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 星期一

虽列新加坡非遗清单,今年鱼生却要静悄悄地捞

新加坡小贩文化去年底申遗成功,为小贩行业注入强心剂,民间和官方近年来对新加坡本地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方兴未艾。列入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项目数量,两年多来增至97个,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去年第三次为清单添加的项目中,包括捞鱼生、粿汁、印族花环制作,以及手工牌匾雕刻等。

虽列新加坡非遗清单,今年鱼生却要静悄悄地捞

捞鱼生讨个好兆头,是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档案照)

对于新加坡人庆祝农历新年时的必备项目捞鱼生列入清单,本地美食家林益民说,华人祖辈从中国南方过番南洋之前,就有吃生鱼片的习俗,但这道简单的小吃来到南洋后,尤其在新加坡,进一步发扬光大。上世纪60年代,这道菜经合称“四大天王”的本地粤菜名厨谭锐佳、冼良、许国威和刘育培改良,再配合捞鱼生时喊吉祥祝语以带动气氛,令它逐渐发展为亚洲闻名的农历新年应节菜肴。

不过,今年的鱼生受冠病疫情影响,会跟往年的捞法有很大不同。为了做好佳节防疫,政府近日发布新规,食客在餐馆捞鱼生时必须戴着口罩,并且不能像往常边“捞起”边说吉祥话等。

虽列新加坡非遗清单,今年鱼生却要静悄悄地捞

资讯科技创意专家编写了代喊吉祥语的软件,让人们戴口罩防疫也能感受到欢乐氛围。图为软件界面。(档案照)

“捞起”时不能大声喊出吉利话和祝语,显然会影响过节气氛。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对想捞鱼生的国人提出建议说,比如除了在心中默念祝语,也可以下载应用让手机代喊“发啊”等吉祥语。李总理说,“你点一下它就帮你喊出来了,可能喊得比我们还要标准,更加吉祥。”

也有餐馆表示,会集思广益,看如何让食客能继续安全地收到“捞起”的祝福。比如可能简化过程,服务生端上鱼生时,不再像往年一样,每放一个配料就搭上吉利话,而是端上鱼生就后退,恭祝食客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就好。

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的项目可归纳为六大类,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分类,即“口述传统与表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与节庆”“大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与习俗”,以及“传统手工技艺”,还包括一项额外的“饮食文化遗产”类别。

文物局于2018年4月列出清单中的首50个项目,旨在记录、保存及传扬新加坡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包括小贩文化、南音、马来皮影戏,以及清明祭祖、龟屿进香等节庆习俗。

虽列新加坡非遗清单,今年鱼生却要静悄悄地捞

华人手工牌匾雕刻手艺去年列入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严宣融摄)

文物局研究团队之后继续挖掘资料,透过全国调查并向文史专家及民间组织等征集反馈,不断壮大清单。前年3月和10月,清单增添20个和18个项目,包括歌台、印族蓝果丽(rangoli)沙画、马来粽(ketupat)制作等;去年11月,清单再添九个项目。

虽列新加坡非遗清单,今年鱼生却要静悄悄地捞

印族蓝果丽(rangoli)沙画前年已列入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Roots.sg网站)

文物局副局长:肯定传承人和实践者贡献

这些项目列入清单,不仅代表它们受肯定为新加坡多元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意味它们往后有条件争取像小贩文化那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它们的实践和传承者也可获提名,角逐“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奖”。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说,该局希望借此清单肯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实践者的贡献,提高国人对本地活生生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欣赏。

“清单中呈现有关项目的研究资料,涵盖它们的历史、现行表现方式,以及所面对的挑战。这有助文物局推出战略和措施,以及开发与实践者的合作项目,促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上一篇新闻

闹心!新加坡警察日均接1800个恶作剧电话

下一篇新闻

邹裕豪 陈泓宾 化身“送货员” 送惊喜给游子家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