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

疫情之下的圣诞节。(路透社)

作者 程英生

无论是世界什么地方,今年的平安夜肯定特别平静。

在西方世界,各地寒冬遇到疫情高峰,锁国封城的消息不断,人们的圣诞节很少这么难过。

新加坡人的圣诞节也不容易过;领导人忙着送出祝福的时候,也一再严词警告:无视防疫条例者必被追究。

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

未来几周,政府部门会加强餐饮场所的执法行动,确保公众和餐饮场所遵守安全管理措施。(联合早报)

这般政令,可谓大煞风景,各地政府不惜祭出,无疑是非常时刻的非常举措。

其实,多年来,圣诞节这个全球最为热闹的节日,即使是寻常岁月,在世界各个角落都惹争议,都有各种很“煞风景”的辩论。

追根究底,西方文化在全球的优势地位,西方节日所占据的抢眼位置,在非西方世界一直都引起各种焦躁的情绪。

一些东方人埋怨,自己的国家虽然摆脱了殖民地统治,但还未完全摆脱“殖民意识”;人们不假思索地追崇西方时尚和节日,冷落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风靡全球,当然跟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有关。善于织梦的好莱坞,加上美国庞大的商业机器,把圣诞节包装成魅力无比的节日,而且通过各类影视和消费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处,为很多人带来另一种的焦躁心理:你不跟上去,你不拥抱它,你好像就不是活在这个时代的地球人。

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

民众趁圣诞节前最后一个周末大买特买。(联合早报)

与其说圣诞节是个宗教节日,它更像是美国式的流行节日,是美国人为人类社会制造的梦幻。

很多东方人说,让年轻人找个理由寻欢作乐,跟着世人热闹一两天,顺带让自己做个世界公民,并不为过,也无伤大雅。

然而,圣诞节毕竟是个“洋节”,脱不了宗教和殖民色彩,在很多地方都是个敏感的社会和政治课题。 在新加坡,政府承诺对各个种族和宗教一视同仁。

多年以前,它以吸引外来游客之名,每年年底把乌节路装饰成一个圣诞梦幻地带。不久之后,它也在各族节日期间,将牛车水,芽笼士乃和小印度装扮一番,张挂了缤纷的节日彩灯和饰物。在李光耀先生的推动下,华社组织还举办了常年的“春到河畔”活动。

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

大年初二于滨海湾浮动舞台举行的“春到河畔2020”活动现场。(联合早报)

也许可以这么说:托圣诞节之福,各个民族或宗教节日也多了几份热闹,也得到了一些生机。 即使是在西方国家,很多人也对圣诞节的商业味道不感自在,或者质疑这个节日的宗教涵义。

近年来,圣诞节还沾染了浓浓的政治色彩。西方社会吸收了大量的移民,人口中信仰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者越来越多,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基督教国家”。

每年此时,很多西方人不再互祝“圣诞快乐”,而是说“节日快乐”(Happy Holiday),这是西方社会政治正确大潮的一个支流。

这股潮流也已经悄然流到新加坡。人们发简讯、送贺卡,许多显现的是“佳节快乐、新年快乐”。

几年前有人公开说,基督教社群之外,互祝圣诞快乐有冒犯之嫌。这样的言论掀起涟漪阵阵,被朝野人士形容为过于狭隘、近乎偏激。

新加坡领导人以身作则,对于各族和各宗教的节日,都热情洋溢地发文祝贺。

有趣的是,一些不算“大日子”的华人节日,近年来似乎有了新生命。先是中秋节、端午节,近年来连冬至开始热闹了。

几天前,在社交媒体上,在WhatsApp的朋友圈里,祝贺“冬至快乐、圆圆满满”中英文话语,人们传送不休,各级政要也不落人后。

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

王瑞杰面簿截图。(面簿)

冰封多时的节日,终于破冰而出! 传统节日有了新生,研究起来原因有几个。社交媒体的盛行是其一,商家嗅到机会是其二。

但也许更重要的是,在世界重心逐渐东移的时候,人们隐约意识到不能一直让“洋人节日”专美,不能一直跟着西方时尚流传。

也就是说,圣诞节的无比热闹,其实没摧毁传统节日,而是促使人们回望传统,并且重拾一些自信,因而在东方节日的深处发掘出乐趣和意义。

圣诞节带来欢歌笑语,也惹来各地不尽的争论

上一篇新闻

NTU调查:55%的居民都愿意在本地接种疫苗

下一篇新闻

民调:27%新加坡人曾对伴侣“财务出轨”, 35岁至44岁者最常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