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0日 星期五

日本学者这样看《庄子》与人工智能社会

——评《AI成神之日——人工智能的终极演变》

◆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蒋丰

日本学者这样看《庄子》与人工智能社会

只要回溯一下科技的发展历史,就不难看出,每一次扭转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科技成果出现时,人们都会将其崇视为“神”的。其后,当然就会出现一个“走下神坛”、普惠于民的阶段。当我拿到日本学者型企业家松本徹三著、旅日中国企业家张林峰译《AI成神之日——人工智能的终极演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一个扭转人类历史进程的全新科技时代正在匆匆降临。

关于AI——人工智能,目前坊间已经议论的太多了。人们对其有各种各样的憧憬与幻想,许多企业经营者认为AI的出现,会大幅降低人力成本,给因而负荷沉重的企业松绑减负,得以轻松前行。还有一些人认为,AI的出现,将使大量的劳动力失去职场,自己从此可能成为“不知所为的群体”。一种“AI威胁论”、甚至“AI会毁灭人类”的议论也在悄然出现。概括而言,人们对AI的到来,在心情上可谓是悲喜交加、敬畏叠交,在期待中有惶恐,在不安中有好奇。究其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对AI的不了解。

本书作者松本徹三曾任日本伊藤忠商社东京本社讯息通信事业部部长、伊藤忠商社美国公司高级副总经理、美国高通高级副总裁(负责亚太地区)兼日本高通董事长。2006年受孙正义之邀,担任软银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软银集团全球战略,55年间一直活跃在讯息通信事业第一线。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独特的经历和背景,作者颇具个性地分析了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相处的方式与方法,对未来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社会的社会模式做了独有见地的分析。

应该说,本书具有科普与科幻双轨并行的趋向。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正在向技术奇点迈进的AI”,解释了“AI是什么?”、“技术奇点是什么?”、“人脑的功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工智能今后的状态”、“人类应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奇点到达后的世界”。毫无疑问,这都是搅扰起读者内心阅读、求知欲望的话题。这其中,“技术奇点”,堪称一个新的词语。该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预言奇点的到来,将不亚于第二次宇宙大爆炸。”对于我这样的“科盲”者来说,隐隐地感到一种震撼。

第二章为“人类和‘神’”,讲述了“人类从太古时代就相信‘神’”、“宗教的变化”、“无神论的家谱”、“邪教的病理”、“作为社会规范的宗教”、“人工智能可以成为‘AI神’吗?”看着这样的小题目,读者或许就会想起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那个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也会想起牛顿晚年皈依宗教的故事。通常说来,我们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是无神论者,但是,牛顿等一些世界科学家的经历恰恰相反,这就让人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本书如果能够打破读者已经固定的一些思维,应该是作者感到最为快乐的。

第三章为“所有的‘人性的东西’”,具体讲述了“AI和人的差别”、“什么是‘爱’?什么是‘恨’?”“驱动人类的‘欲望’、“‘意志’是如何产生的?”“‘正义’的‘价值观’与‘信念’”“再度思考‘价值观’”、“主观和客观的意识”。从这些小题目来看,所讲述的内容既在AI之内,又跳出了AI范围,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当然,这里面也有读者极为困惑或者担心的问题,就是AI智能时代人的情感问题。对此,作者也做了明确的回答。

第四章为“面对AI的哲学”,分别讲述了“人,其实一直在‘哲学’”、“人性”、“人会慢慢从科技领域退出”、“最后留给人的‘哲学’和‘艺术’领域”、“AI可以作为‘神’出现,不可以作为‘恶魔’出现”、“AI所统治的社会”、“AI独立宣言(草案)”。在笔者看来,这章可谓本书的精彩之笔,因为作者在这里从哲学的角度拷问科技力量对人类未来的演变,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人工智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章为“后续发生的,后续应该发生的”,讲述了“坚信‘AI技术奇点的到来’”、“BS时代”、“BS后期时代”、“为了实现技术奇点必须实现解决的基本问题”、“AI系统开发的主导权竞争与国际政治”、“AS时代的到来”。而这些问题正是读者所忧虑、所迷茫、所渴望知晓的。

读完这部书,绝对不会有一种“又读了一本书的感觉”。掩卷回味,会有新的阅读冲动。因为我们对人工智能了解太少了。

最让我感怀的是,作者松本徹三在第三章“所有的‘人性的东西’”中专门引用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梦蝶”的内容,借以说明意识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如果对人来说,假如‘意识就是一切’,那么,‘无意识的存在’则是毫无异议的。”我想饶舌几句的是:日本战后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曾经痴迷中国的《庄子》;有着日本“国民作家”美誉的夏目漱石也深受中国《庄子》的影响;日本已故首相大平正芳更是把中国的《庄子》运用到治国之策。未来,《庄子》与智能社会还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也罢,人类也罢,无论怎样发展,最后的决定因素,都是——人脑!

记得2019年6月16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过一篇题为《美中领跑人工智能发展新指数》的文章,其中讲到“中国在基础研究、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数量等方面仍落后于美国。”那么,旅日中国企业家张林峰将这本书翻译出来、中国的清华大学将这本书出版出来,我以为就是为扭转这种“落后”贡献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华人为什么比欧美华人更热爱中国对中国更认同?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总理称其是最伟大的人物,为接待他打破这2条规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