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深圳高考生毕业游会邀上小伙伴,爱去名校打卡、爱住高星酒店
暑期尚未到来,旅游市场却诞生了一批新的生力军,这便是刚从2019高考考场下来的考生们。高考催旺了毕业旅行,也带火了新一轮的毕业旅游经济。
6月8日高考结束,深圳福田中学考点,一名考生步出考场时比出胜利手势。
深圳的考生们出游有自己的想法,结伴出行是当中的关键词。对深圳这些准大学生们而言,此次毕业出游不仅仅是放松与奖励,也是提前感受大学生活的重要铺垫,有学生更是专门前往名校打卡。
记者从携程等线上旅游平台了解到,高考后一天内APP毕业游相关线路的搜索、预订量激增,光是携程一家的相关数据相比之前就暴涨了500%。走访深圳线上线下旅游市场,深圳部分门店反映高考后关于毕业出游的咨询量增长一倍。而深圳这些00后毕业生们结伴出游的比例达到八成,云南和北京成为境内最热门目的地,日本、东南亚则成为他们境外出游的首选。
6月8日高考结束,深圳福田中学家长与学生一起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6月8日高考结束,深圳福田中学考点,深圳城市学院校长左自军在考点门口迎接考试出来的考生。
考生故事
●提前规划型:高考结束第二天与妈妈出远门
高考结束后第二天一早,深圳高三学生橙子(化名)就和妈妈登上了飞机,开启久违的母女之行。“因为我学习和妈妈工作忙碌的原因,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出来了,这次我高考完,妈妈也休年假,就一起来了。”这一趟旅行,橙子和妈妈历时一周,打卡上海、南京两地。
这次旅行对她来说,不仅是对过去高中时光的一种放松和调节,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我很少出门在外,所以这一次,让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独立了,可以带着我的妈妈一起出远门。”
为什么是上海和南京?橙子告诉记者,这完全是来自高考复习题中的灵感,“上海是在一次做语文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提到了上海迪士尼的尊享服务,又想起上海的东方明珠和外滩,打算去看看。南京则是一次在做题的时候看到这座城市的相关描述,觉得南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所以想去。”
为此,她和妈妈在考前一个多月就开始规划。本次旅行总体的费用大概在15000-17000元之间,除了路费4000元,第二大头就是在迪士尼里的开销了。
这趟旅程,橙子参观了复旦大学,提前感受一番大学生活。橙子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刚到复旦的公交站的时候,心里有点犹豫要不要进去。“因为我知道自己考不上复旦,感觉就是自己有些心虚。但在我发朋友圈后,我爸也评论了。他说我不能上复旦的本科,却也能努力考上复旦的研究生。其实我觉得他说的没错。人生的路不止高考这一条。总有一天我也能活成我理想的模样。”
记者采访时橙子刚到南京吃了第一顿当地美食,接下来两天打算继续打卡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当地高校。
●临时起意型:约上好友回老家山里住几天
深圳00后考生中有像橙子这样提前计划,带着家人出行的;也有像俊哥这样子,临时起意,带着最好的朋友结伴寻根的。深圳00后考生的出游字典里,结伴同行是关键词。
“好久没有回老家了,想回去看看。”深圳高三毕业生俊哥(化名)在高考后临时起意,邀上高中最好的同学,“带着他去感受我那边最好的风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高考后第二天一起吃午饭时,俊哥向小伙伴发出了邀约,“他没有一口答应,是在我‘威逼利诱’下才答应的”。这位同行的小伙伴是俊哥高中两年的同桌,到了高三分班才分开。
俊哥的老家在湖南岳阳,他说这一趟旅程没有太多特别的计划,打算先回老家,再去岳阳楼看看,然后去老家附近的山里体验农家乐。“在大山里,可以自己摘野生的猕猴桃,吃当地的特色菜等等,因为山很高,在山上冻得不行呢!”听俊哥的描述,这是个尚未被开发的好地方。好友听说这趟旅程带有探索性质的山野乐趣,思索后终于答应一同前往。
从高中生变成准大学生,俊哥父母的态度也发生大变化。“这次旅行,其实是我第一次和同学去旅行,”俊哥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这次父母二话没说,就对俊哥这次的旅行给予支持,而旅游经费也由父母全权负担。俊哥笑称,现在父母对自己已经基本上是“放养”模式,“我觉得有时候父母的唠叨也是挺好的,我真是矛盾啊”。而高铁也成为俊哥与好友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制图 张许君
市场反应
高考翌日迎搜索高峰线下门店咨询量翻倍
深圳的旅游市场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记者从携程、同程等线上旅游平台了解到,高考后一天内迎来了毕业旅游相关线路搜索的小高峰。根据携程高考后的咨询报名情况的统计,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南京、天津排名前十。
“暑假还没有到来,绝大部分学生们还在正常上课,高考相当于提早拉开了暑期出行热潮的序幕”,途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一年的高考都有这样的效果,但今年的搜索量、咨询量和下单量都比往年同期有小幅增长,“出外旅游越来越成为不少考生们庆祝毕业的方式”。
而深圳的线下门店,更多是父母前来咨询。位于南山区的一家新景界旅行社分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到就近的门店咨询报名,“这些父母很多都打算请个年假带着孩子出行,当中了解最多的亲子团多多少少都和教育相关。名校参观、历史游览,或者干脆就是境外度假时附加一些暑期学校的项目”,该名工作人员解释道。
