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观感
(图片来源:全景网)
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10点,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May)走出唐宁街10号那扇著名的、看上去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的门,站在一个临时摆放的讲坛上,含泪宣告:“我没能带领国家实现脱欧……为了国家的利益,我是时候离开了,国家需要一位新的领导人”,哽咽着说完最后一句话,她转身走回屋里。(6月7日,梅正式辞去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但她将继续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产生。)
脱欧到底是怎么回事?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又为什么脱不了?梅姨辞职值得同情吗?笔者到英国一待已六年,刚到英国时就碰上苏格兰独立公投,接着就是脱欧公投。我也浸染其中,感触良多,在此愿分享一点私见。
历史和地理
要了解脱欧(英文还创造了一个新词:Brexit),首先得看一下英国的基本“国情”。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它是一个主权国家(state),却由三个国家(country)和一个地区“联合”组成。“大不列颠”(GreatBritain)一般只称“不列颠”,就是指岛上三个“国家”: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威尔士、苏格兰都称自己是个独立的民族(nation)和国家(country),虽然同处一个政体的国家(state)。其中,和威尔士的“联合”最成功,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威尔士独立这样的声音。但它也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很多地方事务都有自制权。比如,有华人移居到威尔士,发现孩子上学是要学威尔士语的,必修课。
苏格兰就没这么顺。到了最近一二十年,独立呼声越来越高。在欧盟的框架下,民族/国家的主权不断削弱,反而刺激主权国家里面民族感强的地区要求独立。不光是英国,整个欧洲都是,最有名的就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Cat-alonia)要求独立。苏格兰独立公投也是撕裂苏格兰人的心扉,但毕竟联姻300多年,加上各种现实,苏格兰人否决了独立。
爱尔兰或北爱问题就更复杂了。12世纪英国就对爱尔兰宣称主权,但直到1801年正式立法“合并”,成立“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到20世纪初,正当大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爱尔兰却发生独立战争。英国人把爱尔兰岛一分为二,南部最终于1949年成立爱尔兰共和国,北爱变成“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北爱分出来以后,要一直到1998年正式签订“星期五协议”,才算和平。英国和爱尔兰都已于1973年加入欧盟(当时叫“欧洲经济共同体”),也就不需要边境关卡。梅姨和欧盟签订的协议在英国议会通不过,关键就是卡在北爱边境问题上。
除了内部各个联合起来的“国家”外,英国内部还可以一分为二:伦敦以及其他非伦敦区。脱欧公投结果,只有伦敦和苏格兰是压倒性地要留欧,其他地方都是要脱欧或者基本上一半对一半。
英国要脱欧有着历史地理原因。英国是位于欧洲大陆西部的一个岛国,不属于欧洲大陆,欧洲东部的界限是俄罗斯和中东地区,英国对欧陆也一直若即若离。欧洲大陆一直有大大小小各种战争,民主制、民族/国家、工业革命都要比英国晚。英国对欧陆曾经采取所谓“光荣孤立”政策,你们欧洲各国自己争去,我不参与,保持中立,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大英帝国。现在一般认为,大英帝国到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结束。英国人不得不承认:那之后美国才是老大。这种心理转变会从各种层面反映到对脱欧的态度上。
欧共体成立之初,法国一直排斥英国加入,上世纪六十年代戴高乐两次拒绝英国的申请。戴高乐下台后,当时英国保守党首相希思(EdwardHeath)怕被欧洲孤立,跑到欧洲游说,终于于1973年加入当时的欧共体。但当时的工党反对,工党上台后,于1975年举行了英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公投——脱欧公投,结果67%的选民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40年以后,英国人改变了主意。
