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润:新加坡河三座古桥被列为国家古迹的意义及使命
作者简介
张克润,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副会长暨新加坡文化遗产研究组组长。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前年将横跨新加坡河的三座古桥列为同属一组的国家古迹,这是古迹遗址保存司(PSM)从1973年由国家古迹保存局 (PMB)开始宪报保存国家古迹以来,从保存建筑物朝向保存构建物的一个飞跃。
三座古桥代表不同历史阶段的商埠发展与桥梁工程技术
首先,按两百年前的“狮城蓝图”(Plan of the Town of Singapore 1828又称“莱佛士城蓝图”) ,莱佛士爵士已计划在新加坡河建设桥梁,以连接三个不同族群城区商贸发展及交通需要。
“狮城蓝图”(Plan of the Town of Singapore 1828又称“莱佛士城蓝图”。
加文纳桥建于1869迄今152年,本为纪念海峡殖民地最后一任总督故用其名字命名及采用铸铁制作的悬索桥。它原是直链式拉起的桥,以利帆船能驶入驳船码头。但是,从苏格兰制作的铸铁桥,其主缆锚碇出现故障不能拉动悬桥;结果,只好让舢板船运输停泊在直落亚逸湾帆船上的货品并从桥下通过运达驳船码头卸货。
此连贯新加坡河河口南北两岸的贸易交通要道桥:一边是莱爵规划的商业广场及唐城区华人/朱烈人甘榜,另一边是政府行政区及美芝路的欧洲/马来/阿拉伯/武吉人甘榜。她见证代表帆船时代后期沟通狮城南部城区交通/商贸的唯一铸铁构建物。
1868年苏伊士运河开通,狮城港不敷使用,故从1879到1887年启动狮港第二个填海造地工程将直落亚逸湾填平铺设成罗敏生路、安顺路及哥烈码头;1900开始第三个填海造地工程铺设珊顿道及建设莱佛士码头。1905年新码头建成后1910年安德逊桥建成启用。她见证代表轮船时代加文纳桥拥挤不堪不敷使用,莱佛士码头与市中心/美芝路等交通/商贸需要的唯一钢铁构建物。
埃尔金桥历史更悠久,1820年代有座木桥及后来的木制吊桥,1844年拆除重建,1862年拆除改建铁桥,1927年重建成现在模样的第五座桥。她见证桥南路(大坡)及市中心/桥北路(小坡)城区之间交通/商贸的唯一钢筋混凝土弓弦拱桥。
三座古桥为“历史狮城中轴线的核心城市遗存
(The Urban Heritage in the Core-Heritage Axis of Historic Town Center of SG)
笔者2008年在联合早报言论版发表《“望海”古迹区符合联合国申遗条件》时指出:日治蒙难人民纪念碑、伊丽莎白道、浮尔顿大厦、苏丹皇宫及新加坡河口两座桥为“望海”古迹。结果,有幸PSM分别在2010、2013、2015及2019年的十一年时光里,将此六座“望海”遗产宪报列为国家古迹。
原隶属国家发展部的法定机构PMB,当年只重视保存具建筑学、历史、文化等六方面指标的建筑物,其成立背景是为配合70年代如火如荼的大规模市区重建,保存具有价值的建筑物。
MTExLjY1LjU4LjEwNw==
在重建城区时,许多城市遗存受到拆除。这引起刘格雷琴夫人1984年出版《粉彩肖像:新加坡的建筑遗产》(M. Gretchen,Pastel Portraits: Singapore’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及引发建筑师等专业人士的强烈反响。结果,促成政府86年在国会宣布保护唐城区、驳船码头区、甘榜格南区、小印度区等七个历史地区/地段、88界定中央文化行政区及89立法保护八个历史地区/地段并规划拟定“中央保护区”。
1825年的直落亚逸、商业广场及行政区。
这些举措庆幸保护成片的狮城遗址,使城区大批核心古迹受到保护,而且把古迹周围建筑群及街道等成片遗址也保护起来。
PMB未纳入文物局前38年期间里(1971-2009隶属MND共26年、隶属MIA有7年及MICA有5年),在各部支持PMB保存的建筑物计有61座;其中保存的“望海”古迹在70-80年代计有9座、90年代9座及PSM从09-19年保存6座共计24座。三座古桥的保存使原古海岸线的核心古迹从73年4座逐步提高到24座,结果“历史狮城中轴线的核心古迹走廊”已经成型!
