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 星期日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新加坡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长期以来,它与中国之间就有着某些无法斩断的联系。

尽管新加坡地处东南亚岛国,但它人口结构的主要群体就包含着华裔,华人占比将近75%。而曾经的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祖籍就在广东省梅林市,是地道的华人后裔。

李光耀曾说过: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要学会适应。虽然中新之间从本质上讲,区别在于一个属于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在军事政治方面有能够依赖的强国美国。但这并不代表前者的发展一定会滞缓,在李光耀看来,中国的前景一定是向上的。

然而在中国还未像如今发达的当时,李光耀为何会发出这样的言论,这句话的背后又隐含着哪些深刻意义呢?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新加坡华人的历史渊源

新加坡素来以稳定的政局、及廉洁高效政府而著称,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而这一切发展都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独到眼光脱离不开。

他曾在总统府发布过一部名为《李光耀观天下》的书,里面就讲述了他对合大国和趋势的分析与见解,其中对中国有着这样的表述:

"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逆转,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而新加坡只能试着去接受,因为它(新加坡)实在太小了,无法去改变世界。"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纵然新加坡经济发达,但从综合国力、土地面积、人口等各个方面来说,它与其他大国还无法抗衡。新加坡总人口仅570万,就包含着四大族群,分别是华人、马来族、印度裔与欧亚裔混血等。民族的多样性也意味着矛盾的易发性,更容易造成政治之间的分歧,加大治理难度。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中华人占着最大比例,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的南方,其中四成为闽南人,其次是潮汕、广东等地。那么这些华人是怎么来到新加坡的呢?

翻开新加坡早期记载才发现,在公元3世纪时,当时新加坡被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末端"。古时新加坡的马来语名为Negeri Selat,于是在《新唐书》称为"萨庐都",《宋史》中称"柴历亭",以及后来的"石叻"等,都是"Selat"一词的音译。

历史上的两次南进运动,第一次是在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魏晋时期,人们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到唐朝后中国经济显著提升,海外贸易迅猛发展,朝廷为与中亚通商更是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人们发现只有少数土著居民的新加坡后,纷纷迁移,朝廷也不予以干涉。就这样,第二次南进运动开始了。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到了宋朝时期,由于辽金势力一方独大,朝廷为了贸易不得不发展海运,人们再次纷纷下洋,这些移居后的人民也逐渐形成了向元明朝代"纳贡称臣"的16国雏形。

据史料记载,14世纪时,元朝曾派人前往新加坡南岸海峡"龙牙门",之后龙牙门也派使臣来到中国,两方互通往来。1330年时,航海家汪大渊还将自己在新加坡的经历著成《岛夷志略》,这本书中也提到当时已有许多华人在此居住。

情况一直持续闭关锁国之前,国力日渐衰弱的清政府主动放弃了南洋海权,使其自由发展。而这期间人民在饱受战乱、灾荒之苦时,有许多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了当时的"石叻",也就是如今的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寻找生计。这些人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等物运来,再销售给欧洲商人,丰厚的利润促进了当地贸易的发展。到1821年时,新加坡华人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人。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20世纪初的清朝后期,帝国主义入侵后,马来西亚相继被荷兰、葡萄牙、英国等地殖民,中国彻底失去了这块土地的权益。纵然中国的联系已经斩断,但这个国家仍有许多中华文明的习惯被保留下来。例如在语言方面,虽然在新加坡通用行政语言为英语,国语为马来语,但私底下的华人们交流用的是中文。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活动上,他们也会保留中国传统农历的沿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在宗教方面,马来族多信奉伊斯兰教,而新加坡华人依然保持着佛教与道教的信仰。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由于在中文方面没有过多要求,早期的新加坡华人他们私下交流时还习惯使用方言。但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开始鼓励起国人学习汉语,甚至组织了多次大规模"华语运动"。在新加坡影视行业,也隐隐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从台湾进来的闽南语剧或香港引进的粤语剧,都必须重新配音后才能播放。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那么是什么造成新加坡对语言态度的转变呢?从开始的紧密联系到后来的各自为政,再到现在重新重视起中文,或许这一切,都与中国的发展脱离不开。

正如李光耀所说:

"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的,必须要学会适应。"

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中新"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和谐,以往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都非常微妙。然而在70年代末,李光耀却一改"反共"常态,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也都收起了以往的敌对情绪。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对此李光耀表示称: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发展快速、政治也趋于稳定,中国的社会面貌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于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繁荣来说,是一项重要贡献。"

新加坡也显然在得益于贡献的其中之列,因此两国保持友好往来才是正确方针。

的确,中国从当初的百废待兴变为如今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国,它有了质的转变,能带给其他国家的利益砝码也增多了。那么它是如何崛起的呢?就分析来看,中国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存在。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首先,是内部与外部的协调作用。内部力量主要来自于国内人民的团结,团结是力量之源,这是我们制度本身存在的优势。

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与能力。毕竟发展想要取得成效,必须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不断前进。不畏艰难险阻是首要前提,就是快速集中一切人力与物力,达到最高效益。关于这点,我们国家在疫情期间已经有着良好表现。

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民族与政治之间都没有存在较大矛盾,所以我国的强大基础能使中国在危难之下,掀起最大的动员力量。

这种核心凝聚,也激发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使之能发挥出无穷的创造力,来推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除此之外,长远的目光和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远大的目标能决定政府是否能走上一条长期稳定的道路,发展不仅在于当下,更是在于未来。

