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调查 新加坡十大高薪行业

根据东南亚最大的在线职业介绍所-Jobstreet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中,前10大招聘的行业是:1,医疗保健 2,教育 3,银行与金融 4,公务员 5,计算与IT 6,安全与执法 7,运输与物流 8,建筑/建筑/工程 9,制造与生产 10,保险。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首先,我们从国际视角看一看新加坡两所公立大学的就业力情况。新出炉的“2020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是由《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发布。调查是由法国人力资源机构Emerging设计,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所大学入榜。各国招聘公司与雇主参与调查,评选哪些大学培养具备杰出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晋升5个名次,名列第9。南洋理工大学跃升18个名次,排名第29。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国大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何德华教授,对国大生在这项排名中跻身10大之内表示欣慰:“随着近期国际形势颠覆了工作性质,国大正加快步伐培养充满韧性的毕业生,让他们掌握精深及跨领域的实际技能与知识,及生活技能等,同时让他们培养应对全球颠覆性转变的成长思维。”

南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林杉教授则说,南大课程符合业界需求,毕业生向来受雇主青睐:“南大接受的高素质教育、所经历的实习项目,以及海外浸濡及实际生活学习体验,都让他们在国际人才竞争方面有更大优势。南大下来会在课程融入跨学科元素,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和颠覆性科技等国际趋势,有更好的掌握。”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那么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新加坡大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继续看一下今年2月份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以及新跃社科大学公布的联合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93.6%的本地大学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工作,比前年高出2.9个百分点,但找到全职工的毕业生则为69.8%,比前年减少近12个百分点。但是,不少毕业生的平均和中位数月薪有所增加。这说明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仍强劲。(注:以下收入单位均为新加坡元。)

南洋理工大学去年找到全职工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840元,比前年的3693元增加4%。这批毕业生月薪中位数达3660元,比前年3500元略高。毕业自南大商业及计算学双学位课程的学生,月薪中位数为5400元,比前年4833元高,也是去年南大毕业生当中起薪最高的。去年南大毕业生获得的起薪较前年略增4%,医学、会计与商科、电脑科学、电脑工程,以及宇航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薪金最高。

*为了适应后冠病时代加速发展的科技世界,南大未来五年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拥有跨学科技能的人才。从今年8月新学年起,南大将开办13个跨学科课程。实习将成为新入学本科生的毕业条件之一,所有新生也须修读跨学科核心课程,涵盖的内容包括数码通识、沟通与提问、道德以及全球挑战等。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新加坡管理大学毕业生去年的平均和中位数薪金创新高。找到全职工的新大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196元,比前年的4121元增高。去年找到全职工的新大毕业生,月薪中位数则是3900元,比前年3800元多。从事金融与保险业的新大毕业生,起薪仍然是最高的,平均总月入为5187元。

新跃社科大学毕业生去年整体就业率为94%,比前年增加4.6个百分点。跃大去年找到全职工的毕业生,平均和中位数起薪,分别为3238元和3000元。金融理学士课程毕业生去年的起薪表现最强劲,平均月薪就达3854元,是该大学毕业生当中最高。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去年共有187名毕业生,147人参与调查。就业调查显示,耶鲁—国大学生毕业后投入的行业相当广泛,包括信息与通讯科技、公共服务、金融、教育,以及科学及工业研究。去年毕业的学生,超过九成在六个月内找到工作,他们的月薪中位数达4038元,比前年高出6.3%。其中全职理学士荣誉学位毕业生的起薪为5350元,文学士荣誉学位毕业生的起薪则达3890元,对比前年,增幅分别为7%和5.6%。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根据新加坡理工大学针对毕业生所做的初步调查,截至去年底,91%毕业生已找到工作,包括部分时间等性质的工作。由于各课程结业的时期不同,具体的就业调查有待公布。2019年的就业调查显示,新工大毕业生有近91%在半年内就业,其中84%从事全职工作。超过55%在毕业前获得实习公司的工作聘约。月薪中位数从2015年的3000元增至2019年的3500元。

新工大自2009年成立以来便强调应用学习,通过综合学术职场培训计划,让学生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独特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享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新工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他大学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相近。新工大为各领域栽培不少杰出毕业生,已能与其他大学平起平坐。它目前提供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超过40项,每年录取约2900名新生,收生人数在各大学中属第三多。接下来,新工大也将加强跨学科学习,计划为15%至20%的课程注入跨学科内容。今年的毕业生当中有211名是修读综合保健类课程的首届学生。新加坡理工大学是本地第一所提供放射诊断、职能治疗、放射治疗与物理治疗大学课程的学府。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新加坡五所理工学院

2020年有11909名学生理工学生毕业,当中的8946人接受调查,占总数约75%。截至2020年10月1日,也就是期末考试后约六个月,回应调查的毕业生有56.4%已就业,另有42.9%表示正在或准备升学,高于前年的38.9%。