如果加上被规划为历史建筑的望海古迹:海唇福德祠、红灯码头、新加坡板球俱乐部、人民卫国军营、琼州天后宫/海南会馆及美芝路警署,则遗存数目增至30座占全国73座国家古迹的41%强。
这个全方位“一条龙”核心古迹走廊的鉴定,让“望海”核心遗存的狮港中轴线呼之欲出!显然,此24-30座古迹见证了《狮城蓝图》的演化发展并形成我国最重要的历史狮城系列核心遗存。
深入研究她们的历史沿革、位置范围、实体遗存及文化价值,她不仅见证狮城港从帆船时代过渡到轮船时代三段古城区的城市演化发展;而且,历经六次南部海岸线的填海造地,此“望海”古迹在三段古城区遗址中的临海景观(waterfront landscape)也庆幸地被保护存续著,只是被周边新建筑所掩盖或被人们遗忘了。
譬如,受到保护的直落亚逸街临海景观,由于唐城城区向南扩大,新的滨海湾(Marina Bay)临海景观已由两座古桥、浮尔顿大厦及红灯码头所取代,与第六次填海造地的滨海南金沙娱乐城遥遥相对。
从“画龙点睛”到“一条龙:狮城中轴线核心遗存”的飞跃
整体而言,三座古桥是贯穿《狮城蓝图》东西三段古城区的重要交通/商贸通道,尤其是“望海”两座古桥获得保存,等于是“画龙点睛”见证狮城港从帆船时代过渡到轮船时代独特连贯三段古城区的唯一两座构建物。她们与其他29座“望海”遗存足以连贯定性为“一条龙:狮城中轴线核心遗存”。
1856年从Walich山顶远望直落亚逸街及直落亚逸湾。
所谓“核心”就是系列“望海”遗存是见证代表从开埠帆船时代到轮船时代贯穿三段古城区的关键性临海景观建筑物及构建物:加文纳桥建成时,从直落亚逸湾到中央行政区及美芝路的海滨为帆船时代的临海景观。其中福德祠、应和会馆、粤海清庙、纳哥德卡殿、庆德会、天福宫、阿尔阿布拉回教堂及老巴刹系列街道商铺代表帆船时代唐城区的核心遗存;而安德逊桥建成连结珊顿道已步入轮船时代,其临海景观核心遗存是浮尔顿大厦、红灯码头及莱佛士码头;该景观又被第四、五及六次填海造地工程所形成的滨海南、滨海北、滨海湾、滨海蓄水池及货柜码头的新景观所取代,以致帆船及轮船时代的临海景观及其核心遗存已被遗忘及忽略。
如果没有彻底研究《狮城蓝图》与三段古城区城市遗存的演进发展,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界定帆船及轮船时代的不同临海景观;更不能理解狮城经过两百年六次向南填海造地,狮城中轴线核心古迹到底在何处!?至于她们代表什么历史阶段的核心遗产价值,也就模糊不得其解。
从“狮城中轴线核心遗存”到“狮城历史城区中心”的飞跃
PMB成立于71年,从73年开始宪报保护4座“望海”古迹,迄今(后由PSM负责)保存24座“望海”古迹。今年国家保存历史古迹恰好是50周年大庆。经过五十年的折腾,其实狮城三段古城区成片遗址及系列“望海”遗存已被城市重建局(URA) 及文物局依法得到保护保存。只是经过六次填海造地,不同历史时期的临海景观及“望海”古迹与“狮城蓝图”之间的传承及有机的文化遗产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结合。
不断长大的新加坡。
古滨海30座核心城市遗存及三段历史片区/城区的保护保存在“不可逆转变化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情况下,已经足以界定为“狮城历史城区中心”(简称新中心):代表新加坡可持续东西方文化宗教和谐融汇发展的特殊范例及独特珍稀的多元民族文化遗产,而媲美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中心、马六甲海峡历史古城:马六甲和乔治市及鼓浪屿与国际历史社区。
当然,研究如何把古滨海城区与新滨海城区有机地加以结合,特别是如何发展“一条龙”30个核心古迹成为日游/夜市照明区,扩大其文化旅游的价值与作用是急不容缓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新中心”完全可作为新地标的重要动力,不仅让文化旅游业更上一层楼,而且“新中心”有助国民的国家认同(从移民社会的“过客”演进发展为国家社稷的“公民”都能从“新中心”获得阐释),因为对狮城历史及文化遗产的整理认知,国家将更加团结,国民将更加热爱位处热带的小红点。
张克润,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副会长暨新加坡文化遗产研究组组长2021-04-16完稿
不断长大的新加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