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4日 星期六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在马来半岛南端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段狭窄的海峡——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是世界最著名的海上交通咽喉之一,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到达印度洋的船只就必须要经过该海峡了。每年,大约有10万艘船只从这里经过此地,海峡旁边的新加坡就利用交通优势打造成为了世界性的大港口。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然而,从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再进入南海的航道相对还是绕路了。人们观察地形就发现,在泰国南部有一段克拉地峡,其最窄处仅为56公里。如果在这里开凿一条运河,就能够沟通泰国湾和安达曼海。如此,从印度洋到南海的航程可以缩短1200公里左右,大量的船只就很可能抛弃马六甲海峡而选择走克拉运河,泰国也可以从中得到大笔的过路费,并带动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

早在17世纪,泰国就已经出现了开凿运河的设想。在近代,泰国的拉玛五世(1868—1910年)曾经提出了开凿运河的计划,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薄弱而没有进行。到了二战时期,日本也提出了开凿运河的计划,但是还未实施,日本就战败了。二战结束后,泰国国内依然人提出开凿运河,但是一直没有得以推行。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从技术上来说,开凿一条地峡运河早已不是什么难事,早在百年前,人类就开凿了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从资金上来说,泰国的经济发展在东南亚算比较好的,是可以拿出资金修建的。况且开凿运河还能够带动国内生产,提高就业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运转。就算没有资金,泰国也可以和周边国家进行合作。那么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动工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担心分裂。泰国南部地区是穆斯林聚居区,这里原本不属于泰国土地。二战时期,泰国投入到了日本这一方,日本一高兴,就将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土地划给了泰国,也就是今天克拉地峡以南地区。后来泰国眼看日本即将战败,又立马倒向同盟国,如此才免去了国际法庭的追究。而日本划给泰国的土地,却依然保留在泰国了。但是该地区一直都有独立的倾向,他们对泰国缺乏认同感。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泰国地图

也有人认为:开凿一条运河,反而带动了南部地区发展,有利于加强地峡地区民族的认同。如果在运河上修上桥梁,也就是十分完美了。但是对于这件事,泰国可不敢轻易冒险,毕竟还是有前车之鉴的,这个前车之鉴就是巴拿马的独立。

原本巴拿马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当时,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美国人非常渴望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于是美国就在巴拿马地区搞经济渗透,并试图拿下运河的开凿权。而哥伦比亚认为美国根本没有开凿运河的诚意,只是想借开凿运河来控制哥伦比亚的经济,于是就和法国谈判。1882年,法国正式开工巴拿马运河,不过很快就失败了,因为这里的地形远比苏伊士地峡复杂,当然也有美国的阻拦。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1889年,法国洋际运河公司宣告破产,运河成为了烂尾工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用尽各种方法试图控制运河的开凿权,但是都被哥伦比亚拒绝。这时候,美国人就用上非常阴险的一招,让巴拿马独立。1903年,在美国的支持,巴拿马搞起了独立运动,哥伦比亚的军队来镇压,被美国海军阻止。随后,巴拿马宣布独立,美国则第一个承认。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巴拿马独立后,美国顺利地拿下了运河开凿权,并且签下了美国永久控制运河的权力。之后,美国全面进入了运河的开凿工作。1920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运河开通后,美国东西海岸的交通更加方便了,这也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对运河区的控制,美国在此设立南方司令部和14个军事基地。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一直到1999年才结束。

哥伦比亚的教训真够惨烈的,不仅没有收到过路费,连国家都搞分裂了。试想,如果泰国开凿运河,那么世界主要的大国就会参与到竞争中来,而没有拿下项目的大国就有可能从中作梗,支持克拉地峡一带的分裂势力,再次上演巴拿马的故事,最终控制运河。如此,泰国就损失大了。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当然,东亚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希望克拉运河能够开凿的,如此就不必依赖于马六甲海峡,在航运上还能节约时间和运费,何乐而不为呢?对于中国来说,克拉运河的开通能够打破马六甲的困局吗?我认为这是不能的,因为克拉运河开通后,船只还是会经过印度的安达曼海区域,这里是印度尼科巴群岛的控制范围。而且,附近还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因此,想要打破马六甲困局,必须还得靠自身的实力,而不是寄望于哪一条运河。

泰国为什么迟迟不开凿克拉运河?哥伦比亚的教训足以让人胆寒

上一篇新闻

泰国为何不在最窄的克拉地峡开凿运河,取代马六甲海峡?

下一篇新闻

ofo在新加坡挖矿?骑行可获得GSE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