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中国梦”——记新加坡“薄饼大王”魏成辉不凡人生
在新加坡,有一个冷冻食品的帝国!他的创始人就是靠一张福建春卷皮发家,让“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第一家’的薄饼”成为现实!他就是“薄饼之王”——魏成辉。
餐桌上是一张薄到几乎透明的薄饼皮,它的旁边,是早已准备好的胡萝卜丝、豆芽、生菜,还有各式海鲜和各种肉类。轻轻把自己喜欢的食材放到薄皮卷的中央,慢慢卷裹起来,然后蘸着鲜美的酱料,贪婪地咬上一口,那是一种亲切的、浓郁的家乡味道。
这就是全球海外华人几乎都尝过的福建街头小吃春卷皮的魅力,也是新加坡华商魏成辉能成为全球“薄饼之王”的法宝。
作为魏成辉的冷冻食品帝国的旗舰,第一家食品厂公司(以下简称第一家)以每天生产3500万张饼皮的速度,席卷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和欧洲等地,甚至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能看到春卷皮的身影。一张张春卷皮为魏成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门看似简单的生意,却帮助他登上了2020年新加坡福布斯财富榜的十八强。
魏成辉先生经常说:“我是个简单的人,做的春卷皮也是简单的东西。”可就是这种将简单做到极致的精神,就足以让人敬佩。
做机械维修赚到250万美元
魏成辉一开始不是做春卷皮的,他的家底不错,在21岁时,他说服父亲借他8000美元,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店。
这在当时,也算是不小的投资。然而这家店仅一年时间便倒闭了,小受打击的魏成辉并没有灰心,他总结了经验并再次进军修理行业。经过四年的打磨,他的“星城”修理店年收入达到了50万美元,后来他又在裕廊船厂开了家船舶修理场,经过多年的经营,他的两家公司年收入合计达到了250万美元。
赚到巨额的财富,反倒让魏成辉陷入了沉思。继续做机械维修还是转行做别的?一时间,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他时常想起自打他6岁跟随母亲从福建福清下南洋到新加坡之后,他和家人挤在芽笼的小屋里,靠一间杂货铺过生活,简单的生活让他小时候清苦但很快乐。他时常怀念小时候在福建老家,怀念家旁边街头的美食。
拿着巨款想转行 却选择了最简单的春卷皮
魏成辉当时便想到,华人都喜爱春卷,而制造春卷的“薄饼皮”几乎没有人去做。于是,他决定改行,就从最简答的春卷皮做起,果断出资买下一家机制春卷皮私人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公司改名为“第一家食品厂有限公司”,这便是今天的“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厂”的雏形。
当时,“第一家”还是一家只有23名员工的小作坊,饼皮日产量只有3200张。魏成辉很快便认识到,食品制造需要分两步走,一是要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但单凭现在的人工制造,效率太低;二是新加坡的本地市场太小了,要想发展,就必须到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打开市场。
认准了前路,魏成辉便从日本进口了机械设备,并经过多次改装,设计出一套拥有专利的机械生产流程,而且能生产出方形的饼皮。第一家生产出来的薄饼皮味道就跟手擀的圆饼一样好,而且售卖价格相当便宜。手工制作的饼皮,零售价要每张0.4元,一分钟只能做出4张,而一个工人最多只能连续工作两小时。相比之下,机器加工的饼皮只卖六分钱,一分钟能生产180张。
一时间,这种简单的美食在新加坡大卖。1986年,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亲自为魏成辉颁发了“全国生产力奖”,这也成为“第一家”最为荣耀的时刻之一。
定下一个小目标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第一家”
第一家食品厂成功将春卷皮生产推向全面机械化、自动化。产能是提高了,市场也要跟上。当时魏成辉就为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第一家”。但是这个目标何其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几乎参加了当时所有的世界食品博览会,向世界各地推销自己的薄饼皮。
魏成辉回忆说:“自己头一次坐飞机是前往雪梨参加一场食品展览会,全世界的食品业巨头都云集于此,这就像大卫跟歌利亚(圣经中被大卫杀死的巨人)过招一样。”在雪梨唐人街,他四处碰壁,他的“新时代”饼皮受到抵制。但他坚持走访各家餐馆,跟厨师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方形的饼皮会让制作薄皮卷变得更容易。最后,他用自己的坚持换来了客户的信任,小小薄饼皮在澳洲渐渐打开市场。
回想当时的情况,魏成辉说:“当时只想着要把世界市场打开,倒没有什么周密的策划,因为考虑太多反而不利于行动,企业家应该有冒险精神,只要确定自己有基础,就该出去闯一闯。”
春卷皮席卷欧美 深入华人的每个角落
成功登陆澳洲,让魏成辉更有信心。春卷皮虽简单,但它是大家喜爱的食物,为了更多的华人能尝到地道的美食,他自然将目标瞄准了华人数量更多的欧美等市场。
