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嗑|从日本造到中国造 电饭煲的前世今生
正所谓“干饭人,干饭魂,干饭都是人上人”,提及对米饭的喜爱,恐怕没有哪国国家能和我们相比,“饭者,百味之本。”在餐桌上,可以没有大鱼大肉,但一定要有一碗白饭,这样才叫完整。
而作为可以自动、便捷烹煮米饭的产品,电饭煲自然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家电,从以前的弹簧式电饭煲到现在“十项全能”的智能电饭煲,电饭煲也在一直跟着时代发展。这里有一个热知识,虽然我们对于米饭的热爱毋庸置疑,但实际上,世界上的第一台电饭煲却是由日本发明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据媒体报道,作为推动电饭煲发展的先驱之一的松下公司却在近日表示,将于2023年6月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饭煲,并将把生产移交给中国工厂。此前,松下高管曾经表示,“中国市场的商品功能和价格竞争非常激烈。这个市场有大量企业诞生,同时又有大量企业被淘汰。”
从到日本抢购电饭煲,再到中国电饭煲迎头赶上,所谓风水轮流转,小唠今天就借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唠唠电饭煲的“前世今生”。
要谈到电饭煲的发展史,自然少不了这张图片,凭第一感觉,大家觉得它会是个啥?
没错,这个一眼看上去就是个木桶的东西,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世界第一台电饭煲。它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人井深大的东京通讯工程公司发明的,而井深大正是大名鼎鼎的索尼创始人之一。不过,虽然说它是电饭煲,但其实就是一个木桶装上了一个简易的发热装置。
据发明者井深大后来的回忆,用这个“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要不水分很大,要不就米粒碎裂,根本无法下咽。“我们无法把它做成一款成功的产品,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此,这款“电饭煲”并未投入市场,其原型则摆放在索尼档案馆收藏。
时间来到1955年,同是日企的东芝制作了带有定时功能的电饭煲,这也是世界上首台真正意义上实现量产的电饭煲。这款电饭煲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家里使用的双耳弹簧电饭煲,电饭煲分为内锅和外锅,前者装洗好的大米(适量水),后者则全部装水,等水完全烧干后电饭煲会自动停止加热,实现定时效果。
电饭煲很快受到市民们的欢迎,资料显示,一个月后东芝公司生产了20万个电饭锅。4年后,半数的日本家庭购置了这种锅。人们纷纷称赞,这个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耗费在煮饭上的时间和人力。而在中国,第一台类似原理的简易电饭煲——大名鼎鼎的三角牌电饭煲,也在1963年由广州轻工集团所生产。
东芝的成功很快带动了其他企业的热情。1960年,松下推出自动保温式电饭煲,这也是是第一台具有保温功能的电饭煲,也标志着电饭煲进入了电子控制时代。随后,松下便接过了电饭煲发展的接力棒,1972年,松下推出电子控制电饭煲;1979年,松下推出第一台微电脑控制电饭煲,可以自动控制火力大小;1985年,松下推出具有定时煮饭功能的电饭煲;1988年,松下研发推出第一台IH电饭煲,其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可以实现1300W的火力,电饭煲正式进入IH时代。
在海外市场,名声在外的日本电饭煲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当时,去日本旅游的消费者几乎人手一个电饭煲。《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就提到:“到日本旅游,顺手抱一只电饭煲回来,已是流行了一阵子的“时尚”了,前些年在东京的秋叶原,满大街都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我一度对此颇为不解,日本的电饭煲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向陪同的工程师请教了这个疑问。工程师迟疑了三秒钟,然后实诚地告诉我,日本电饭煲的内胆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创新,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会黏糊,真的不错,“有时候我们去日本,领导也会悄悄地让我们拎一两只回来。”
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电饭煲/马桶盖。”
事实上,我们看到,中国电饭煲的确做到了。随着九阳、美的、苏泊尔、格力等一众中国家电品牌不断发力,从开始的“借鉴”,到“弯道超车”,中国电饭煲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就完成了超越。数据显示,2018-2020年,我国出口电饭煲数量分别为5256.4万台、5261.43万台和4941.59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电饭煲出口国。
当然,不仅在产量上,在技术上,一众家电厂商也在不断精进,为我们带来了诸如球釜电饭煲、0涂层电饭煲等电饭煲新品,在美味、健康各方面更上一层楼;在日本、新加坡等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中国电饭煲也成为了各大卖场的主角。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下次选择电饭煲的时候,会选日本品牌还是中国品牌呢?当然,它们两者现在都可能是“中国制造”了。十块已到,咱们下次再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