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小学开始学思维导图已经很早,没想到美国幼儿园就开始基础
暑假的时候,一个朋友带着她的ABC儿子从美国回来,到我家和小张同学玩。
他们聊到了男孩子的经典话题:“恐龙为什么灭绝?”。
小张就开始掰着手指头认真讲起了原因,
我朋友的儿子却和我要了纸笔,开启了现场直播:
他先在A4纸中央画了个圈,写上“Dinosaur Extinction”,
而后又画了两个圈,填上“asteroid strike”、“climate change”……,
再分别围绕着这几个圈,开始介绍更详细的原因。
那一刻,我震惊地不知道石化的是博物馆里的恐龙,还是我自己!
后来,朋友对大惊小怪的我解释道:
“在北美,小朋友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触思维导图。
由于年龄小,书写能力差,主要看老师画、讲解为主,我儿子就是。
每天看,后来潜移默化的,也学会了老师的讲课方式。
上小学后,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是必修课。”
为了更形象地和大家解释当时的画面,我在网上找了一张类似的图。
也就是传说中外国小孩很喜欢用的思维导图。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挺大。
思维导图真那么有用吗?
如果我儿子也能像别人家的儿子那样,在生活、学习中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我的生活会不会从此与众不同呢?
于是,我买了一堆思维导图相关的书和课程。
鸡孩子之前,先鸡自己,是这届老母亲的基本素质。
自学之后,我发现思维导图真的是非常棒的记忆工具。
能充分放飞关联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把记忆力调整到理想状态。
除了孩子可以用思维导读的方式学习,阅读,我都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列提纲,写稿子。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研究成果”。
这篇文章比较干,不是广告,也不卖书,纯分享。
因为信息量有点儿大,如果妈妈们看完后能记住几种思维导图的模型,用其中一种带着孩子做一个小练习,我就不白写。
什么是思维导图?
先提醒一下,这部分很干,不想看概念的,可以直接看下一部分了。
思维导图是将复杂抽象的思维形象化的工具,帮助我们锻炼发散性思维。
它简单有效,图文并重,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序、全面、细致地理清思维。
思维导图锻炼我们将主题关键词和图像、色彩、数字、文字等建立联系,向外发散成成千上万个关节点, 像极了大脑中的神经元,是我们的个人数据库。
世面上所谓的思维导图那么多,不妨“认祖归宗”一下。
最早的思维导图雏形归功于东尼·博赞先生。我买的书也是他的。
他因为帮助英国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一战成名。
后来创办了世界记忆力锦标赛而被称为“大脑先生”、“智力魔法师”。
他的思维导图课程,在英国、美国、新加坡,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剑桥、斯坦福、微软等等大咖公司的培训课程,连比尔盖茨都大力推荐他的书。
思维导图究竟如何帮我们的孩子学习?
