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4日 星期二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当年曾经海军实力名列世界第三,并拥有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的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其镇国之宝的战列舰大和只能以单程的油料进行自杀式冲击。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喜欢开一个苦涩玩笑:“为了石油去打仗,却又因为没有了石油而败战”。

1。日本本土有油田,开采技术落后,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根据日本石油会社20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料,把殖民地也包括在内的话,日本的石油矿区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石油在日本的领土上到处都有。但是,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只有本州岛西北部秋田、新泻、以及北海道一带。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此外,在桦太岛(库页岛,日占)的南部和台湾岛的中央山脉地区也开采石油。

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后,马上开始研究煤炭液化技术以期解决液体燃料问题,可惜技术和产量都没及时达到要求。日海军曾用东北页岩油代替石油重油来开动舰艇,但燃油器的喷嘴常常被渣滓堵塞。迫于压力,日抚顺页岩油厂负责人长谷川清二因此引咎自杀。

日本也尝试在东北勘探石油,那时的日本钻井深度不超过500米,而大庆油田的深度1500米到2000米,因而没能发现大庆油田。

后来日本引进了美国公司1500米钻井设备,由于采油理念的误导等各种因素,最终没有在大庆地区尝试1500米的勘探。

在1939年,日本的石油93%依靠进口,80%的进口石油来自美国,另外一部分则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

2。1939年日本最大的经济情报组织满铁调查部就日本石油战略问题写报告预警

报告提出警告说,日本的能源前景并不光明。

从30年代的技术水平来看,即使抚顺油页岩和合成燃料工业全部发动,一年的石油产量也不会超过10万吨。加上本土和北桦太的石油产量,估计日本的石油生产能力最高也就是达到每年67万吨。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巨大的缺口在和平时期日本可以依赖从英美荷三国的进口,但一旦日本与美国因中国问题而发生战争,则这个来源将立即中断。为此日本海军必须时刻准备,出兵南下夺取英荷婆罗洲油田。

3。1940年法国和荷兰失陷,夺取油田的机会来了

日本对婆罗洲油田的觊觎已久并且步步逼近。

1931年,日本政府开始谋求对石油工业建立控制权,打算租借英荷公司油田基地,英荷公司向来绅士风范,看在老客户的情分,不好意思拒绝,答应把作废的油田卖给日方,日方很懂,只有继续当客户的份儿。

荷兰对日本的羡慕嫉妒恨是有警觉的。对日本的狼子野心早有预防。荷属东印度卖给日本进口石油的二成,另外八成美国售予。

美国的态度是纠结的。供给的多了吧,日本实力壮大,有扩张的资本;供给的少了吧,担心日本狗急跳墙。比较妥善的方法,就是对其限制,在道义上禁止航空汽油供给。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1938年10月日军夺取广州,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了海南岛。之后,日本就加紧了控制越南的活动。越南成了日军在东南亚猎取的第一个目标。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的诺门罕战役,日关东军遭受苏军重创。日南进势力加强。

1940年5月荷兰本土沦陷,荷兰王室流亡英国,英美荷三国开始联合协防东南亚。

1940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舰队不返回美国西海岸,而是留驻珍珠港,实施对日威慑。

1940年6月,法国失陷,“维希法国”成为德国纳粹傀儡。

1940年6月12日英国与泰国在曼谷签署《英泰互不侵犯条约》。目的缓和中南半岛局势。

同日,泰国与日本签署了《日泰友好条约》。伴随着这一条约的签署日本势力开始在中南半岛的大力渗透,加强了南进的战略地位。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1940年7月20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但禁运品仅限于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铁矿、废铁等战略物资。 这却提醒了日本人,他们可能遭到美国的实质性禁运。

美国之所以对日本道义禁运是有多种原因的:

罗斯福的“先欧后亚"的政策,美国不想把关注的焦点从大西洋移到太平洋;再一个,距离新的一届总统选举只剩下一个月了,罗斯福不想招惹是非;美国的海军和陆军正在扩建,他们也不想和日本发生正面冲突。