脱欧公投
1975年第一次脱欧公投,保守党是支持留欧的。1980年代,英国自丘吉尔以来最有魄力的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对内铁腕对付工会,强令关闭那些夕阳产业,特别是北方(就是我现在居住的英国东北地区)的煤矿,大量煤矿工人失业。撒切尔秉持传统的保守派理念:小政府、自由市场,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最大限度释放个人的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让英国经济转型。平心而论,她做到了。2013年撒切尔夫人去世,那时我刚到英国,纽卡斯尔东北地区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恨不得拿香槟出来庆祝。可我看到的是一个清新祥和、满地绿草、非常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而且周边还有很多古迹、城堡。英国朋友告诉我,英国近二三十年发展变化很多,纽卡斯尔市泰恩河畔中心区的开发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现在主要就是靠教育、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英国大部分城市,都从上世纪70年代主打重工业、重污染的产业转化成了如今以干净宜居的第三产业为主。
对外,撒切尔也很强硬。她认为欧共体应该只是一个自贸区,区内各国自由贸易,仅此而已。但欧洲要统一货币,统一法律以及各种法规、行业规范,建立类似于美国那样的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UnitedStatesofEurope)。撒切尔说:我刚在国内把大量政府的羁绊(诸如势力强大的工会)给打烂了,总不能转过身来拥抱一个更大更恐怖的“超级政府”吧?但当时撒切尔这种态度在保守党内属少数,在这个问题上硬生生被逼下台,也是含泪离场。
这就埋下了分歧的种子:保守党内乃至全国分为“拥欧派”(Europhiles)和“疑欧派”(Eurosceptics)。工党首相布莱尔执政10年(1997-2007),彻底的拥欧派。保守党领袖卡梅伦2010年上台,他的政策其实和布莱尔差不了多少,但他没有得到多数票,只能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法拉奇(NigelFarage)和他领导的“英国独立党”强烈要求脱欧,获得最多选票,挖走大量保守派和工党选票。卡梅伦急了,第二年大选时在竞选纲领中承诺,如果当选,便(再次)举行全民公投。他赢了,而且是全赢,不需要再和自由民主党联合,但他必须兑现竞选承诺。2016年公投,问卷非常简单:你是同意脱欧还是留欧?结果52∶48,脱欧。
这完全不是政府想要的答案,结了四十多年的婚,经济、法律、各种文化科学交流早就渗透在一起了,现在要分开,谈何容易。脱欧之争表面上讲的都是经济,实际上还牵涉到文化认同问题。
所有被拥欧派控制的媒体 (比如BBC,这次的表现真是很糟糕)都会说,全是那个“极右的”“民粹的”法拉奇煽动反移民情绪搞出来的。没这么简单。公投前有全民大辩论,留欧派是输的。他们的论点基本是:尽管欧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留欧对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联姻这么多年已经不可分隔,你看我们现在经济也不错嘛,我们得到很多,为什么要自找痛苦?投票前夕再下猛药,称如果投票结果是脱欧,英国经济马上就崩溃。然而脱欧公投三年了,经济各项指标都比欧盟的好。
脱欧派辩方的领袖不是英国独立党的法拉奇,而是保守党大将、曾任伦敦市长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John-son)。这家伙一直觊觎首相大位,不能算一贯的“疑欧派”,关键时刻疑欧派希望他出来挑大梁,他站出来了。脱欧派的论点不只是移民。欧盟有“四大自由”,其中一条便是成员国人口可以自由迁徙工作。欧盟扩展后吸纳了很多东欧国家,致使很多东欧国家的人(比如波兰人)到英国打工,和英国人抢一些低技术性的活。竞选时法拉奇那一派还打出过广告:看,那些黝黑皮肤的外国人来了……这显然带有种族歧视味道。一个主权国家要求有权制定自己的移民政策,这也不是过分的,但作为欧盟一员,你就没这个权利。脱欧派最强调的就是主权。欧盟要建立“欧洲合众国”,就必须削弱各个民族/国家的主权,这对仍然富于自豪感的、世界上最早建立民主制的民族/国家的英国人来说,情何以堪?