对于3-5岁的孩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认知。
这时候孩子的大脑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往逻辑思考发展。
而思维导图独特的“图像记忆”,和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特别契合,完全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绘制完成思维导图。
比如说,春节的时候,家里会来很多亲戚,也会有大家聚餐。 三姑二大妈的这么多人,他们都是谁,和我有什么关系,可能是好多孩子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一画family tree的树形图,所有这些复杂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图参考一下)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思维导图可以帮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建立分类、总分总、次序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带着孩子逐步养成用导图做笔记、整理知识的习惯。
思维导图的用途更广,涉及到方方面面。无论是做课堂笔记、提炼复习纲要、还是罗列写作大纲、规划事件(旅行、派对、班级活动),还可以罗列事情利弊,培养批判性思维。
说了这么多,到底思维导图都长成什么样呢。
给大家放几个例子。这些都是小朋友做的。
▽ 英语课”大自然Nature“的笔记:
▽ 期末的数学复习笔记,简单明了。
▽ 连孩子们最怕的背古诗、写作文,思维导图一样可以有,一幅图往往就承载了几百上千的文字,零散不关联的信息也可以一举拿下。
小朋友经常被要求写游记。游的时候很开心,一回家要写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没关系,思维导图可以帮你梳理所有零散的信息。
▽ 来看看国外小朋友用思维导图做的歌词,是我非常喜欢的甲壳虫的"Yellow Submarine",一直存在我手机里。
8种典型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而且小孩子比知识框架固化的成年人更容易上手。
小孩子学习思维导图的本质,不是为了画得好看画得像,而是让左右脑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
通过感官把图像、色彩、关键词和想法联系起来思考问题。
一张纸,几支笔,
就让孩子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基本是在这八种之上的延伸。
无论绘制哪种思维导图,都需要一张白纸,横过来放,再用几支不同颜色的笔,在白纸中央写/画出主题。
1
树形图 (Tree Map)
树形图非常好理解,之前说过的家族关系树,就是特别典型的树形图。对于理清人物和事件之前的关系非常有帮助,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分类概念和归纳总结能力。
2
圆圈图(Circle Map)
这种导图很简单,像一张CD,一个大圆圈包裹了小圆圈。
特别适合还不太会书写、认字量小、形象思维发达的孩子。
下图是我前阵子和有点情绪的垚垚哥哥一起梳理的:
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冲突如何解决?
我虽然画得很简单,但一边写、一边帮他梳理了情绪解决方法。
他也很快给几种方法做了使用前后的排序,并否定了自己不会用的“招”,一张图,利弊也给分析好了。
3
气泡图(Bubble Map)
上文用的比较多的例子,都属于气泡图,
是被运用最广的思维导图,因为它实在太好用、高效了。
谁用谁知道,谁用谁上瘾!
气泡图是在图纸中央画一个小气泡(核心主题),以此为中心辐射出更多的小气泡(分支点)。气泡图看起来有点像高中化学的分子式。
有时为了绘制方便,人们只在中心处画小气泡,发散出去的气泡用横线替代,这样的图形看起来比较像树枝。
气泡图的好处是它更自由,想怎么写写画画怎么做,
极易上手,适用于任何人、任何年龄。
不仅让孩子的思维尽可能发散,还能轻松理解中心主题的概念和特征。一个个气泡、一根根线条,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跑题,要围绕中央主题气泡。
这个房子坐落在哪里?
长什么样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谁住在里面?
发生了什么事情?
粗放的导图初步完成后,接下来的细节填补就交给孩子放飞想象力了。
增加的内容越多,故事就越丰富、立体、有趣。有了导图的基本框架,即使想到九霄云外,孩子也很难跑题。
4
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可以用双气泡图,
这种较为复杂的气泡图可以帮他们理清两种事物的异同和逻辑关联。
说白了,就是两种物品的异同,两个选择的优劣,都可以通过双气泡图来分析。
比如下图,苹果和南瓜的异同,它们都有种子,苹果长在树上,南瓜长在藤上。
下图是绘本《三只小猪》与《三条小鱼》的双气泡图:
我经常用iThoughts,帮忙解决写文章、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iMindMap是思维导图创始人博赞先生自主开发的,有手绘功能。
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 让孩子做完期末复习计划后,把寒假旅行计划也交给TA:
我前两天拿回家几本2019年的Highlights杂志。
垚垚翻了翻,说真难呀!
那当然,这是美国小学生读的原版读物,肯定不简单。
好不容易翻到一页标题他认识的,他说:妈妈月亮为什么会变暗?这是讲什么的?
我说这是讲月食原理的。
垚垚表示,中文的知识我都不是特别清楚。
我说你可以查呀。
于是他决定自己上网去查,把所有相关信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
这其实也是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挺好,我等他画完了,和大家分享。
更巧的是,周五英语老师留作业,竟然就是让孩子用思维导图完成“圣诞节”主题的作业。
他基本是自己完成的,而且乐在其中。
老母亲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瞬间“我扔出去的肉包子,这次没有白白打狗”的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