2017年毕业后完成国民服役的男毕业生有5461人回应调查,其中42.3%已就业,另有57.2%表示正在或准备升学。这些学生是从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之间服完兵役。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调查显示,毕业后半年内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占87.4%,低于2019年的90.7%,以及2018年的89.5%。从事全职工作的毕业生占有52%,低于2019年的61.1%,以及2018年的59%。

从事兼职或临时工的毕业生占31.6%,高于2019年的25.5%,也高于2018年的26.4%。他们当中约半数反映他们同时在升学或有意升学,这与过去几年的情况相同。未就业的毕业生占12.6%,高于2019年的9.3%,低于2018年的12.6%。当中有2.9%表示已找到工作或准备创业,接下来将开工。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2020年理工学院毕业生全职工作的月薪中位数维持在2400元,与前年相同,也高于2018年的2350元。整体而言,工程、卫生科学,以及信息与数码科技类课程的毕业生月薪中位数过去三年比其他课程的毕业生高。

卫生科学课程毕业生的月薪中位数2020年依然是各课程类别当中最高的,达2553元。卫生科学类课程包括:护理、药剂科学、视光学等。信息与数码科技类,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毕业生的月薪中位数则有2500元。

最后,以下文结束今天的内容,或许从中可以感受新加坡大学的成功之处: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新加坡大学跨学科教育培育T型人才

让大学生像刺猬也像狐狸

本文源自《联合早报》

高等教育应培养“专才”或“通才”?近几年在社会上和学界一直被广泛讨论,当中也兴起“刺猬”与“狐狸”的对比。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撰写的《刺猬与狐狸》把人归为两类,一种是知道一件重要大事的“刺猬”;另一种则是融合多元想法和经验的“狐狸”。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最近在一篇评论中指出,世界快速转变,只专注学习一个学科不足够,毕业生须能融合跨学科知识,解决棘手问题。

国大希望培养具备“刺猬”与“狐狸”这两类素质的毕业生。专才与博学要如何并存相济?

本期《实况报道》访问大学、学者、学生,以及人力资源专家,探讨大学本科教育走向跨学科的必要。

跨学科教学以不同的规模和形式在本地大学行之有年,但面对后冠病时代,高等教育学府如今来到必须思考如何让这个模式更普及化的关键时刻。受访的本地大学主管指出,跨学科教育不是在“专”与“博”之间做取舍,而是做到专博兼备。这是为了让学生在专长的领域有扎实基础,同时拓展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广度,以便在快速转变的职场能触类旁通、有效解决问题。

约两个月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网站公布,有意集合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以及理学院两个院系的强项,设立人文与理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进一步提升跨学科教育。国大目前仍就设立人文与理学院的计划进行咨询。新学院一旦成立,预计最快可在2021学年收生。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国大:着重为课程注入更大灵活性

拟议中的新学院将开拓学习的广度,学生通过共同课程(common curriculum),有机会接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探究与亚洲学知识,掌握语言和批判思考等能力。学生在选科方面也享有更大灵活度。国大于20多年前开始为个别学习项目的学生进行跨学科教学,如今准备以更大的规模来落实这个教学方式。

国大校长陈永财在9月和10月先后于《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发表的评论《大学须拆掉学科孤岛》中指出,毕业生未来面对的挑战,超越单一学科的解决方案,需要他们融合跨学科的知识来克服。

对国大来说,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知识面,意味着学生的课业负担得调整,包括放宽对主修课程的过度要求,以便在整体课程上增加广度。国大同时朝向解题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但陈永财强调,这并不表示学生的核心技能或学术水平会降低,国大并非要在专业和通用之间做出取舍,重点是要为课程注入更大的灵活性。

本地部分大学的课程受美式教育模式影响,从一开始就融入跨学科和多学科教学元素。

以新加坡管理大学来说,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是跨学科教育的其中一个体现,这是学生在主修科以外须完成的通识教育。新大教务长柯莫西教授(Timothy Clark)说,核心课程去年8月更新后,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修读一系列课程,广泛接触不同学科知识,能与下来主修科的学习相辅相成。柯莫西不认为跨学科教学会牺牲学习的深度。他强调,主修科的内容知识是分不同阶段来传授,好让学生有时间从不同学科汲取知识,再应用在主修科的学习上。“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思考或面对某个问题时,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探讨。这种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连接的能力,有助学生建构更深刻的知识基础。学生培养的创新和实用技能也能应用在各个行业。”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课程虽以科技和设计思维为主轴,但学生也必须学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目,以及人工智能或数据科学等。新科大校长张道昌教授说,跨学科教学所要培养的“T型人才”,指的是在某个领域有深厚基础,同时又具备几项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这能让他们对各种想法保持开放,触类旁通,有效解决问题。”