携程深圳旗下门店在高考后的星期天迎来报名高峰,平均咨询量增加一倍左右,部分门店更是一天签约几十订单,是平时的2到3倍。深圳梅林一位携程门店的店主介绍说,高考后一天内,自己和几个员工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忙碌,到晚上10点左右,连饭都没来得及吃,暑期部分出境游热门线路即将售罄。
高考结束游览海内外高校,也成为高考生的潮流。根据某线上旅游平台的浏览数据,“大学”、“最美高校盘点”高考后的人气暴增,国内高校人气前五的分别是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而海外高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悉尼大学。
群体描摹
●目的地选择多元:带教育性质境外游很抢手
高考过后,考生们爱去哪里游玩呢?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同龄人们,深圳高考考生有更多样化的选择。记者从携程方面了解到,携程深圳门店数据显示,云南、北京、华东是深圳考生们最热门的目的地城市。而在境外方面,新马泰的排名靠前,头三个境外目的地区域分别是日本、新马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洲。
“北京和华东之所以排名靠前,这和两地文化尤其相关。”相关专家分析后告诉记者,北京和华东是著名学府的聚集地,学生们在高考后打卡这些地方别具意义,一来提前感受大学生活、有助于尽快帮助他们开启生活新篇章;二来北京和华东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本身就是个不错的旅行目的地。
新马泰缘何成了“香饽饽”?这是因为深圳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和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等距离近,交通出行非常方便,机票费用相对其它出发城市自然更低。其次,东南亚国家消费价格相宜,而且签证的办理非常友好。
“前往东南亚旅游,机票会占到出行成本的大头,深圳出发经常会有非常惊喜的票价;现在国内省外游的价格也要人均三千元,这和东南亚旅游的价格基本持平”,同程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深圳的家长带孩子一般出行人均价位3000元至6000元,主要的差别要看目的地。如果出发前往欧美,人均价格一般要去到六千、甚至七千左右。”携程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父母出手阔绰,带有教育参观性质的境外游成为抢手货色,“有一位妈妈不惜花费5万,专门定制游学线路,就是想带着孩子出国开开眼界”。
6月8日高考结束,深圳福田中学考点,同学们走出考场时神情自信。
●更爱结伴出游:邀好友出游比例占到五成
相较于孤单出游,深圳考生们更爱结伴出游。携程深圳门店数据显示,深圳八成考生选择结伴出游,当中邀请好友出门的比例占到五成。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高三毕业生刘羿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今年的保送生,他除了在高考期间为尚坐在考场的同班好友捏一把汗,还在为出游行程费脑筋。最后,刘羿选择了日本作为出游目的地,之后就会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未来肯定很难能像现在这样经常碰面,“所以就好好计划出游,能跟同学们第一次出境游玩,是很美好的经历”。
当然,还有两成的考生们选择了单独出游。孙超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她第一次独自出门旅行。“也不会说出太远的门,国内走走还是可以的,毕竟父母就我一个孩子。十八岁的成人礼物,我希望可以像个大人一样自己边走边看边学习。”孙超告诉记者。他并不觉得孤单,反而觉得十分有趣,这次出门会去北京、南京转一遭,先试水当个合格驴友。
旅游达人可乐表示,独自出游在国外非常常见,在中国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能在父母亲友的陪伴下自然有陪伴的乐趣,但相应的旅程线路就要考虑多方意见,有的时候学会独自享受旅程也是一个重要技能,“对考生们而言,独自计划出游、随机应变旅途中的突发事件,非常锻炼人,但是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在目的地和住宿选址上尤为关键。”他推荐碎片化的单人旅行方式,到目的地后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或者有地接朋友,也可以选择一段旅程共同打卡,也是不错的体验。
●更注重舒适度:最爱住高星酒店、吃小龙虾
另一边,深圳高考考生们不仅有说走就走的勇气,也有说走就走的实力。在酒店选择方面,携程酒店数据显示,在出行的深圳00后考生中,高星酒店的入住占比超过6成,而精品民宿、客栈的占比也超过了20%,仅有15%左右的人选择了低星级酒店。
携程酒店大数据分析师认为,00后家庭父母的组成多为75后、80后,这让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消费观念与90后完全不同,“从过往数据来看,90后特别是95前的一代人在毕业旅行上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低星级酒店。”
上述分析师还表示,这一批00后考生的毕业旅行非常具有代表性,“更注重舒适度、更在意享受型、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将成为未来几年毕业旅行的代表。”
复习备考近一年,不少毕业生在旅行之余,也想着要大吃特吃以释放压力。美食方面,当季的小龙虾成为了首选。携程美食林预测,深圳考生或将成为吃小龙虾的主力。口味方面,十三香和麻辣仍旧最受欢迎,诸如冰镇、啤酒、爆炒等特色口味也有不少人喜爱。
统筹:南都记者 陈盈珊
采写:南都记者贺如妍 陈盈珊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