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 星期三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对于每一代人来说都有属于每一代人独特的记忆,或许是人或许是物又或许只是一段模糊不清的记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份“独家的记忆”在很多时候会勾起一段段美好而又惬意,难忘而又深刻的时光。那么,说起邵逸夫你会想到什么?

打开手机地图,在中国的所有领土之上,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建筑以一个小圆点的形式出现,在这其中你会看见以“邵逸夫”或者“逸夫”这几个字命名的建筑,你再仔细地将这些建筑一点点地放大,会发现这些带有“逸夫”两个字的建筑大部分是学校,医院。在美国的旧金山,每一年的9月8日是“邵逸夫日”,在中国有一个被称为“东方的诺贝尔”的奖项,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十八届了,这个奖的名称叫“邵逸夫奖”。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每一个时代的人对于邵逸夫这几个字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圈层对于他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在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对于邵逸夫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50年代的人来说也许邵逸夫是“邵氏兄弟是天一公司”是中国影视的初期探索者;对于60到70年代的人来说,邵逸夫或许是在香港活跃的电影集团,在他的打造下胡蝶,阮玲玉,李丽华等影视明星红极一时;对于80到90年代的人来说,邵逸夫是香港无线电视也就是人们口中常常提起的TVB,是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是一部部精彩的剧集。

又或者对于商界来说邵逸夫的商业版图和他的商业头脑都是顶尖的水平;对于娱乐界来说,邵逸夫可能就是一个“造星工厂”;对于慈善界来说邵逸夫的善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他的名字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心。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不仅仅这些,在每个国家对于邵逸夫先生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邵逸夫”这个名字毫无疑问地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代表。

白手起家,填充中国影视的空白

邵逸夫出生在上个世纪初,1907年的上海。他的家庭在当时来说是属于富裕家庭,父亲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一名革命者,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染料店,属于传统的手工制造业,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兴办实业的风潮兴盛一时,在上海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当时的邵逸夫的父亲便在上海创立了自己的颜料公司,1910年的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邵家开的颜料公司生意也一路长虹。

这样红火的生意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对于颜料公司这样的不是人们生活必须要的东西,再加上外界的纷扰不断,对于邵家来说颜料公司的生意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1923年上海剧院因为经营得不恰当出现了问题,这时候的邵逸夫的父亲依旧选择将上海剧院经营出现问题的小剧院收购了下来,就在这个时候的邵家颜料公司也出现了问题,一段时间之后邵家的颜料公司逐渐没落,到了最后原本富裕的邵家就只剩下了上海的一栋旧房子和当初父亲收下的那个剧院了。

对于邵氏兄弟来说,做传统行业都不是自己先要走的方向,所以对于父亲留给他们的产业谁也没有继承,而是在新的领域又开创了自己的事业,首当其冲的就是邵家的大哥邵醉翁。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在中国早期的电影界,邵醉翁的名字绝对是人人都听过的,在邵氏兄弟的努力之下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后续又拍摄了《侠女李飞飞》等影片,也正是天一公司拍摄的《梁祝痛史》电影皇后胡蝶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

虽然天一公司一直在拍摄影片,但是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电影行业来自同行的打压也不断出现,对于天一公司来说最为明显,无奈之下的邵醉翁只好离开国内去往东南亚一带寻求更好的发展。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1926年,邵逸夫来到东南亚和自己的兄长一起在东南亚开始了邵氏兄弟的原始积累,1930年,经过兄弟四人的不断努力“邵氏兄弟公司”在东南亚正式的成立,经过奋斗邵氏兄弟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在整个东南亚开了上百家的电影放映场所和多家的娱乐场所。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外部因素是最为不可控的。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是不稳定的,世界局势纷繁复杂,战争有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在遭遇战争之前的邵氏兄弟遇到了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也几乎让邵氏兄弟就此消失在电影界,但是在邵逸夫的极力挽救之下这个时候的天一公司依靠一部有声电影触底反弹,成功地度过地度过了危机。虽然在经济危机的侵袭之下邵氏兄弟成功地逃过了一劫但面对战争,任何人都是无可奈何的。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原本在东南亚已经赫赫有名的邵氏兄弟也不得不再一次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别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邵逸夫通过对比世界各国的行业发展时发现,想要做好这个行业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样也必须依靠自己的文化,在每个国家都是这样,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如此。

1957年,这个时候已经五十岁的邵逸夫再次拾起利剑,重新出发,这一次的邵逸夫很显然成功了,他将目光投向当时的香港,这个特殊的城市在当时对于邵氏兄弟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地方。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1958年“邵氏兄弟”这个牌子被再一次地高高挂起。在香港邵逸夫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从这一年开始,从一片清水湾的一座荒山开始,一个庞大的影视基地或者说一个伟大的“造星工厂”就此诞生,而邵逸夫的电影之路也由此开始了。

对于如何发展这个由邵逸夫自己亲手打造的影视“帝国”,邵逸夫深知人才对于他创始初期的重要性,于是乎邵逸夫在这个时候广泛地吸收人才,启用新人,打造明星,同时也开始将各种不同的题材都纳入电影的剧本行列,各种著名的小说,武侠小说等。

对于这一时期的邵氏兄弟来说,影视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步入正轨,而这个在清水湾的荒山上的影视基地也被人称为“东方的好莱坞”。这一时期的邵氏集团开始初具规模,而邵逸夫的商业版图也才刚刚开始。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1967年,邵逸夫入股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是香港最为著名的电视剧电影制造基地,同时更是“明星的摇篮”在TVB对于演员来说就像是一个训练场,出了这个训练场接下来迎接你的就是闪光灯。