刚毕业自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工程系统与设计课程的卢建安(24岁),目前在美国面簿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毕业前已被录取。他认为,他的课程融入设计思维,又让他广泛涉猎不同学科,有助于目前的工作。“我们要怎么利用所学来设计一个解决方案?这需要设计思维,新科大因此非常重视这一块。第一年也要求学生学习不同科目,例如物理、化学和数学等。一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没必要学习这些内容,尤其当它们与主修学科无关联。但我喜欢这样的教学理念,这能让学生通过广泛接触,建立一定知识基础,未来能灵活地根据不同的问题开发解决方案,培养工程师的设计思维。”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解题式学习”助学生整合不同知识

跨学科学习不仅是累积不同学科知识,本地大学力求通过“解题式学习”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对不同知识进行整合,对某一课题的不同面向,有更深刻了解。从明年新学年起,南洋理工大学入学新生都须修读一套共同课程,加强跨学科知识,如数码技能、创新及沟通等技巧。课程占学习内容的五分之一。

南大跃大拟为课程加强跨学科元素

南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林杉教授说,共同课程包含探讨全球宏观挑战的单元课。“不同院系学科的学生会组团队,一起进行学习项目,探讨解决复杂问题。走出学科专业的舒适圈,学生思维会锻炼得更灵活。”林杉说,南大下来会探讨开办新的跨学科和多学科课程,并会加强现有双学位和双主修课程的跨学科元素。

新跃社科大学发言人说,跃大从一开始就强调多学科学习及应用型教育,本科必修的核心课程让学生涉猎人文和社会科学,并要求他们展开实践项目,学以致用。明年起,跃大会提升部分研究生课程的跨学科元素,修读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课程的学生,须完成两项毕业文凭(Graduate Diploma)课程,并且要整合及应用两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一项研究项目。

同样侧重应用学习的新加坡理工大学,虽不像其他公立大学开办通识课,或提供副修或双主修,但跨学科教学已融入课程设计,学生须掌握对他们主修专业领域有深刻影响的学科知识,会计课程学生修读数据分析是一例。新工大副校长(学术)兼教务长蔡其昌教授说,新工大有意让跨学科学生进行整合式研究项目(capstone project)。“这会同实际工作环境相似,团队成员贡献各自的知识,对业界实际问题探讨方案。”

至于拟议中的国大人文与理学院,其共同基础课程占学生学习内容的三分之一,并包含融合不同学科和研究方法的单元课。国大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何德华教授说,跨学科教学会透过整合几个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让学生解决某一个课题或挑战。“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毕业生在跨领域团队中有效、无障碍地协作。”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专家:跨学科知识应与主修专业相关

对于跨学科训练能否让毕业生求职更占优势,人力资源公司仁立国际执行董事梁昌国说,雇主重视的是员工的技能与经验,以及灵活应变的学习态度。如果跨学科教学能提升解决问题和跨领域协助能力,让毕业生一开工就可以进入状况,相信能为他们增值。然而,他认为,跨学科教学终究要回归务实,大学设计这类课程,让学生接触的不同学科,应同他们的主修专业有一定相关性。

亚鹰人力资源公司总裁叶慧莲认为,加强跨学科教育有助学生开拓新视野与点子,日后能受用,毕竟疫情突显有利于职场生存的特质,就包括勇于创新和尝试新事物。

人文科目被边缘化?

学者:关键在课程设计

提倡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文科会否因“不够实用”而不受重视?学者认为,这取决于决策者如何设计课程,课程若能更好地让学生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文科还是会占据重要位置。

消息公布引发网络议论,不少人质疑理科背景学生修读人文科系的实用性,也有人关注人文学科会否在跨学科教育中被边缘化。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陈英泰博士认为,如果看从一开始就参照美式教育模式的学府如新大的核心课程,甚至耶鲁—国大学院的博雅教育,不难发现人文科并没被轻视。“课程设计者如何考量是关键。他们希望开拓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哪些学科是无论什么专业或将来投入什么行业的学生都应知道,因此必修?哪些又可选修?这些不是简单抉择。”

但陈英泰相信,若要学生更全面了解世界,人文科在跨学科课程中必占一席之地。

放眼国际,著名学府不乏横跨文理学科的例子。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为例,它在2012年推出文科与理学学士学位课程,主修人文类学科如历史、文学的学生必须副修理工科;主修卫生与环境类,或理工科的学生得副修人文或社会科学。主修和副修科占一半课时,学生其余时间修读核心单元,这可包括跨学科研究法、外语、量化法,以及实习等。

以上内容主要整合自《联合早报》。

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新加坡公立大学及理工学院就业调查
上一篇新闻

2021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JCU)入学指南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2月份非石油国内出口年比增长4.2%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