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亚太行再强调“印太”概念,美国新亚洲战略呼之欲出?
10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伊始,就突然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让亚太诸国对特朗普在“美国优先”口号下所展现出的孤立主义倾向充满忧虑。执政近一年之后,特朗普的亚洲政策似乎已经若隐若现。而11月5日开始的特朗普首次亚太之行,成了外界窥视特朗普亚洲政策的一个绝佳机会。
一方面,特朗普在亚洲各国继续强调着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似乎这个以“印太”为名的新的亚洲战略已经呼之欲出,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这战略的确切内涵。
另一方面,特朗普仍然在批评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坚持缔结双边贸易协议,而绝不会“再进入一个困住我们双手,牺牲我们主权,努力做一些看上去有意义但实际是不可行事情的大型协定。”
如果特朗普真的有一个清晰的亚洲政策,那么他的亚洲政策中的安全政策与经济政策似乎并不协调。一些人认为,特朗普在这个地区的政策其实就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另一些特朗普的批评者怀疑,特朗普在退出TPP之后根本没有明确的亚洲政策。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3日,菲律宾马尼拉,东盟峰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双边会晤。视觉中国 图
特朗普提出亚洲新政策?
此次亚洲访问之前,有华盛顿观察人士称,特朗普可能会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阐述他的新亚洲政策。11月10日,“印度洋-太平洋”成了特朗普在越南岘港演讲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今天我在这里提供一种新的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共同工作,在所有印度太平洋国家中加强友谊和商务的联系,来共同推进我们的繁荣和安全。”11月10日,特朗普在APEC会议上说,“在这个伙伴关系的中心,我们寻找基于公正和互惠基础上的坚实的贸易关系。”
11月10日,特朗普在APEC演讲中表示,愿意“同所有愿意成为我们伙伴,愿意遵守公正和互惠贸易原则的印度太平洋国家缔结双边贸易协定。”但是不会“再进入一个困住我们双手,牺牲我们主权,努力做一些看上去有意义但实际是不可行事情的大型协定。”
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高级主任帕特里克·M·克罗宁(Patrick M. Cronin)11月11日在《外交官》(THE DIPLOMAT)杂志撰文指出,特朗普的亚洲五国之行标志着美国“后转向亚洲”战略的开始。
克罗宁说,通过一系列峰会和演讲,特朗普阐述了他对于保持这片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广袤的繁荣之地的和平更加广泛的观点。而特朗普在岘港的演讲阐述了美国政府新的亚洲政策。
克罗宁此前表示,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核心是与中国的长期性战略竞争,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主旨是,在以往美国政府维持与深化像与韩国和日本这些我们最好、最强劲的同盟关系的基础上,把它们扩展到新的伙伴,尤其是印度,因此称为印度-太平洋战略,并试图通过长期的竞争和平衡力来应对亚洲出现的权力扩散。
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雷爱华(Ivan Rasmussen)日前对澎湃新闻表示,特朗普的战略可能会聚焦于经济问题上。但是鉴于特朗普对军事力量也很感兴趣,他也很乐意听取身边将军的建议,所以不应忽视其中可能的安全因素。
雷爱华认为,特朗普战略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转变就是从多边体系向双边体系的转变。雷爱华指出,美国传统上倾向依靠多边机制和强大盟友支持的多边体系,而特朗普和政府中的许多人更倾向于关注双边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特朗普上任不久就宣布退出了TPP,目前也在就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重新谈判。
“印太”取代“亚太”
自从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首先提出“自由而开放的印太”这一概念后,美国政府就开始使用“印太”的说法取代“亚太”。
在这场题为“定义下个世纪的美印关系”的演讲中,蒂勒森称,包括整个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国家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将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部分。蒂勒森说,美国需要加强与印度合作,以确保印太地区是一个日益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地方,以使它不成为一个混乱、冲突和掠夺式经济的地方。
就在特朗普出访亚洲前夕,白宫国家安全助理麦克马斯特(Herbert R McMaster)也明确表示,特朗普此行着眼的三大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建设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
美国政府已经在这一地区展开了密集的外交活动。在蒂勒森阐述完“自由而开放的印太”的概念不久,从10月20日到26日,他就沿着印度洋的北缘展开访问,从沙特、卡塔尔到阿富汗和伊拉克,再到巴基斯坦和印度。而国防部长马蒂斯则从23日开始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以来,又先后造访了泰国与韩国。
这是一场连横合纵式的外交:一个是从中东到南亚,一个是从东南亚到东北亚,两人的行程几乎走遍了亚欧大陆南部和东部边缘所有地区,其中贯穿了多个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
“马蒂斯首次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特朗普有意利用这种高规格的方式凸显自己对于本地区的重视。他试图传递的信号是:美国不会离开亚太。”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日前对澎湃新闻说。