1940年7月27日,即法国败降不久,日本大本营、政府内阁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此纲要敲定了南下政策。同时该政策的出台恰恰触犯了美国忍受的底线。

1940年7月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9月,纳粹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受到重创。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无奈地宣布: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海狮计划”彻底破产。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日本三签署《三国轴心协定》。德国纳粹在正面战场赢不下英国,于是使出外招,怂恿日本在英国的后院点火——侵占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削弱英国的经济实力——赢得正面战场上的优势。

日本对东南亚早已垂涎三尺。苏门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越南的大米、菲律宾的铁矿、马来亚的橡胶,这些都是日本需要的。

希特勒要求日军与东南亚英国势力范围驻扎的英军作战,英国的利益即将收为己有,日本正中下怀遥相呼应。

在希特勒的支持下,1940年9月日本胁迫法国签订军事协定,迫使法国维希贝当傀儡政权同意日军进入越南红河以北地区,并将河内、海防、金兰湾让给日本。日军实质性地完成占领中南半岛的第一步。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据相关资料,日军1940年当在越南强征大米46.8万吨。

1941年7月28日,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实行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纷纷效仿,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向日本的石油供应;8月荷兰流亡政府中止与日本的贸易协定,加入盟国的对日封锁,停止荷属东印度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在日本国会中,首相宣称这种情势无法忍受,全国的陆海军即将缺油。

由此,日本政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而制造的舆论。其中ABCD包围圈最典型。意为美(America)、英(Britain)、中(China)、荷(Dutch)四国形成包围圈,压迫日本。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

1941年10月18日,日本东条内阁成立。东条内阁上台后,推行全面的战争政策。

1941年11月5日,日本天皇批准了"南方综合作战计划"。

1941年11月下旬,日本已完成偷袭美国珍珠港作战准备,危机日益迫近,日美谈判处于破裂边缘。此时谈判已经完全成为掩护其战争意图的烟幕和争取时间的手段。

11月26日,经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批准,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交给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一份措词强硬的备忘录,即《赫尔备忘录》。

11月27日,日本当局经过讨论后认为:“赫尔备忘录”是对日本的最后通牒;日本不能接受“赫尔备忘录”;美国已下决心要同日本打仗。

事实上,在美国提出“赫尔备忘录”的当天,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海上编队就已经编队起航了。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而把战利品顺利运回日本,就必须扫除美国驻扎在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威胁。

日本无法消灭和占领美国,日本需要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做出让步。

4。拥有了梦寐的油田

1941年12月英属东印度婆罗洲的巴厘巴板,已经是个宏伟壮丽的石油港口。它的脚下是巨大的石油宝藏,地面之上皇家荷兰壳牌集团的一个大型石油炼油中心。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从1941年1 月中旬开始,随着日军的日益逼近,荷属东印度的油田和冶炼厂“沸腾”了。他们所做的工作相同,毁坏抽油设备,安置炸药炸毁油井和冶炼管道。

起初工作人员从产量最低的油井开始,但最终炸毁了所有油井。到最后把来不及运走的储藏石油也炸毁了。油罐场变成了一座地狱般的火焰山。

1941年寺内寿一任南方军总司令。从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统率25万日军5个月占领了东南亚全境,晋封元帅。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在东京,东条首相炫耀说:攻陷香港花了十八天,攻陷马尼拉二十六天,攻陷新加坡七十天。一种“胜利狂热”遍市全国。

日本人登陆之后,第一时间到达了婆罗洲巴厘巴板的壳牌石油公司、苏门答腊的标准-真空石油公司现场。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尽管东印度的工人努力毁坏,可是日本人看到东印度群岛上石油设施被破坏的范围和程度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日本人立即着手恢复东印度的石油工业。钻井队、炼油工人和设备纷纷涌现。在短期内,占本国石油工人总数70%的大约四千名油田工人乘船南下。结果令人惊异。在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军方曾计划在两年以内从东印度——被称为“南方战区”——取得足够的石油,以弥补缺额。这一目标已超额完成。

