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德国、新加坡分别是怎么解决住房问题的?
全世界解决住房问题一共有三种模式:美国的模式、新加坡的模式、德国的模式。那么这些模式说的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新加坡模式
再说新加坡的模式是,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它的这个政策也坚持一两代人了,大家预期形成了。从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该进组屋系统,还是进私人房地产系统。如果是普通上班的,那肯定进组屋系统,预期非常稳定,而且不改变。如果是新加坡人,选择冒险创业,在外边折腾了。把组屋卖了弄点钱创业。创业失败了想再回组屋系统,不行,回不来了。所以为什么新加坡人不太敢创业?他失去了既得利益就回不来了。所以为什么说新加坡人的眼神都不漂移?他没法漂移,他啥事都确定。
美国模式
美国不是这样,人民群众就是市场,随便折腾。创业失败了,到时候再去打工,反正还得贷款买房,无所谓。所以美国是单行线、双行线,有 one way,一条线,也可以来回,U-Turn,再回来,美国是很多选择。美国的模式是市场解决一切,主要靠市场。
中国模式
中国的住房政策,中国的经济政策,在房地产方面经常摇摆,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经常会变化,拧麻花一样。比如说,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就比较看重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拉动需求的政策就特别多,去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么刺激以后,房地产上去了,房价高了,大家嚷嚷,然后又觉得这还得考虑住房。不光是经济增长,还有一个社会的基本保障,还需要照顾到公平,于是就开始调整。9070 政策、公租房、廉租房……这条系列,在房地产领域里面一直摇摆。经济好的时候,我们就强调公平,政策里头都是强调低收入人群要解决住的问题。经济稍微不好,就把房地产放开,让它带动增长。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的眼神是漂移的、张望的、充满了渴望和迷茫的?就是有太多可能性了,在住房上,现在的年轻人,你也不好判断,到底是买,还是租?我们在58同城这个代表性的大型房产交易平台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个城市的房价,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在5-10万左右,下面三四线城市基本也在1-3万上下浮动,我们的选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就感觉中国目前的「房住不炒」政策是着眼于公平的一个政策,但是要长期。一旦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咱就把和它相抵触的政策都收了。就用这一个政策,坚持一代人两代人,问题就一定解决了。无论哪个政策,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地球上没有一种政策、一种体制是完美的,但是坚持持久的政策,是能带来社会安定的。哪怕一个坏的政策,坚持 100 年大家都形成习惯,也就这样了。一代人的预期形成了。相信那时候真正能做到人人有房住,所有人不会为住房而苦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