10月25日,访问美国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席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活动时表示,他认为特朗普政府仍然在发展美国的亚洲政策。李显龙透露,此次和美国多名部长会面时,他们也表示,当前美国没有和亚洲脱离接触。尽管如此,美方官员表示,美国在考虑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展开接触。
11月10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称,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国家战略安全报告,今年年内或将公布,而其中关于亚太的部分就写进了“印太战略”。这一报告起草工作由美国国防部在进行。
“印太战略”并非新概念
尽管特朗普政府竭力避免使用过去“亚太”的概念,但有美国专家指出,所谓的“印太战略”并非什么新鲜概念,也没有跳出美国与亚洲接触的传统框架。
雷爱华对澎湃新闻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创造了一个新的名字,但是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政策具体是什么。雷爱华暗示,特朗普与奥巴马的亚太政策可能并没有太大区别。“‘转向亚洲’作为一个政策名称已经结束,但是可能并不意味着政策本身的结束。”
吴心伯也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在某种意义上与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在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监视中国的海上活动,以及在战略上加强对中国的制衡。
吴心伯指出,蒂勒森10月18日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讲话,已经透露出这一战略。蒂勒森说,一方面强调需要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另一方面指责中国在该地区采取所谓的“掠夺式经济”。
“实际在某种意义上,今年夏天印度跟中国(在洞朗)的对峙提高了它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这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是有帮助的,”吴心伯指出,“特朗普有可能把对华政策上升到更大的框架。”
据美国媒体报道,而就在特朗普访问日本期间,11月5日,一位匿名的白宫官员则否认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
雷爱华教授也表示,他不认为美国会在自己的政策中利用印度来对抗或者遏制中国。实际上,美国希望以更加深入的方式与这些地区经济崛起的国家进行接触。
蒂勒森的亚洲之行始于中东,收笔却是在印度。蒂勒森对印度的访问距离马蒂斯对印度的访问不足一月,9月,蒂勒森刚刚完成了对印度的首次访问,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内阁成员首次访问印度。在实际安全与防务合作层面,早在印度总理莫迪今年6月访问美国的时候,美印就再次确认了印度作为美国“重大防务合作伙伴”地位。
“四国联盟”无法遏制中国
《朝日新闻》11月3日报道称,“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构想,是以美印日澳四个盟国为中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谋求构建基于航行自由、法治、公正自由互惠贸易的开放秩序的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务院13日发表声明称,美日印澳当日在马尼拉就“印度洋-太平洋”问题进行了磋商。美国国务院声明说,四方讨论了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繁荣与安全的共同愿景。四方承诺深化合作,将继续讨论加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
实际上,蒂勒森10月18日的演讲中,就透露了未来以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四国为首的本地区安全架构以及“大亚太”或者说是印太的构思。10月26日,蒂勒森在访印期间建议,美印在南亚及亚太地区共同建设道路和港口。蒂勒森甚至还建议,共同建设一条连接孟加拉国和阿富汗的道路,以便巴基斯坦也能加入到该项目中。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0月25日也表示,希望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建立首脑级别战略对话,以亚洲的南海经印度洋至非洲这一地带为中心,共同推动在该地区的自由贸易及防卫合作。
正如许多专家指出的,这个“四国联盟”的构想实际上最早源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07年,安倍晋三倡议美日印澳四国举行四边安全对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次有关国家又试图炒作这个所谓的“四国联盟”,当然有针对中国的层面。特别是在他们看来,中国崛起以后会对地区形势带来一些重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现在没有任何机制、任何联盟,可以遏制中国。
阮宗泽说,四国表面上团结,但是各自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很难说他们完全一条心,只是偶尔针对中国而走在一起,这四国可以说“同床异梦”。
11月6日,特朗普访问日本期间一边强调美日同盟的牢固,展现美日团结。另一方面,特朗普却对美日贸易表达不满,抱怨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不够公平、不够开放。10日,在岘港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时,特朗普也再次喊出“美国第一”的口号。
而对于印度和澳大利亚,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何谙锐(Eric Hundman)指出,印度相对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角色。而在澳大利亚,还有很多人希望与亚洲,特别是东亚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