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德意日”后才发现下不了船,无法回头的日本走进死胡同
欧洲人认为,二战的开端是希特勒攻打波兰;
美国人认为,二战的起点却是珍珠港被偷袭。
按理说一般人干不出这事,日本咋想的?另外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而德国是战败国,他们怎么凑在一块了?
一切还要从日本在“巴黎和会”丢了面子开始说起。
巴黎和会的插曲
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和日本都参与了巴黎和会,区别是:参与的所有国家中中有五个被称为“五强”——美英法意日。
五强自己有个VIP包间,而日本代表作为五强的唯一黄种人,自豪感爆棚。
太自豪了就容易嘚瑟,恨不得拎着LV包,戴着大金链子横着走。
到了VIP包房才发现,人家用英语和法语就能解决问题,自己带的翻译水平又有限,第一天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第二天,另外四强自己单独开了新的VIP包间,日本人很受伤:“这是为啥捏?”
对方说了:“我们聊得好好的,就你整个翻译耽误事!你还是个黄种人,你还不是基督徒,你还各种问题多……”
日本表示很难过:“宝宝就此被冷落。”气愤地扯掉金链子,摔了LV包包!
日本突然想起去年的事,1918年威尔逊曾经提出“十四条”,主要是说“帝国主义”到头啦,我们以后要联合起来搞搞民族主义,最好有个“国联”可以作为大家后盾。
日本顿时一头大汗:“纳尼?!我这砍刀都准备好了,你们咋又吃斋念佛啦?”
列强们说:“那必须滴!与时俱进嘛,别老整天打打杀杀的。”
日本还不死心:“那你们过去占领的殖民地,退回各民族不?”
列强们脑袋像个拨浪鼓:“那可不行。”
翻开这些旧账,日本人决心撕开伤口,在后来的集体会议上提到青岛:“德国兄弟,把你们占领的青岛给我呗?”
这让中国代表团怒不可遏,当场就和日本干起嘴仗,最终德国把青岛给了日本,两个东亚国家梁子更深了。
日本窘境的开始
江户时期的武士成了落寞的贵族,脖子梗直,肚里空空。天皇利用武士的不满架空了幕府,随即实施了普选权,完善议会与内阁。
获得新生的武士在内阁待不住,他们更希望征战四方,这便是日本陆军的最早雏形。
日本陆军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效忠天皇,那些看着不顺眼的文官,可以直接宰了。
其结果就是内阁不敢发表意见,只能听着陆军的安排,表面的普选权变成了天皇和陆军的把戏。
1929年日本受大萧条的影响,全国经济直线下滑,当时有上百万的日本沦为妓女下南洋淘金。
家里只有儿子的怎么办,干脆送去殖民地混口饭,其实就是送到朝鲜和中国大连,这就是日后的“关东军”。
这些出身底层的农家子弟憎恨自己的出身,他们更忘不了在南洋被糟蹋的姐姐和妹妹,这帮人准备摆脱天皇的控制,开始参与谋划伪满政府。
关东军嚣张至极
当时的美国也处在大萧条阶段,对“占领东北”持观望态度;
那个所谓的“国联”主要是英法做主,他们倒是希望日本控制中原,免得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总被惦记。
本来就不把天皇放在眼里的关东军军部,将东北和内蒙作为自己的战区,计划驱逐中国军队。
国联实在装不过去了,假模假样地过来干涉。关东军一不做二不休,抢在1932年3月1日成立伪满政权。
1933年一月,希特勒正式登上舞台,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德国,而中日的紧张关系则无人问津。
蒋介石与日本被迫签订了《塘沽协议》,双方认定以长城作为统辖范围的分野。表面上看是停战协定,实则变相认定了东北沦为牺牲品。
得到东三省和内蒙以后,日本终于回过头来顾及国际形势,与此同时在政治体系中分成了两派。
A派倾向于继续北上,目的就是攻打苏联;
B派更讨厌英美的国际秩序,想把西方列强赶出亚洲,自己做老大。
过于激进的A派准备扫清B派,却因走漏风声反倒被B派扫地出门。
B派就是在后面兴风作浪的主要军部势力,他们在吸收了A派的思想后,也认为牵制苏联是有必要的。
最后决定陆军负责搞定苏联,海军负责搞定南面的英美,胃口之大可以吞象。
当官的脑子糊涂,那才是祸国殃民
1937年六月,一位重量级的“糊涂首相”登场了,他就是近卫文麿(mǒ)。
这位出身贵族的首相一上台就表现出了眼高手低的特质,而且还特别自负。
他知道自己调动不了东北的军部,就唱着高调声称“要打持久战”,并从本土调拨了三个师团进驻华北。
