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过去三年,新中司法领域合作取得了这些进展

作者:黄小芳

法律服务是经贸活动的基础性必要服务,在新中经贸合作迅速加深的背景下,两国法律和司法领域的合作近年来也不断深化。法律与司法合作2017年被列为新中双边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两国在这方面取得哪些进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又为新加坡法律界带来什么契机?

2017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率领包括时任财政部长王瑞杰、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与外交部长维文医生的重量级内阁团队“旋风”访华。高规格国事访问提升了双边关系,也引起各方瞩目。此次行程的其中一项成果,就是李显龙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把法律与司法合作,列入双边合作的新发展领域,为两国法律界更密切地合作“开路”。

过去三年,新中司法领域合作取得了这些进展

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主席林长仁(左)与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执行副主席蔡晨风去年1月签署备忘录。(律政部)

有了最高层的背书,新中过去三年在法律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只不过这个刚生根破土的合作领域及其增长潜能,还甚少受到关注。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是较早进驻中国市场的本地律所之一,2003年起已开拓中国市场,2008年起进驻东南亚,近两年来把业务扩展至东盟10国。

这家大型律所的公司和非讼业务部区域主任谢锦发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强调,中国法律市场拥有巨大潜能。东盟今年上半年取代美国,跃升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0年来也持续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若本地能成为两地之间的法律衔接点,本地律所与律师就能开启无限商机。

谢锦发指出,律所在两地之间的发展潜能不仅限于提供法律服务,立杰律所就已看准中国市场的需求,把业务扩展至业务配对服务;有意进驻东南亚市场的客户,在寻求跨境法律服务的同时,也可由律所的经纪人帮忙穿针引线,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

中国强劲跨境贸易

成本地律师行业发展新机遇

新加坡是全球领先的司法中心之一,中国迅速增加的跨境贸易,成了本地律师行业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加坡律政部副常任秘书潘家煌通过电邮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2009年至2019年,新加坡法律产业对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增加超过五成,从15亿元增至24亿元,新加坡服务的出口额则增加近1.5倍,从4亿3400万元增至10亿元。

新加坡和中国2013年起跃升为彼此最大的国外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的支持者之一。截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境外投资中,就有三分之一经过新加坡,相关的境内投资则有85%经过新加坡。

潘家煌指出,新加坡和中国强劲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为新加坡和区域带来了法律业务。“这一般涉及跨境法律服务,包括上游的企业和商业服务,和下游的纠纷解决服务。”

律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间,中国持续排名在最常使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服务的前四大国家之一。在2019年的479起新案例中,有76起涉及中国企业或人士。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过去三年处理的案件中,也有近15%涉及中国企业或人士。

不少本地律所因此看准中国市场,一些规模较大的律所如立杰律所和王律师事务所都在中国设有分公司,一些在新加坡设有专门服务中国客户的部门,一些则与中国律所合作开拓业务。据了解,大多本地律所是在近两三年才开始进驻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多家科技巨头近年来也纷纷选择在本地设立区域中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以及抖音。

潘家煌认为:“新加坡的中立稳定、对法治原则的坚定承诺,以及可靠与有素质的司法系统,是公司选择进驻本地的原因之一。他们可以确信自己的投资受到保护,若出现纠纷,也能公正有效地解决。”

中国领导人多次释放明确信号

支持新加坡成为国际司法中心

在国际上,由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司法体系的不同,加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政治氛围对中国越来越不利,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许多阻碍,这使得中立、有效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对中国而言日益重要。

2019年8月,世界上的46个国家签署了《新加坡调解公约》,这是联合国第一份以新加坡为名的公约。

美国、中国、印度和韩国都是第一批签约的国家。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在《新加坡调解公约》签约仪式期间,就公开肯定说,“世界各国期待多边主义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公约在解决和解协议的执行问题上创立了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有执行保障的另一种选择”。

过去三年来,中国高级别领导人多次在高规格会议上,针对法律和司法合作与新加坡展开交流,释放出支持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司法中心的明确信号。

法律和司法服务在中国总理李克强2018年访新时,正式被列为“新中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同年,法律与司法合作也被纳入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合作项目。去年,新中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成立副部长级别的新中法律合作理事会。

