡有许多居民楼是1960-1980年代的建筑物,但走进去感觉不出来什么年代感,政府不仅出钱整理建筑外观,还经常组织统一改造,补贴钱和人工帮助老楼装修内部。
我当时住的人家,前两年正好碰到改造,政府出钱出力帮助重新装修了洗手间,改造下水,安装晾衣设施,整栋楼重新做了垃圾通道,每户家庭只出了一小部分补贴。通过政府的努力,这个建于60年代的楼不管是外面还是里面都看不太出来陈旧的迹象。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政府也给居民提供了超级帮助。几乎所有的地铁站都自配一个购物中心,一出站就直接进商场,里面必有超市,楼上是类似大食代的食档,他们叫食阁,有各种实惠的快餐选择。
这些围绕地铁自建的商区最大可能的便利了居民生活,不需要离开家特意去购物。并且这样的规划,从我的角度理解,也相对来说解决了地区间的差异,毕竟是政府分房,有个公平秤,不能让各个地区的差别太大。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很小,人口密集,但这里却有花园城市的称号。走在路上,到处都是小草坪小花园。他们提出了一个“差缝绿化”的概念,全国实行立体绿化,垂直绿化。见缝插针的把绿化安排到大楼顶层,建筑立面,高架桥等等城市的钢筋水泥里面。
我有时候觉得是不是上帝特别眷顾新加坡,这个热带国家,环境潮湿闷热,但我居然没碰到过什么蚊虫。我住在一栋位于7楼的公寓里,刚搬进去的时候就注意到窗户没有纱窗。到了晚上,我在窗户大开的房间里开灯阅读,关灯睡觉,居然一整夜下来没有一次听到全世界最讨厌的“嗡嗡嗡”,早上起来身上没有一个包。这也是太神奇了,至今我也没想通这是为什么,如果有明白人欢迎给我讲讲。
我分别见了3位出生成长生活在新加坡21-32岁的年轻人,和他们过了简单的3天日常。说来有意思,他们一样的懂礼貌,受过良好的教育,待人接物非常得体。
但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感受,年轻人才有的活泼,冲动,野心,好像被埋起来了,他们有一点点像一个沉稳的,生活上了轨道的中年人。也因为这样的感觉,让我看到了一些在这个国家极光鲜背后年轻人的迷茫。
聊到这好像有点突如其来的迷茫,先来说说新加坡和全世界各国一样,排在首位的住宅需求。
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分配的公用住房——政府组屋里。
组屋的条件当然不能和私有住宅相比,但做一个参考,新加坡的私宅售价几乎全部在100万新加坡币以上,而政府组屋,价格是私宅的1/5左右。组屋内部和普通商品房没什么区别,面积不小,政府还经常维护,而且组屋区通常有配套的公共运输和商区,条件其实相当不错。
但是怎么才能被分房呢?
答案居然是。。。
结婚
作为一个20多岁的长大了的年轻人,如果你想离开父母的公寓独立生活,想要政府分房,居然唯一的手段是找到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和他/她结婚。
没有对象之前呢?绝大多数单身的新加坡人都是住在父母家里,家里多子女的情况也很多,家里非常热闹。除非兄弟姐妹去上学或者服兵役,不然家里的人都是全全乎乎的。
新加坡提供比隔壁东南亚国家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不仅仅非常多的海外务工人员涌入新加坡,本国人也倾向于留在新加坡工作。由于国土面积不大,所以就造成了大家不需要离开家去工作,也就进一步促成了家庭成员齐备,共住一屋的情况。
这样的政策对单身狗来说不是太不友好了吗?
确实
单身狗想要政府分房唯一的途径是等,等到35岁政府才允许单人提交购房申请。所以在新加坡,一个28-35岁的年轻人和父母同住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现象。
因为递交购屋申请的人太多,政府采取抽签的形式选择购房者,据说比北京摇号快多了。但是就算是符合要求的年轻夫妻,或者35岁的单身人士,好不容易摇到了号,也不是那么皆大欢喜的事。
拿一对年轻情侣举例,摇到号的第一步他们需要交一部分订金给政府,但通常的情况,他们未来的房子正在建设或者还在规划,未来3-6年交房都实属正常,他们需要开始每个月还贷款。
需要注意的是,情侣在递交申请时并不需要结婚,但是交房前必须要有结婚证才能顺利拿到房子。
这中间好几年的时间,怎么度过呢?毕竟已经背上了还贷压力,只有极少部分情侣会在外租房,提前同居。绝大多数的情侣会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各自回到父母家住,直到房子下来,再搬到一起去。(5年时间左右)
2、一方搬到另外一方的父母家同住。
要不是先奔著结婚的目的摇号,但几年的磨合期并不能一起生活。
要不是刚刚在一起从来没有二人世界就要和父母共同居住,婆媳相处。
证可能还没领,房子已经买了,又不能住到一起,磨合不好怎么办?
磨合不好对不起,订金和已付的贷款不退。。。
新加坡是没有最低工资的,大量的海外劳动力涌入,也进一步加大了本国人的竞争压力。
顺便提一句,新加坡的赌场是给游客设立的。新加坡本地人进去需要交高额的门票。因为政府不希望本国人浪费时间和钱在赌场里。
听过这个再想想,好像一切都有了一点道理。
新加坡政府好像一个家长,管理严格的家长。因为它的城市规划太好,所以它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按照时间规律的生活。所以它用政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决策。
我需要独立空间——那就赶紧找个对象吧
找到对象了——那就买个房子吧
房子摇到了——那就准备结婚吧
婚定下来了,房子也买了——需要还贷款了好好工作吧
贷款压力大——容易诱惑人的地方不要去哦
我努力工作好像也挣不到太多钱——因为有别人比你更努力——你更努力一点吧——别想投机取巧哦
我找不到对象——那就只能怪你自己了,赶紧的吧
这真是有点像一个虎爸虎妈,安排好了人生,你只需要填补空白就好了。
和新加坡人聊天有一个很强的感受:政府超强的管控力,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当然它的优势是巨大的,人们循规蹈矩的生活保证了社会按照规划一样的最完美的运转。
那他们可不就不太会像一个年轻人嘛。
我作为一个游客看到的新加坡是超现代的,它极尽奢华现代。但是我也感受到了一些这里年轻人的迷茫。在我看来,这个国家管理的非常非常好,但是,好像完美的政府规划里,少了一点点的人情味吧。
以上仅是我短期旅行期间的个人感想,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题外
其实本来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写法国,结果用新加坡开了一个头儿之后越发不可收拾,一股脑儿把心里想到的没想到的都顺势写下去了。
来来来,
下一篇我们讲讲法国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