蒋介石当然不信任北平自治政府能解决问题,他决定从南京政府调动部队北上,也给日军一个威慑。
双方一交手便停不下来,直到中国东部大部分城市归于敌人,甚至广州也丢掉了。
近卫文麿
打到广州以后,着急的还有英美,因为日军几近触及到英美东南亚的殖民地。
南京事件发生以后,全球都在谴责日方,尤其是美国民众。大部分民众都希望美国莫管欧洲,但是要严惩日本的兽行。
罗斯福更看重利益,只是表面做了一个“隔空演说”,不仅如此还解禁了日本的海运。
只是他永远想不到,用美国的石油、钢铁、物品资源造出来的子弹,不仅伤害了中国,也殃及了自己。
日本在华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虽然美国民间成立了“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但罗斯福仍然熟视无睹。
华北之战让蒋介石明白再打下去会更惨,借此机会,日本陆军逼迫蒋介石承认华北与华中属于“非军事区”,同时要求承认满洲。
蒋介石要是承认了,自己将被国人唾骂,而且位子也保不住,他选择了保留意见。
近卫文磨说:“那好吧,我们不再承认蒋介石政府,我们扶持汪精卫。”
他自以为很聪明,可是在今后的政治谈判上,如果不承认蒋介石,难道和汪精卫去谈判吗?
从此,日本在中国越陷越深……
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署让英法长舒一口气,他们以为安稳住了希特勒,现在终于有时间转向日本了。
英美荷法在东南亚都有殖民地,便找出一堆理由声讨日本。他们知道当时的日本即自卑又虚荣,从当年巴黎和会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有三个选择,正常人会怎么选呢?
第一, 屈从于英美,从中国撤军。天皇选了这一条,他认为英美惹不起,但是关东军不干,坚持要留住伪满;
第二, 坚持北上,攻打苏联。罗斯福喜欢这个结果,他之所以支持日本物资供应,就想看到日本与苏联互掐,这份私心就在此处;
第三, 坚持南下,与英、美、荷、法、中为敌。 知道结果的朋友都笑了,日本恰恰选了这一条。
“神操作”让人哭笑不得
日本选择了与大多数人为敌,原因就是德国在这个多事之秋,突然宣布要与日本结盟。
日本在对华问题上迟迟没有结果,而德国的橄榄枝让他们信心倍增。
幸福来得太突然,日本脑洞大开建议把意大利也拉进来,形成德意日的轴心国局面。
然而,希特勒只说了前一半,后一半却没说。希特勒特别希望日本在中国折腾,这样美国就要不断给日本输血,以达到牵制苏联的目的。只要美国投入精力,德国就可以对英国开刀。
这盘大旗日本当局看不懂,自卑的小心思掩盖了理智,又演变成不切实际的傲慢。
日本现在就想着和德国一起大战苏联,笑容还未收起,德国就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一脸惊愕的日本当局,有内阁开始辞职,走时撂下一句话:“欧洲,发生了难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牌桌上都是老油条,刚学会打牌的人也敢上桌?下桌的才是聪明人,没下桌的只能变成猎物。
到了1939年7月,罗斯福终于抵不过民众的压力,废除了美日通商条约,六个月后正式生效。
这件事意味着,只要到了1940年初,美国所有对日物资供应,都将立即停止。
这导致了日本只能去抢夺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石油,日本认为德国是一棵大树,他们继续“脑洞大开”,提出“德意日苏”的天真计划。
原因也不复杂,你德国不是和苏联“互不侵犯”了吗,那就干脆结盟,先把英美干倒再说!
日本的私心非常明显,把西方列强赶出亚洲,继续做亚洲老大的美梦。
所以日本外相松冈立即访德访苏,张罗成立四国联盟。
人算不如天算,联盟大计就差一步
1940年,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已经写信给斯大林了,希望大家一起玩耍。
里宾特洛甫
唯独那个日本天皇心有余悸:“英美招惹不得啊,你们都省省吧,善哉善哉。”
但是近卫文麿却坚持对抗英美,这倒是合了军部的心意,一个字:干!
万事俱备,只差签字,苏联在签字之前突发奇想:“干脆把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也拉上吧!”
一句话让希特勒变了脸:“作甚?你还想带着土耳其进出地中海不成?都疯了心了吧?”