再说经济,欧盟里面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德国,英国只是老二,也没有加入欧元,影响有限。关键是理念不同,英国保守党脱欧派精英要走撒切尔的小政府大市场路线,但欧盟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细则,很多方面比美国还一体化,这样不免会遏制竞争和创新能力。脱欧派精英说:你说我们现在经济还不错,那也应该未雨绸缪啊,欧盟经济没有活力,只会下滑,我们英国人本来就是全世界跑买卖的,应该把眼光放在中国、印度、巴西、非洲这些发展迅速的新经济体上,应该和美国以及和英国语言文化相同的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而北方一些劳工阶层的老百姓(他们一般都是投票给工党的)则会说:你说我们现在经济还不错,你说的是伦敦那些跨国大公司的、玩金融的人吧?可以说,脱欧公投的结果,是保守党内少数撒切尔派精英和闻讯撒切尔去世要拿香槟庆祝的老百姓合力发功的成果。
脱欧难产
时隔3年了,脱欧还未完成。两大原因:1、梅姨首相;2、输家不认输。
英国的民主制比较强调行政主导,权力从上至下。英国分各个选区选议员(MP,memberofParliament),哪个政党议员数超过一半便执政(否则,最多数议员的政党要和某小党组成联合政府),该党领袖便成为首相(PM,PrimeMinister)。英国所有内阁大臣的职位都是首相决定的,是要讲忠诚的。英国大选每五年一次,如果期间首相辞职,便由执政党自己选党的领袖,选出来后自动当首相,重组内阁。英国还有一个上院,议员是终身制的,可以称做“顾问委员会”,很多人要求把它废了。英国政制还有一个特色:一切权力莫非王属。在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所有议会、首相的权力都是王室授予的,虽然这只是一个象征,但还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当国家碰到非同寻常的危难时。英国人正式宴请时,基本上是由主持/领导带头敬一次酒,说:TotheQueen!(向女王致敬)。
在英国,基本上谁都可以申请加入某党,保守党每年要交25英镑党员费,工党每年3磅就可以,它有50多万党员,保守党也就10来万。大部分英国老百姓都不愿意属于哪一个党,很多选举也不愿意出来投票,可是脱欧公投却达到历史性的72%的投票率。
梅姨在公投辩论时很低调,虽然投的留欧票,但不是那种意识形态上的拥欧派。一上任表现也很好,马上表示一定带领国家脱欧,“脱欧就是脱欧”(BrexitmeansBrexit),要脱离欧盟统一市场和关税联盟,“无协议比坏协议好”(Nodealisbetterthanabaddeal),而且把一众脱欧大将如约翰逊、利德森等都吸入自己的内阁。
梅姨上台不久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梅姨看到议会是个留欧派议会,觉得工党太弱,于是决定提前举行大选。2015年大选失败后,工党重组,柯尔宾(JeremyCorbyn)上台,极左翼势力在党内对布莱尔的势力进行大清洗,内讧不断。柯尔宾是个老左派,在党内一直受排挤,这次终于出头,要大干一番:想要对各行各业统统国有化,恨不得把万恶的资本家全都赶出英国。
梅姨觉得选民怎么会认同这样一个工党,结果完全错估形势。大选时两党都表示尊重公投结果,必须脱欧,这个议题就被悬置了。工党大打民生牌派糖,议员席数不降反增,保守党保持住最大党席位,但没过半,必须和北爱的统一党达成协议才能继续执政。
英国19世纪苏格兰的思想家卡莱尔有一句名言:历史就是伟人的传记。脱欧公投应该说是二战以来英国碰到的最大的挑战,这种时候太需要一个伟大的领袖人物了。可偏偏只有梅姨,她更像一个“职业政治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和主张,脱欧不脱欧都无所谓,兢兢业业工作只求表现政绩以获取仕途提拔。这是一个公务员的素质,怎么能当领袖呢?她身边最受信任的人也是一些高级公务员,不是她的内阁。脱欧对她来讲就是一个移民问题,满足一些对移民有怨气的选民就可以交差了。她任内政大臣的时候本来对移民就够狠的,这个我作为新移民有切身体会。她甚至绕过自己的脱欧大臣,派自己的亲信公务员去和欧盟谈判,达成一个协议。移民问题是自主了,但是英国议会各个党派全都反对:你这样脱欧还不如留欧。
协议多次不通过,脱欧再次延期。这个时候,脱欧已经成了一个闹剧,很多民众感到一种完全的无力感。但就在这个时候,民主机制还是发挥作用了。政府宣布,按照欧盟法律规定,5月23日英国必须举行欧盟议会选举,因为英国还是欧盟一员。这对要求脱欧的民众是一个极大讽刺,但对留欧、脱欧派都是一个再次表态的机会。法拉奇沉寂了几年后又出山,他早就脱离了“英国独立党”(该党在这次选举中得到3%的选票,可以算英国的“极右”党派,反移民、种族主义倾向都和他们有关),重新创立“脱欧党”,成立短短6个星期,只有一个主张:不管怎样都要脱欧。结果所向披靡,得到32%的选票,成为最大党。
