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 星期三

调查:新加坡家长培养孩子学双语 有“心”无“力”

调查:新加坡家长培养孩子学双语 有“心”无“力”

林子杭(右二)和姐姐林子暄在双语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父亲林俊雄(左一)和母亲杨慧卿(右一)考虑到本地以英语为主流用语,因此积极通过华文图书和有声书,加强孩子的华文学习。(新加坡《联合早报》/伍书永 摄)

中国侨网12月2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文称,调查发现,在新加坡,年轻家长尽管认同学习华文的重要性,但对营造双语学习环境的决心却容易动摇。尤其在孩子升上小学后,部分家长因过度重视孩子成绩,导致他们减少以华语同孩子沟通,担心妨碍孩子的英文学习

原文摘编如下:

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助理主任兼中文系主任胡月宝,以个人名义同一家学前中心合作,就78名华族家长对孩子双语学习的态度,进行一项试验性调查后,做了上述观察。

部分家长因过度重视成绩减少同孩子说华语

调查发现,年轻家长尽管认同学习华文的重要,对营造双语学习环境的决心却容易动摇。尤其在孩子升上小学后,部分家长因过度重视孩子成绩,以及对语言学习存有误解等因素,导致他们减少以华语同孩子沟通,担心妨碍孩子的英文学习。

调查在2014年至2015年展开,胡月宝曾在今年第六届母语学习论坛上分享调查结果。

受访家长年龄45岁以下,多数在本地完成至少10年双语教育,有至少一个孩子就读幼儿园或小学。调查通过问卷、一对一面谈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反馈。

几乎所有家长自认能说双语,显示他们具备营造双语学习环境的条件。多达七至八成表示,学华语对华人身份认同、传统价值观传承很重要。

持有务实心态的家长也不少,近六成认为,随着中国崛起,学好华语能让孩子在未来经济占优势。

然而,他们的实际行为,却同对待双语学习的积极态度相抵触。

与配偶讲华语比率较高 家长与孩子却倾向讲英语

这项允许多选项作答的问卷调查显示,同配偶沟通时,53.1%家长表示会说英语,63.1%表示会说华语,但同孩子沟通时,89.2%家长使用英语,使用华语的有63.1%。这显示,能同配偶说华语的受访者尽管占稍微多数,但同孩子沟通时,却有更多倾向说英语。

胡月宝受访时认为,新加坡双语环境是存在的,对培养双语儿童也有巨大潜能。

“关键是大家说还是不说……相对于单语社会,我国双语政策是相当成功的,重点不在于学校的教学,而是整个社会对语言的观念要如何转变。”

不少家长透露,他们尝试营造双语环境,例如,由父亲负责同孩子说英语,母亲和孩子说华语,或由祖父母和孩子讲华语等。

胡月宝说:“许多家长很有意识地做这件事,但较不理想的是他们容易妥协,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愿和他说华语,他担心影响亲子关系;有的说,孩子很多词汇不知道如何用华语表达,为了方便,干脆以英语沟通。”

另外,调查显示,家长对营造双语环境容易妥协,往往也因他们认为学好英语更重要。

两个儿子分别7岁和10岁的郭宝强(41岁,人事部经理)是其中例子。他在讲华语家庭成长,但踏入社会后,讲英语成为习惯,同孩子沟通也是如此。

。我和太太现在尽量和他们多说华语。其实,对我来说,孩子的华文不要太差就行了。我比较关注他们学好英语,将来在社会上才不会吃亏。”

专家:家长误解多讲华语会使孩子英语退步

胡月宝说,英语作为本地主流用语,家长有上述心态无可厚非,但常见的误区是,多说华语会导致孩子的英语退步。“尤其孩子入学后,成绩成为家长决定是否让孩子平衡接触双语的标准。家长往往一发现孩子的英文成绩退步,就改为讲英语。”

她建议家长调整思维,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作为衡量。“大环境以英语为主流,家里就应多讲华语……如今小学华文课时只占所有科目课时的两成,既然孩子多数时间讲英语,不会因为在家多讲几句华语而影响英语水平。”

定下家规:孩子须与父母说不同语言

6岁的林子杭和大他两岁的姐姐林子暄,无论一起玩耍或在学校同朋友交谈,一般使用英语,但只要同母亲沟通,就会“自动”改用华语。

家庭主妇杨慧卿与丈夫林俊雄(公务员,40岁)从一开始就为孩子定下“家规”,即同妈妈说华语,与爸爸则说英语,让孩子对双语使用习惯成自然。

夫妻俩坚持家中的“双语政策”,是因为观察到朋友的孩子在讲英语环境成长,上学后面对学华语的困难。两人的苦心没有白费,他们同儿子在今年第五届“讲华语运动亲子才艺比赛”中,携手演出诙谐短剧,夺下学前组冠军。

杨慧卿认为,培养孩童双语能力须从小打下基础,似乎没有捷径。“良好的起步很重要,等到他们五六岁才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可能会稍微困难。”

林俊雄不担心孩子多说华语,英语会退步。“孩子将来如果某一个语言比较弱,就加强那一方面,但这不等于要放弃对另一个语言的学习。可能我和太太的成长过程中,习惯接触华文,孩子中英没法兼顾好,我反而会担心。”

夫妻俩其实是“三语人”,英语是日常惯用语,华语和潮州话对他们来说最亲切。

对语言感兴趣,曾学过日语和越南语的杨慧卿相信,孩子能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可增强脑力发展,更好地适应环球化未来的多语环境。“如果有能力,我倒希望孩子学越多语言越好。”

专家:家长坚持讲华语能打开自然习得空间

有些家长自认华文水平不够高,选择不同孩子说母语。教育专家强调,家长能讲华语就应坚持多讲,打开语言自然习得的空间,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双语教学。

胡月宝说,语言学习有两个方法:一个通过正规学习;另一个则是自然习得(acquisition),通过多接触而习得语言,是“最无痛”的方法。

“我常问家长,会讲华语吗?既然会,为何要‘自废武功’呢?家长应对母语有多一些信心,尽量和孩子多讲,为他打开语言习得的空间,即便孩子有语病或发音不准,可留待学校去纠正。孩子有更多接触华语的机会,才能为他在学校的双语教育提供基础。”

她指出,新加坡不同于英美国家的单语环境,周围有很多华文资源的存在,包括电视、电台节目,以及报章和绘本等,然而,她从调查中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不少家长自己过去通过听歌、看电视学华语,如今却没在家里为孩子制造同样的环境。

“有家长会说,她的孩子没有时间看电视,华文学不好,只好送他去补习。”

胡月宝不否定补习的作用,但强调它主要是正规学习。“学校已有很多这方面的学习了,我们应扩大语言自然习得的空间,而不是让孩子做两次学习………如果跟不上进度,可以送补习班,但如果孩子在学校认真学习还是学不好,或许不是能力或教学问题,而是习得空间不够,让他不具备消化学校教学内容的基础。”(许翔宇)

上一篇新闻

在新加坡转换工作跑道、加速职业晋升需要准备什么?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樟宜机场每周客流量达100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约75%水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