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无法旅游,真的不行就来“假假”的,你会买单吗
2020年的一场疫情,
让很多企业难以支撑下去,
就拿前几天的新闻来讲,
拥有162年历史的新加坡百货公司
罗敏申宣布清盘
消息一放出,
众人皆唏嘘不已、倍感惋惜。
而对于航空业、旅游业来说,
那更是一个惨!
国与国之间的大门一日不开,
就一日没有收入,
甚至还要面临巨额的亏损,
等于白白在浪费资源。
于是,
很多从业者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花样,
弥补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有的甚至还售卖起了
“仿货”
飞机飞不出去, 新航就将客机改成餐厅, 瞄准人们想念搭飞机的情怀, 售卖飞机餐, 让食客“假装在天上”吃饭。
图片来源:SIA
游轮无法在他国港口停靠, 两家游轮公司就推出无目的地游轮, 让期待旅行的人们在海上吹吹风, 来一场“伪度假”。
无目的地游轮
一些酒店也不甘示弱,
纷纷推出一系列旅游配套:
包括诸如动物园的独家幕后导览,
以及将客房改造成别具一格的主题房,
甚至还专门为儿童
设置了房间用品和寻宝游戏。
图片来源:泛太平洋酒店
在疫情的笼罩下, 此刻的旅游产品已经“改头换面”, 而人们对于旅行的目的和意愿也不似从前。 前段时间, YES新加坡曾对新航早前拟推出 但未施行的“无目的航班” 以及11月6日即将起航的“无目的地游轮” 向粉丝们发起意愿投票。
从投票结果来看,
同样都是无目的地旅行, 但也许是因为性价比等原因,
大家对于两者的兴趣度却并不相同。 对于这些新型旅游产品和配套, 几位朋友也发表了他们的想法!
01 许春竹 会馆秘书/前导游
坐飞机,只是旅游的一个过程,而非目的。那些“伪出国”、“没有目的地”的旅游配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不能持久。可能会吸引一些没坐过飞机的人,但现在的人很少没坐过飞机的。所以很多人说,他们宁可周末到圣淘沙、住豪华酒店、享受阳光沙滩,可能更有出国旅行的感觉。
本地旅游业在这段期间是否就难有作为 ,倒也未必。以我之前在旅游业十多年的经验,把本地一些徒步之旅重新包装,搞一些从未做过的主题之旅,仍有可为。
就说牛车水吧!旅游重点一向围绕着节庆、美食与购物,如果尝试从街巷间去挖掘一些故事,例如街道名称的来源或是历史人物在这里的奇闻逸事,像孙中山在史密斯街演讲的因缘等,把这些包装成具特色的徒步之旅,相信还是会吸引人的。
植物园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很多本地人到植物园去跑步,这其实是一种浪费。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里不仅是橡胶热潮的发源地,还是世界最大的胡姬养殖园,并能找到一些频临绝灭的植物品种,相信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办一个热带植物知识之旅也不错啊!
这些东西本地导游是有能力去包装,可单凭个人是成不了事的,还需要一些机构、组织去推动。
与其在萎缩的市场中苟延残喘,倒不如开拓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发展一些新的可行计划。
02 郭琳静 旅游爱好者
我每年大大小小的旅游约四到五次,不管是出差还是度假,每一次出国都让我有充电的感觉。
疫情期间不出国也没关系,我会自己找乐趣。虽然在这段期间,业者纷纷推出仿旅游的活动,例如到机舱用餐或是将居家布置成外国模样什么的,可我觉得同样的花费,我可以用其他方法获得旅游的快乐。
其实,我倒不介意尝试那些“没有目的地”的飞行,好像澳洲就有这样的服务,东西南北任意飞航,乘客事先无从知道目的地,虽然有点冒险,但因为未知,所以多了新鲜感,这就是好玩的地方。
我也喜欢VR(虚拟实境)游览,大致上是让人选择一个城市,然后让你用主观的视角来欣赏周围的景观,你会觉得自己就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浏览,或是在热带雨林中散步,这比起只在上空绕一圈更有“旅游”的感觉。
我看过有人干脆将手机放在跑步机上,边跑步边“旅游”,为枯燥乏味的跑步添了不少乐趣。我想他今天跑挪威,明天跑南美的,他的空间就在瞬间从四面墙扩展到全世界。
我不会刻意地为体验而体验,为旅行而旅行。旅行必须能带给我一些新的感受,例如感受该地区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等。如果想要开发一种替代旅游的商业模式,那么最好能够先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
03 陈素雯 教育机构助理经理
旅游,于我而言是一种异国风情的体验,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交流。人出不了国,根本就谈不上旅游。
之前,我听说一些航空公司提供一些“天空转一圈”或“没有目的地”的飞行,这固然可以满足一些人想要“飞”的需求,但没有停留,也就不觉得特别吸引。
至于为让客户体验机舱美食而推出不同舱级的飞机餐,价格其实并不经济,我是不会花这样的钱。更何况,品尝道地美食一向不是我旅游的唯一目的,尤其是到过不少国家,发现自己尝鲜几餐以后,就开始想念南洋美食,所以每次出国旅游都需要准备杯面以防万一。
我也听说有些家具商推出了“旅游盒”之类的玩意,将带有外国情调的餐具、装饰、甚至食谱放在一盒中,这是包装成旅游的促销活动,不是真正的旅游。不过我想会吸引一些布置新居的客户,但不会是旅客。
不管是旅游的另类创新,还是商家的热卖促销,我重视的是旅游的过程是否会合乎我的期待,另外也考虑是否会物超所值,当然旅游最重要的还是能够确确实实地在地体验。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到本地的景点花费,最近公司都有提供套票,我趁机去了滨海花园和乘鸭子船水陆游,以前销假一定想出国,现在就当作是一个游览本地景点的时机吧!