其实,选前民调早出来了,民调非常准。保守党议员个个忧心忡忡,总得考虑自己的饭碗啊。梅姨也只考虑自己的饭碗,党垮了她也在所不惜,没有退意。保守党有一个党务委员会,主席要求见梅姨,她推辞不见。有议员讽刺说,她“把沙发顶着门呢”。最后委员会没办法,秘密投票,决定是不是要改变规则允许一年之内也可以再次给党领袖投不信任票,把票放在一个封闭的信封里,星期五即5月24日上午主席带着信封见梅姨,如果她还不辞职,就当场拆开信封看结果。而媒体早露出风声,大部分委员是投的赞成票。这才有5月24日上午梅姨主动宣布辞职,赶在26日星期天欧盟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前,挽回一点面子。不知今后的历史学家会对梅姨这天的眼泪作何评价。英国面临脱欧的历史关键时刻,梅姨要是有一丁点儿撒切尔的魄力,也不会导致今天这样的窘境。
另外,留欧派公投后一直非常沮丧,大选后卷土重来,完全不顾竞选宣言要尊重公投结果,凭借议会里留欧派议员占多数,百般阻挠脱欧进程。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说不承认公投结果,便要求再来一次,二次公投,而且也不叫“二次公投”,叫“人民票决”(People’sVote)。你要再搞一次,这次是“人民”来投票决定,那第一次投票的、投票率达到历史性的72%的人都是谁?如果二次公投留欧派赢了,脱欧派说,那我们3局2胜制,再来一次,你怎么说?
这次欧盟议会选举前,脱欧党领袖法拉奇和坚持要“人民票决”的自由民主党领袖辩论,法拉奇问了一个致命问题:要二次公投可以,那你们会尊重二次公投的结果吗?自由民主党领袖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得先回答为什么你们不尊重第一次公投结果。
这些死硬的留欧派是英国社会的文化知识精英,占据了媒体、大学、政府公务员阶层、跨国大公司白领的绝大多数。而英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留欧重镇,如果你在大学公开你的脱欧脸,学生会受到歧视,教师你就靠边站。他们的心态既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又有一种复杂的民族自卑感。这都要归咎于近二三十年席卷美、英学界知识界的、以“政治正确”为口号的“文化战”战果。
“政治正确”的文化战基本上已经大获全胜。它无非就是讲阶级、性别、种族、多元之类。西方的左翼自由派知识分子从来没放弃这一话语,而且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都是跨国大型企业,贫富差距更加拉大,他们玩金融搞砸了,引爆金融危机,结果是老百姓买单。现在英国的工党由老左派柯尔宾掌舵。讲到性别,英国已经出了两位女首相(美国还没有呢),而且卡梅伦政府的重要政绩之一就是通过了同性婚姻法。英国没有像美国那样的黑、白种族对立,但它形成了一个完全世界性的多元的伦敦和其他英国地区的对立。
在自由派知识分子看来,民族/国家、爱国主义等,全都是负面的东西,早就过时了。这套话语完全契合欧盟的大一统终极目标,成了他们的“宗教”。可是,这在欧盟里面已经引起很强的反弹,在英国更是。
在英国,文化战必定牵涉到对自己历史的认识和认同问题。英国的帝国殖民历史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如果就这么一笔勾销,也真是很要命的事。对很多文化精英来说,拥抱一个进步的、文明的“欧洲人”身份认同,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安全阀。
脱欧确实是对英国的经济、文化、身份认同进行重新定位的大事。如果脱欧后英国变成现在的“英国独立党”所要求的反移民、闭关自守,那英国必死无疑。保守党脱欧精英个个都称脱欧后英国要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英国”,要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留欧派可以有千万条理由来阻止脱欧,一旦他们成功了,给英国选民、在全世界人面前开这么大一个玩笑,他们要明白后果是什么:不仅英国人对政治的信任会丧失殆尽,英国最宝贵的软实力会荡然无存,也必将遭到全世界的蔑视。
我相信老练的英国绅士们还是会带领英国走出这一困境的。但脱欧以后,如果绝大多数文化知识精英不愿、不能转变心态,“全球性的英国”还是凶多吉少。
(作者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汉学讲座教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