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中国楼市正从一个“大号香港”向一个“大号新加坡”转型

东亚的房地产模式以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为典型代表。早期中国楼市的政策是以效仿香港为主,比如招拍挂、“楼花”等制度,本质上是以“超级地租”的形式收割购房居民未来三十年的财富。

这种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财政问题、提升外部竞争力,但造成的后果自然是高负债、高房价、贫富差距加大等。同时由于泡沫过大,在遭受外部打击时,房价容易变得脆弱不堪。

近几年,在“房住不炒”大政策背景下,各大城市纷纷调整政策,开始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新加坡模式开始出现。

中国楼市正从一个“大号香港”向一个“大号新加坡”转型

北京提出2023年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万套;深圳也声称到2035年,深圳公共住房将达到不少于120万套;重庆累计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已达19.4万套,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筹集40万套。

以上三个城市一个是国家首都,一个是代表高房价城市,一个是保障性住房市场相对成熟的城市。这三座城市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足以体现大政策的走向。

新加坡模式以组屋为主(80%)、私宅为辅(20%)。组屋是由政府建造的,优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购房和租房需求,本质上是通过强化国家对房价调控的主导性,来稳住房价。

中国楼市正从一个“大号香港”向一个“大号新加坡”转型

新加坡组屋

作者写到这里想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社会主义的做法,正所谓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国家政府能在这种卖地挣钱的巨大诱惑下,及时选择调转大船的方向,而没有像日本和美国那样任由房价上天又入地,实属不易,对此本人也由衷感到庆幸。

现如今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其阶段性的历史使命(通过转移债务确保国家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产生的代价也不小。

这个代价(高负债、高房价、贫富差距)它可能需要我们花上几年甚至数十年来消化。

中国楼市正从一个“大号香港”向一个“大号新加坡”转型

但同时,这个代价它也是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赌注,输了会像日本一样失去三十年,赢了则有资格引领全球、造福国民。

许多人只看到房价一直在涨,却没看到我们在这场“造富”运动中,建立了世界上最大且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了全世界最完善的物流系统和网络系统,培养了人口基数最大的消费市场。

这些实实在在的战略性建设,有望使我们在这场全球经济衰退浪潮中,独树一帜,逆势增长。

作者本人也经常吐槽房价高、收入低,但心里还是一直相信体制内有高瞻远瞩的高人,可以引领我们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脱颖而出。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国家,相信人民,稳住自己。

上一篇新闻

女篮世界杯美国夺冠中国银牌; 印尼足球踩踏事件 - 中英双语闲杂概要

下一篇新闻

周受资Tik tok首席执行官面对美国50州议员言辞挑衅—舌战群儒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