千百年来,有许多国家因为制度的短见而走上灭亡,中国能以此为借鉴,坚定不移的维持正确的战略目标。

在外部力量上,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所处的时势造就了机遇。例如美苏冷战中,为拉拢战略伙伴美国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了契机。而当时世界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中国只需要引进与借鉴,就能达到提升国力的基本标准。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其次,是各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尽管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但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这是其他新兴国家不具备的条件。

例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体制并不是完全的民主政治加市场经济,但于我们来讲不同的国情要不同的区分与对待,发达国家的措施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历史上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提出的改革体制,他试图从政治体制入手来全面推进经济改革,结果却导致了国内混乱,最终苏联解体。

还有叶尔钦在俄罗斯采取的"休克疗法",企图运用私有化在短时期内将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一步到位,最终却严重破坏经济,造成俄罗斯的两极分化。这些都是没有依据国情制定方针的表现。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总之社会体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造,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理。而当今中国即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与优势,于是他以平均经济增长率近10%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外贸储备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来看,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近百万亿,与上年同比增长6.1%,基本符合预期目标。

根据今年5月份最新数据显示,在疫情后期我国经济已步入复工复产快车道,主要指标也在持续改善,这些都是体制优势。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最后,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现今的经济体制不仅具有市场经济活力,而且还有促进发展的原动力,简单来讲就是用"市场"加"政府"的方针实现了最优举措。

这还要从中国现状出发,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反而在人口与低成本劳动方面却胜过许多国家。

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人口力量,使中国发展起了矛盾密集型产业,将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结合,在全民参与经济的举措下,成为完美的世界加工厂。而这种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维持着中国经济源源不断的活力。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相比于"改革"来说,"开放"的成效也更为显著。这之后,中国引进了许多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经验,直接与世界顶尖知识接轨,这缩短了其中的过程与时间,如探索、创新等,减少了波折与困难,使中国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捷径,节省了很大的成本。

加上伴随着招商引资,中国也引进了国外市场体制,企业制度与文化,这就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去借鉴优秀的商业模式。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开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生活,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沿海一带的经济体制逐步趋于稳定后,再将他率先发展的过程作为示范,复制下一个成功,从而带动全国改革与促进现代化发展。因此,可以说"开放"就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突破。

中国的体制改革将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完善。这是一条未知的道路。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观望之中,一旦经济体制成功,这种模式就会给他国带来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中国也将会引领世界潮流。

然而在当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方面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充分发挥市场资源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是对于政府职能的及时调整,主要将以往"以GDP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中新发展现状与未来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人物邓公,李光耀一直十分尊重。他不仅曾经为邓公公开辩护,还在邓公首次访问新加坡时亲自带队迎接,这种态度转变其实也包含着新加坡对于中国发展的信心。

而李光耀和邓公在主推经济主力开放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共同点,还因此多次被媒体拿来比较。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因为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在1990年10月,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或许是由来已久的渊源,也或许是达成了某些共识,总之两国开始建立起了邦交。

纵观新加坡的种种表现来看,会发现改革开放前后他们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与我国强盛与否息息相关。总而言之,是中国的崛起决定了两国的关系,这也是一场双方都互利共赢的合作。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自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在中国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间,新加坡仅2007年出口的货物总额就为400多亿,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此后经济复苏,出口量也相应增加了。

由此可见,对新加坡来说与中国和平友好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为新加坡的经济创造了一定的效益,贸易的自由化也会不可避免带动一些转移效应,创造了对区内成员国产品的更多需求,为带动产品出口产生了积极作用。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中新贸易的建立合作从长远角度来看,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中国对新加坡来说是第6大贸易伙伴,在结构方面,我国在货物贸易上显然更为突出,在服务业上虽然落后、但也有着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优势。

而新加坡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尽管它的资本、技术与人才力量非常强大,却依然存在着自然资源与劳动力匮乏劣势。

因此,在中新贸易区建成后,市场的统一、扩大使两方都拥有了更多的机会,GDP值也在不断增加。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中新合作以来,中国对新加坡90%以上产品实行了零关税,这使贸易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也提高了它相较同类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例如新加坡的机电、矿产、化工产品等。而新加坡也取消了中国大部分进口商品的全部关税,使得中国在新加坡市场提高了竞争力。

在旅游业方面,中国旅客在新加坡消费额在八年前就将近20亿,这是一笔可观的收益。但我国旅游业的需求也同样强大,然而外国游客较少,因此中新双方在旅游业的合作能促进共同增长,最大程度的改善发展不均的问题。

李光耀:在未来,或许很多国家都要在中美夹缝之中生存

中国毕竟拥有着将近14亿的人口,对新加坡来说,这巨大的市场充满着诱惑。截至2010年底,新加坡各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高达3590亿新元,只对中国就达到680亿新元。

这一举措推动了双方在经济方面更深的合作,大大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日益改变,随着人民币的流通,它也逐渐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他国自然不能再用以往的态度去面对,而中国也逐渐在赶上美国,那李光耀的预言在未来是否真能成真呢?

从中国自发展以来的种种表现看,这是一个大的跨越,不仅新加坡需要学会适应,我们自身也更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去迎接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第一美女范文芳保养真好,穿牛仔衣好时髦,大长腿太抓眼球

下一篇新闻

李光耀:如果你认为中国将会四分五裂,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