新加坡本地律师还须加深

对中国和东南亚了解

上述的国际合作机制,为新加坡法律行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土壤,但谢锦发认为,要让在中国市场初露苗头的本地法律行业茁壮成长,本地律师还得加深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了解。

谢锦发坦言,新加坡律师的多元性,以及对东南亚不同法律体系和社会文化的了解,是本地业者在中国的最大优势。但他发现,不少本地律师目前仍对中国和东南亚兴趣缺缺,若本地律师不积极加深对这个两个地区的了解,他们将难以发挥新加坡作为“东南亚衔接点”的优势。

过去三年,新中司法领域合作取得了这些进展

谢锦发认为,中国法律市场为新加坡律所带来巨大商机,但业者须先加深对中国和区域的了解。(早报档案照)

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目前本地已有足够法律业务可处理,加上国外其他市场如美国的业务酬劳相对较高,导致一些本地律师仍缺乏积极开拓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动力。此外,不少新加坡律师也不熟悉如何与中国客户建立交情。

谢锦发强调,中国和东南亚未来将发展为越加重要的法律市场,因此本地律师应尽早把握机遇。

新加坡律师行业须打造闪亮“名片”

尽管新中法律界已逐步加深业务合作,但两国律师业界仍对彼此缺乏了解。新加坡若要实现潜能,还得打造一张闪亮的“名片”,让新加坡律师行业的“品牌”深入人心。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国对新加坡的认知,就像新加坡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一样,抽象来说,中国人都很认同新加坡是个值得学习的先进国家,但单看法律这个行业,估计很多人说不出新加坡的律师行业具体好在哪里。”

张巍认为,新加坡有条件成为东南亚的衔接点,而新加坡领导人也已经初步为本地法律界建立了这一品牌,但新加坡仍得更清楚地说明落实到具体操作的层面,新加坡能如何协助中国企业摒除法律上的障碍,打入东南亚市场。

过去三年,新中司法领域合作取得了这些进展

张巍认为,新加坡法律业界得打造一张深入人心的“名片”。(新加坡管理大学网站)

新加坡律政部近年积极加强新中两国法律业者的交流,系列活动包括针对本地律师的培训计划、新中业者之间的交流计划,以及举办大型论坛。一些项目包括,中国通识计划、法律服务全球拓展计划、新加坡——陕西学习交流计划,以及新加坡——中国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

张巍强调,强化两国律师行业的交流是打造新加坡“名片”的重要一步,但他建议举办更多浸濡活动,让中国律师到新加坡的律所实习,通过实践了解新加坡法律体系的优势,并把对新加坡的观察带回中国与国内同行分享。他说:“名片这件事不是坐在那里就想得出来,得在交流和实践过程中,让中国律师看到新加坡的优势,真正体会到好在哪里,新加坡的品牌才能进一步推广出去。”

面对香港竞争 新加坡有后来居上势头

同样采用英国普通法,司法体系完善的香港,常被视为新加坡法律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巍和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都认为,新加坡和香港的法律服务素质和法律体系发展程度都并驾齐驱。中国大陆客户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间作选择时,更多是地理和文化上考量。

与大陆相接的地理位置,是香港最大的优势。但王江雨指出,香港近年来不稳定的局势,导致不少大陆客户把目光转向新加坡。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向来是亚洲领先的仲裁中心,但新加坡近两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前年共接收521起新案件,去年减少至503起。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则是在去年接收了479起案件,比2018年增加近两成。两个中心接收的案件数量差距从2018年的超过100起,缩小到2019年的24起。

王江雨说,新加坡法律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香港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但他强调,亚洲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出现两个司法中心是很自然的,也并非坏事。

张巍则指出,新加坡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是其中最大的难题,“尤其在纠纷解决这方面,谁先下手为强建立起一个品牌,就能取得先发优势”。

张巍指出,新加坡的优势超越了法律服务范围。相较于使用繁体字的香港,一些大陆客户对使用简体字的新加坡可能更有亲切感,与律师沟通时也更自如,因此更愿意到新加坡来寻求法律服务。

上一篇新闻

撕裂更严重 新加坡国务资政形容美国如同“国内冷战”

下一篇新闻

李总理发贺电祝贺拜登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