04 吴创彬 线上旅行社创业者
游客的心态有两种。一种是“打卡”心态,别人去过我也要去看看,当作完成一种仪式。另一种是把旅游当成一种“逃避”,换一个环境后,就不去想那一些繁杂的事。
针对第一种,无论是什么方案,似乎都无法取代。好比“没有目的地”的飞行,飞行是一个过程,没有了目的地,还飞来干嘛?相比之下,我倒觉得邮轮可以用这个方式,因为从邮轮的设计上看,它本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很多旅客都是为了船上的设施如赌博、表演、各类运动设施与国际风味美食等。不管是去日本,还是泰国或某个岛屿,到了那里也只不过是停留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邮轮上。
另一种方案,像家具商鼓励人把居家环境布置成外国的景致,我觉得酒店可以复制。两个月前,新加坡酒店也推出了“Vacations”的促销,找我们做中介,但是票很难卖出,价钱虽然有减但对本地人来说还是太贵,试问目前这样的情况有多少人会花三四百元住一晚五星级酒店?但如果将部分房间挪出来,布置成异地风情的感觉,就多了个卖点。
我也听说有人结合了《环游世界80日》的读书会概念和密室游戏概念,让人在体会书本乐趣的同时,还能在特设的环境下品尝不同的异地美食。
我觉得本地的一些行业创新是蛮有前途的,要考虑的是经费、产品周期与回报率是否成正比,如果产品过于复杂,体验的人数又少,那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商业回报还是有待证明。
新常态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旅游不会在一两年间(还是最乐观的说法)回复到从前,所以一些创新的体验还是值得鼓励的。
05 Don Romualdo Gaoiran 旅游杂志编辑
随着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各行各业俨然是过寒冬,特别是旅游业。根据专家的预测,航空公司、连锁酒店、赌场、度假村与旅行社等因为全球运营的意外停顿,损失将是高达1万亿美元甚至更多。
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业务革新已成为旅游与连带的款待业必须要面对的。
一间总部位于加利福利亚的美国度假公司通过其体验平台,与合作伙伴与旅行者提供云旅行。此外,澳大利亚与冰岛等多家旅行社在面簿上使用360度实时旅行,即是让导游通过社交平台与旅客直接互通,带领网上旅客游览著名景点。
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云旅游并不能取代真正的旅游,但旅游工作者面对着边境限制的大环境,以及在被迫休假、减薪甚至失业的困境下,仍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发展机会,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再说,人类行为是未来事物的试金石,可能就此激发了有关技术的推进与发明也未可知。
我也知道有些业者,为了让旅游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正积极开展研究以领先其他对手。好比如何借助温度扫描仪,通过非接触式的流程让机场顺利运作,甚至采用机器人协助机场运营等,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事实,技术是改变现状的最佳催化剂。
依我看,大流行固然毁了全球的旅游业,但它也为我们开了一个新领域,推动着我们用技术去跨入一个新常态下的旅游业。
以上朋友们的言论来自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筹划创办的:
《华汇》中文杂志。
本期的“你说我说”聚焦: “你会为仿旅游买单吗?”的问题, 看过他们的想法之后, 你是否也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呢?
本期话题: “你会为仿旅游买单吗?”
疫情期间,没得出国,旅游业者与商家纷纷推出“伪出国”、“云旅游”等配套,例如:在机场上空绕一圈,或是乘着邮轮到海里吹吹风,甚至只是到机舱里吃一餐,以及其他类似的仿旅游等,你会为此买单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