而且,在南方战区也不缺少石油。日本舰队可在当地随意加油。

在南方战区的整个工作竟获得如此成功,以致东条首相在1943年宣称,曾经促使日本扩张的石油问题已获解决。但东条未免言之过早。

由于日本的海运能力比较弱,这个缺陷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5。盟军为什么不用轰炸机轰炸日本掠夺的油田

(1)“杜立特空袭”分析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1942年4月18日空袭东京。16架B-25B米切尔陆基中型轰炸机尽管从大黄蜂号航母甲板上起飞,可是

无法在大黄蜂号航母上着舰,是轰炸结束之后继续向西飞往中国境内降落的。

空袭东京无疑是成功的,是特定环境氛围下的一次冒险的壮举。它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2)“1944年秋美军B—29轰炸机轰炸苏门答腊”分析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1944年4月,第1批B-29轰炸机进驻印度加尔各答美军基地,美军成立了第20轰炸机指挥部。1944年6月5日,B-29轰炸机进行了第1次作战试验,98架B-29前去轰炸了日军占领下的曼谷。1944年6月15日,92架B-29再次从加尔各答基地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九州岛。

1944年秋天,为了支援第三舰队,美军B—29轰炸机一直出击轰炸苏门答腊的首府巨港及其油田。虽然些超级空中堡垒的行动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通过评估功效与代价,很不相称。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分析、 结论:

1)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势头正盛,正在急于寻找美国航母舰队决战,美军无暇顾及东印度油田。

2)从战术手段上分析,距离遥远、目标分布散乱不适用与B-25、B-29轰炸,当然舰载轰炸机更难于完成此项任务。

3)即使轰炸摧毁设备一时,但是能够很快修复。

4)当地居民毕竟是荷属殖民居民,暂时被日统治,尽量避免遭炸弹伤害。

总之,从政治、军事意义上分析,远程轰炸被日占领的东印度油田,代价过高。潜艇守株待兔猎杀油轮成为最佳选择。

6。 扼住咽喉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令东条英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而且自始至终无法解决。得到石油容易,可是运到日本却成了难题。回日本的航线被封锁了。

日本的油轮是美国潜艇最喜欢袭击的目标。一艘油轮被击沉比造出容易得多。石油入不敷出每况愈下。1945年日本已经进口不到一滴油了。

日益严重的油荒越发明显地约束着日本的军事能力。在1944年6月的马利亚纳群岛战役中,日本战舰因为缺少石油而未能参加战斗。1944年,日本飞行员的训练从认为必须完成的60小时减少到30小时。

随着时石油短缺情况的进一步恶化,航空训练干脆免了。航空油的原料只剩下松脂,而且炼成的燃油越来越多的掺杂酒精。劣质性的燃料,缺乏训练的飞行员,未经核验的飞机,使日军飞机从一个基地转向另一个基地就损失其中的40%。

盟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美潜艇猎杀日油轮:为啥不摧毁油田源头?

日本尝试过各种运油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建立护航队,美军破译通信密码;借鉴偷运毒品方法匿藏又是杯水车薪;水下拖曳橡皮油罐更是掩耳盗铃。在绝望中,日本人甚至想用他们自己的潜艇来运输石油。

1945年以后,日本大本营把秘密储藏的油料用之于单程自杀袭击了。

日本没有制造油轮的原材料了,没有油轮运油了,美军潜艇当然也就没有猎杀目标了。估计那时东印度的石油也该停产了,因为供过于求。

禁运就像一套绞索,而日本的国力就是套中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直到不再折腾为止。此现象被一批日本经济学家称之为“对日本战时经济的致命打击”。

上一篇新闻

十九世纪英国金融业的发展,英国殖民掠夺的方式是怎样的?

下一篇新闻

土豪国拥有最先进的F-16,然而美国自己却没有装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