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活,你可能都是在有盖走廊里穿行”
我很早就爱上了徒步远足,在过去那些漫长的日子,每当我被汽车的尾气和飞扬的粉尘熏得掩嘴扪鼻、胸闷心塞的时候,我就喜欢做白日梦,梦见有一条绿荫覆盖的小路,沿途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凉亭茶寮,还加上酒店民宿,泳池歌厅,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这条路没有尽头,连结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国家,我可以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走遍全世界。后来我拖着长长短短的身影和时明时暗的梦想,把我的足迹和汗水留在了中国的每一个省市,留在了台湾、香港、欧洲,现在又留在了新加坡。
我毫不掩饰对新加坡绿道的赞美和喜爱,一次次拍照,一次次写文章,告诉我昔日的驴友,说新加坡的绿道离我的梦想最近,既有自然的野趣,又有设计建设的精美与细致;既有乡村田园的隽美诗意,又有繁华都市的舒适与便捷,真是超乎寻常,冠绝群芳。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不仅会心生欢喜,还会心生感动。
一直觉得绿道其实是与民众福祉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因为在安居饱暖之外,即便你不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即便你也不是经常散步,但你总会去超市购物,去餐馆吃饭,去写字楼上班,你总免不了会在路上行走。如果你在新加坡工作、生活或者旅行,你可能更多地是在有盖走廊里穿行,但你总会在不经意间,走上一条附近的绿道,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你置身在一幅图画里,一片风景中,会有一种美击中你,会唤醒你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会让你想起最亲近的人,最甜蜜的事,会让你放慢脚步,沉醉其间。这种体验,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其实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世间所有的成就都不是来自天赐,都是人们自己辛苦奋斗来的,都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新加坡的绿道也来之不易。半个世纪前,他们甫尔立国,万方多难,百废待兴,最先实施的是“居者有其屋计划”,一组一组的房子建起来,城市的色彩变灰了,生态环境也迅速退化,于是又开始在郊外建公园。公园建在郊外,与居民相距遥远,游人稀少,效用很低,好看不好用。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着手把一个一个公园连结起来,把城区内那些伴随建设而生的河道缓冲区、道路隔离带以及其它灰色空间等低效用地充分利用起来,建成公园连道。这种地方一旦激活,马上焕发出一种惊人的美丽,变成了公园的一部分,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随后,新加坡又为了战略安全,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辟为淡水集水区。集水区内,雨林密布,绿道纵横,作为城市的绿心,向外辐射出十多条主要河道,并采用先进技术复原生态,河道两岸,古木参天,佳卉竞妍,也成为居民的社区公园。还有绵长的海岸线,也都建成绿道,相互连接成一条似乎永无尽头的生态走廊。自然生态区、城市休闲区和海洋魅力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结合起来,他们根据地形风貌串联优化,建成数条遗产之路,囊括历史建筑与景观。几座大公园则定期推出各种主题,譬如艺术与文化、表演与音乐、园艺与自然、运动与健康等等;各种小公园,则被赋予各种功能,有的山间闻香,有的山脊观鸟,有的雨林探奇,有的演绎快闪,还有的社区治愈,以促进居民心理健康。这种治愈公园真是让我眼界大开,里面种植的都是具有药效、能产生镇静效果的植物,配以温暖明亮的色彩和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使居民身心得以放松,也同时给医护人员等提供环境康复知识的学习实践基地。
为了不过多地侵入野生动物的领地,有些绿道附近还设置生态敏感区,使用瞭望所、廊桥等观赏和参与。譬如把桥建在林梢,譬如开辟海滨隔离带,容纳野生动物栖息。很多绿道,已经不止是市民公园,更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很多被认为已经灭绝了的物种都在新加坡的绿道上重现英姿。
多种目标的叠加,互相强化,愈见精彩。绿色道路还与绿色建筑相配套,“天顶绿化植物奖励计划”于2009年推出,空中花园、垂直绿化成为风尚,很多墙壁上种满植物,很多室内长著大树,很多楼层建有花园。绿色建筑成为绿色道路的连接点。
有报道说,新加坡要让所有居民在距离住家400米之内,就有一座公园。我感觉这是从居者有其屋到诗意栖居的一次跨越。诗情画意在前,人间烟火殿后,所以绿道两旁,总有咖啡屋点缀其间,总有凉亭桌椅供你野餐休息。我们喜爱远足,但我们终究都是凡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朋友问我,新加坡那么小,你去了那么久,只怕那里的每一片土地都被你走遍了吧?我回答说,没有啊,新加坡虽然很小,但它的绿道太多太长,我怎么都走不出它的绿色重围。更何况,它的很多地方都容易缠住我的脚步,让我停下来观赏良久;还有咖啡冰啤,诱你品尝,一不小心,就是浮生半日,梦耶非耶?只见眼前蝴蝶翩翩。
(感谢诗与歌的旅行公众号授权转载,作者:蔡德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