希特勒又沉默了,近卫文磨当然一无所知,人家还为四国联盟跑前跑后地忙活着。
不仅如此,日方还和苏联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下好了,近卫文磨长舒一口气。
去除苏联暂时的威胁,日本终于可以安心南下了,近卫文磨打开香槟喝了起来。
这口香槟还没咽下去就喷了出来,前方出来消息:希特勒和苏联开打了!
日方的外务大臣忙活了这么久,庆功宴还没准备,斯大林就和希特勒撕吧上了。
朋友都哪里去了?
日本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没有朋友了:
一、自己不是德国的朋友,只是一枚棋子;
二、自己和苏联互不侵犯,意味着双方并非朋友,而且这次日本不能帮着德国打苏联了;
三、与德国的结盟就等于对英美的宣战,况且美国已经停止资源输送;
四、中国华北的问题还未解决,日本感觉自己无法自拔。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日本决定梗着脖子和美国谈判:
“中国的事您别管也别帮,我们亚洲人的事,自己看着办;
东亚那边,您也别建机场了,尤其是别建军事基地;
咱们恢复之前的贸易吧!
如果您做到了,我们愿意在25年内从中南半岛地撤军!”
美英抠抠耳朵表示惊讶:“What?我听错了吗?您是谁啊,脸这么大?到底谁求谁啊?”
美方联合中方一致口径:“从中国全部撤军,立刻!现在!”
罗斯福
日方还在纠结:“满洲是我们打下来的,对了,还有内蒙和华北,那是我们谈下来的。”
这是一个根本谈不拢的方案,双方没有交集,就在此时日本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
天皇依然认为要和英美统一战线,此时军部也这么认为,所以对手只能是苏联。
但是陆军耍滑头说等德苏打完,看看形势再说。海军等不了:“还等啥?美国断粮以后,石油只够四个月的储备了。”
现在,要么和美国鱼死网破,要么去印尼抢点石油。
珍珠港成了替罪羊
被逼无奈之下,日本海军最终决定部署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彻底决裂;
陆军准备南下,顺便将泰国和缅甸拿下来。
虽然近卫和松冈极力劝阻,但军部决心已下,谁也拦不住了。
绝望之际,近卫文磨发声要与罗斯福对话,可是国务卿赫尔出来阻拦。
赫尔思维清晰地说:“近卫文磨不要空谈,好歹拿出个整改方案吧?你从中国撤军了吗?还是等着对方投降以后,将85万大军全部南下啊?”
赫尔
近卫文磨没法回答,军部已经开启自动模式,佛挡杀佛啊!就这样,近卫下岗了,接任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东条英机。
从1941年10月17号东条英机组阁算起,离突袭珍珠港的计划还有不到两个月。东条是陆军出身,他当然也支持南下。
这下可好了,连内阁都成了军部的人。天皇急了眼,只能摊牌:“白痴,我这个天皇完了,你陆军就能好的了?你们啥也不是啊!”
东条缓过神来,同意再次与美国谈判,这次他退了一步:“除了满洲,我们都不要了!”
十年弹指一挥间,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日本拿出了吃奶的劲头,一句话回到了十年前。
东条英机
东条以为这次可以成交了,可惜再次失败
第一,陆军已经调动起来,惯性使然无法刹车。海军的山本五十六明知山有虎,迫于诸多客观条件与外界的压力,横下一条心准备“豪赌珍珠港”,这算不算“最不坏”的下策呢?
再说苏德这一战的双方不管谁胜利,都要休养生息起码五年。这边炸完美国,再把东南亚占了,实力就会此消彼长。
第二,罗斯福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想一直拖着日本,拖到海军的石油用完。所以罗斯福用了缓兵之计:“中国的事我们不管了,你们在中南半岛等地只有两万五千兵力,只要别在东南亚搞事情,三个月后我再给你们石油,好好等着!”
丘吉尔马上不干了:“香港和新加坡怎么办?就算我都不要了,也没这么干的!”罗斯福即考虑到其他各方面,也考虑到不要和老伙计结梁子,便撤回了协议。
这次天皇和东条英机都急眼了:“哎呀呵!这是要开撕吗!明摆着要拖死我!”
日本已经无路可退,在中国的战斗已经扰乱了他们的心智,美国的拒绝又是釜底抽薪,珍珠港离危险越来越近……
希望和您一起每天都有进步!本站文章为@骁寒立场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络必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