在美国,“第一家”的路走得也挺艰难。从1983年登陆美国开始,头五年一直不温不火。开始每年的出货量,只有两个20英尺货柜。直到1988年收购了洛杉矶食品经销商Main On后,他在美国的生意才有了起色,仅一个月后每月就能卖出两个货柜的货。他的这次收购也创下了新加坡中小企业收购外国工厂的先例。随后的一年里,他又陆续收购了美国境内五个州的拥有大规模营销网络的食品销售公司,开创了新加坡企业第一个收购海外营销网的先河。
MTExLjY1LjQ3Ljkw
1990年,魏成辉收购了双龙公司,这是一家在美国颇具实力的日本企业。1992年8月,魏成辉投资2500多万新元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兴建了工厂。1993年,“第一家”又斥资千万新元,收购了荷兰一家冷冻食品公司50%的股权,以此作为欧洲的根据地,薄饼皮从此风靡欧洲。1997年,他又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二座食品基地,耗资近1亿新元。
不断地扩张也让魏成辉明白,需要让产品更丰富,才能吸引更多人。他积极开发出许多周边产品,如印度煎饼、印度三角饺、糯米饭团和虾卷、葱油薄饼、云吞皮、汤圆、奶油蛋香皮、鲜虾饺、可丽饼等众多美食,大大丰富了他的产品种类,也让除了华人之外的印度人、马来人、欧美人都深深喜欢上“第一家”的美食。
此时的“第一家”,经营规模横跨亚美欧三大洲,“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第一家”的口号也成为现实。如今,全球各大城市的唐人街,无论是旧金山、伦敦,还是印度加尔各答,乃至在中国大陆都可以发现“Spring Home”这个品牌的身影。虽然竞争对手不断涌现,但没有谁能挑战“第一家”“薄饼之王”的市场地位,魏成辉的“薄饼大王”的美名从此誉满全球。
忘不掉浓浓乡情 他也有一个中国梦
依靠来自老家的美食而风靡全球,自然也要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而且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魏成辉早就开始谋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一家产品回归中国。
其实早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魏成辉便看到了未来的大趋势和发展前景。1991年,他回到出生地福建福清创业,积极回馈家乡、建设家乡。回乡后,魏成辉先收购了福州榕城啤酒厂,后来又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创办福建冠辉食品企业,随后又成立福建名味食品有限公司。
随后,魏成辉的投资足迹从福建老家拓展到中国大陆许多省市,他还收购了江苏恒顺醋业的一半股权,与江苏恒顺醋业携手打造香醋生产基地。
探索新业务 投身内地城镇化发展浪潮
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之后,魏成辉就一直在探索新业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参与大陆城镇化发展浪潮、投资房地产。
从2003年开始,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二三线城市即将迎来的蓬勃发展将引发住房需求的井喷,而这将创造新的商机。他先后在天津、扬州、南通等城市布局购买土地,并先后成立了几家房地产公司。他旗下的扬州骏和控股公司于2006年成立,并在扬州开发了三个住宅项目。他最大的开发项目是从天津中心渔港开发公司购买的一块面积约40.5公顷的滨海土地,到2018年完工时,能创造29亿美元营业收入。魏成辉还与天津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2.5亿美元在当地建设一座食品工业园区。
作为一名投资者,魏成辉还以发掘那些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而著称。“我从来不投资那些势头正劲的股票、大宗商品或贵金属”,他说道。魏成辉用食品业作为根基,用地产业作辅助,配合多元化组合的投资模式,在他数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还包括医疗保健、水务、物流和教育等行业的公司。
中新融汇 “一带一路”上的追梦人
自从魏成辉深度参与到中国的地方建设发展后,他陆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以实际行动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
在魏成辉看来,一个强大的祖国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底气和支撑。在创业过程中,魏成辉始终秉持“三利”原则: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生活、有利于公司的发展。魏成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布局,不断做大做强事业。
谈起这些年事业的发展,魏成辉多次自豪地讲述“中新融汇”的优势。他说:“我很幸运,生于中国,成长于新加坡。我生长在中新交汇、文化交融的特殊时代,在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张春卷皮虽然又小又薄,但它却包裹着魏成辉炙热的感恩之心。同样还是这张春卷皮,也展现了他本人那份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的难得匠心。
(来源: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