一直到现在,TVB一直都是香港重要的一部分,而由TVB出品的电视剧也是一部接着一部火爆整个香港甚至是整个中国,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等等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

对于邵逸夫来说,这一次的创业是成功的也是值得骄傲的,当一个个的角色在荧幕上出现,到影片结束时的片尾出现的制作公司赫然写着邵氏兄弟或者是TVB时,我想也一定会有人想起“邵逸夫”这个名字。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一见钟情,有人说他深情也有人说他薄义

在创业时不断受挫却愈战愈勇的邵逸夫,在情感之路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深情和无奈。邵逸夫的一生有过两位妻子,我想这两位妻子对于邵逸夫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邵逸夫的第一任妻子叫黄美珍,他们之间的故事浪漫而又心酸,她们的婚姻维持了整整五十年,黄美珍是新加坡人,她的父亲是新加坡的富商,而黄美珍是当时橡胶大王余东璇的女友,余东璇但是和邵逸夫是好友,在当时一个新加坡的剧院门口,邵逸夫第一次见到了黄美珍,在初次见到黄美珍的时候邵逸夫就对她一见钟情。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但当时的黄美珍还是余东璇的女友,所以对于邵逸夫来说这条追妻之路也是稍微有些漫长,对于黄美珍来说对于爱情她从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直到遇见了邵逸夫。

所幸的是,余东璇对于邵逸夫和黄美珍的感情表示“总不能让黄美珍一直陪我这个老头子吧。”在1937年,在得到余东璇的谅解后邵逸夫和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为此余东璇还特意送了五十万作为贺礼。

婚后的邵逸夫和黄美珍生活幸福,他们之间育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们的生活历经坎坷,也经历过风雨,在当时邵逸夫因为拍摄有关于日本的电影被日本宪兵抓进了监狱,这个时候的黄美珍对于入狱的邵逸夫也是不离不弃,她一边要想方设法的支撑丈夫一手创立的公司,同时还需要照顾孩子,甚至更多的是她还要一边托关系找到可以将邵逸夫救出来的方法。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这一段时间对于黄美珍来说无疑是黑暗的,生活的一切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头。但这些对于他们的感情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本以为他们会就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但是在1952年,对于邵逸夫来说他的身边从来就不缺美女,当然邵逸夫也说过“虽然风流,但不下流”。

1952年的邵逸夫结识了他后来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方逸华出生于1934年,那个时候的她是一个歌星,1952年两人相识于一个夜总会,方逸华很有经商的头脑,邵逸夫在看见她的时候就发现她的谈吐举止都是一个适合经商的人。

于是乎在他们相识不久后,邵逸夫便把方逸华带到了自己的邵氏集团里面工作,起初的方逸华只是在底层做一些工作随着能力的突出和受到邵逸夫的信任,她的职位也开始一路高升,到后来的方逸华甚至代替着邵逸夫执行着公司的事物,方逸华对于邵逸夫所下达的命令从来都是照做不误。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也正是这样,邵逸夫对于事业的执着甚至是自己的儿子被绑架了邵逸夫也只是说“要多少钱,我给你”,说完就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了,对于家庭渐渐地不上心加之方逸华的出现,逐渐让黄美珍感受到了不适感,没有过几年黄美珍就带着两个女儿去了美国,两个儿子也逐渐的开始疏远邵逸夫。

有人说邵逸夫薄情寡义,对于被绑架的儿子他轻描淡写,对于出走的妻子他毫无挽留,也有人说他深情,1987年在妻子黄美珍在美国逝世后,邵氏停工一年仪表悼念,甚至是在妻子逝世十年后他才娶了已经陪了他45年的方逸华。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薄情寡义也好,深情相许也好,对于邵逸夫来说都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的想法,他的内心或许也潜藏着对于妻子和孩子一些说不出来的话,他说“他不管孩子,他怕自己管不好,所以索性就让他们自己成长。”确实,邵逸夫的孩子们和邵逸夫其实是一样的,没有继承父亲的产业,自己在外打拼下属于自己的事业,邵逸夫对于孩子成长的缺失一直都在,但同样因为邵逸夫的不管,孩子也更加的独立。

慈善家,他的爱意蔓延至世界各地

在中国,有逸夫小学,逸夫图书馆,逸夫研究中心,逸夫医学研究中心等等建筑和机构,在美国,有邵逸夫日,在东南亚的电影界,邵逸夫这个名字异常响亮,在世界上,有比肩“诺贝尔奖”的“逸夫奖”。邵逸夫的慈善事业几乎遍布全世界。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成立,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开始向内地捐款,据统计显示邵逸夫平均每年都向内地捐款一亿元港币用于慈善和公益事业。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赠一亿港币,2010年玉树地震也是一亿元港币,2013年邵逸夫在浙江大学成立了邵逸夫医疗中心和医学研究中心。也是在这一年,雅安地震,捐款一亿元港币。

这些捐赠还有很多很多,对于邵逸夫来说这些源自他的爱国心,源自他的责任感,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香港回归,邵逸夫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每每提起“逸夫”这两个字,眼前闪过的就是一部部的电影和一个个孩子的笑容,邵逸夫的商业版图还在继续,邵逸夫的善举也一直都在延续。

“大善人”邵逸夫:原配一气之下出走美国,二妻助他打造商业帝国

2014年1月7日,107岁的邵逸夫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地逝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致电慰问邵逸夫先生的家人们。

从白手起家到影视“帝国”再到人人称赞的慈善家,邵逸夫的经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他的品质也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人虽去,楼还在,爱也还在延续。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私宅销量上升创两年新高,好势头将持续到年底

下一篇新闻

纳瓦罗,认为中国崛起是攻击性的,其制定的美国全面遏制中国方案能否成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