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7日 星期三

地铁噪音问题为何难解?市民呼吁加强管理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噪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早在去年12月31日,就有市民通过《联合早报·交流站》投稿,反映地铁和巴士车厢内的噪音现象,认为这一问题日益严重。交通部随后于1月3日回应,表示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及相关运营方已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多语言宣传、车站广播及工作人员现场劝导等,持续倡导乘客礼仪,并指出改善乘车环境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任务。市民对此表示认可,并对当局的重视和回复表达了感谢。

尽管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市民发现乘车环境的实际改善效果并不显著。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依然充斥着大声通话、交谈以及播放视频的声音,这对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造成明显干扰。对于那些希望在通勤途中休息、学习或专注工作的乘客而言,车厢内缺乏应有的安静和秩序,令人困扰。

市民意识到,公共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乘车环境的改善无法一蹴而就。但既然问题已得到官方重视,或许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执行效果。为此,市民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可引入更明确的执法机制,例如定期开展针对不文明行为的专项整治,让乘客感受到管理力度和行为规范的底线;其次,在高人流站点和高峰时段增加工作人员巡查频率,主动提醒乘客注意言行;此外,针对部分年长乘客大声通话或播放音频的习惯,建议优化宣传形式,设计字体更大、内容更直观的标语,放置于车厢、车站及电梯等显眼位置,同时通过广播温馨提示使用耳机或调低音量,帮助乘客意识到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最后,建立更便捷的公众反馈渠道,比如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提交投诉,以便当局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和重点区域。

作为以文明素养闻名的社会,新加坡有能力也有义务让公共交通环境回归安静与有序。市民期待陆交局及相关运营方能在现有努力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乘车氛围早日实现。

上一篇新闻

孤独活为何比孤独死更可怕?

下一篇新闻

公共场所噪音问题:如何平衡老年人与社会的共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