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6日 星期一

新加坡与日本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为何如此不同丨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国祥

我以为,既然有“业余作者”,就有“业余读者”。如我,既没有从事特定专业,又不需要什么“主题阅读”,就算不上“专业读者”。读什么书一般凭兴趣,随机碰到什么读什么,自然所读书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很容易读一本,丢一本。即使再好的体验,总是随着新书的到来而淡化,以致相忘于书海。为克服这种“低效阅读”,我尝试着从不相关的书中读出相关性,读出了一张我主观构建的“文化地图”。

新加坡与日本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为何如此不同丨九派时评

最先看的是《世界名家谈李光耀》,包括杨振宁在内的海外华人学者对李光耀各方面的评价。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在不长的时间内建成发达国家。新加坡并非完全西化,在英语作为国家第一语言的推进中,仍然保留和传承中华文化。到了李显龙执政,政府很有担当地把当地华族文化当作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一脉香火。他们自认为新加坡华人的祖辈都是广东福建目不识丁的农民,就像这个国家有深深的忧患意识一样,他们对自己华族文化的基因,深感先天不足。这种不足感隐含着他们对中华文化真正价值的认知,不比我们逊色。尽管新加坡华人精英都经过英式教育,但他们通过英式文化与儒家文明对比,认识到华族文化对于华人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我感觉到了他们这种文化追求的真诚自觉。

第二本书是来自日本的《文章读本》系列之一,由三岛由纪夫写的文学随笔漫谈。这本书让我窥见日本文学的历史走向。日本对于外国文学历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学生心态。古代日本受中国汉唐文化影响自不用说,到了明治时代,西方的观念和事物浸润了日本文化的一切领域。三岛由纪夫就称自己是多次去了西方才认识日本写日本的。然而,三岛由纪夫很清楚地意识到,日本拥抱西方文化,却仍然难以被同化。除了它的天皇制度是一以贯之,其文化倾向与国家政治走向有着很高的一致性。在学习借鉴他人文化时,始终有自己并非理性的坚持,让我们看到的是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日本文化。

一个对世界文化做出伟大贡献的民族和国家,必定是一个十分注重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按照这一个文化规律来审视,新加坡就有一种“文化自知”,在深知自身先天不足,又与西方对比之后,有一种深刻的文化自省,从而产生文化提升的动力。虽然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但由于缺乏自我反省与解剖,它的文化既有褪不去的中华文化底色,也未能实现他们自己希望的“脱亚入欧”。

南方的“文化自知”,东方的“文化任性”,这就是我一窥端倪的“文化地图”标识。“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我虽然记不住这两本书的全部,但我以为抓住了两个国家文化的主流意识或特征,也就接近理解了我所要理解的两本书的要义。并以两个国家对自己文化态度的视角,来思考我们中国正高频提倡的“文化自信”,应该借鉴和吸收些什么。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新闻

“公司取消了所有的调休”上热搜!新加坡网友:有几个正常老板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签证办理流程、时间以及申请材料盘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