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莆田小渔村的贫困少年到新加坡的石油教父
上世纪70年代起,福建民间就有石油贸易的存在,许多博出路、求生存的人投身其中。不过,受困于资源和政策,一直不成气候。
直到90年代,福建油帮才渐渐做大,因为石油金字塔顶,出现了一位莆田籍的新加坡侨商——林恩强(Lim Oon Kuin)。在福建油帮的大佬群中,林恩强被视为教父级别的灵魂人物。
来自莆田渔村,从“油耗子”起家
194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埭头镇石城村,父亲下南洋讨生活,12岁那年,林恩强同母亲一起投奔在新加坡父亲。初二那年,他辍学随家里跑船卖鱼。
依托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彼时的新加坡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每天不计其数的游轮停靠码头,港口诞生了一批偷油谋生的“油耗子”。他们和“船老大”搞好关系,夜黑后,就带着油桶、顺着船舷翻身而下偷油。
“一人一车”,林恩强靠着这辆油车起家
出于对财富的渴望,18岁的林恩强也加入队伍。
别人一夜“走”一趟,他敢跑两三趟,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了当地石油走私圈里小有名气的人物。不仅胆子大,林恩强的格局也比别人高,他一直想着如何收手,如何改头换面。于是,他改从油耗子手里收油,再拉着油车跑业务。
期间,他跑遍了新加坡各大需要柴油的企业。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坚持推销,精力旺盛的林恩强一步步扩充版图。1年多的时间内,他拿下新加坡郊区的一批企业,甚至还将油卖到马来西亚的伐木场、种植园、矿场和工厂。
野心勃勃,奠定“油霸”地位
新加坡港口
随即,林恩强创办兴隆贸易有限公司,告别过去偷油的不光彩经历,成为正经的生意人。兴隆创办后,“圈地卖油”已经有不菲的收入,可林恩强的野心勃勃。
积累一定资金后,25岁那年,林恩强四处凑钱收购了一艘载重100吨的邮轮“海狮号”,开始涉足区域化的供油及航运业务。
进入70年代,林恩强又杀进洲际石油贸易,他不断将赚得的钱投入购买邮轮;80年代,他进入原油提炼领域,兴隆成为新加坡主要的石油供应商之一,被新加坡贸易发展局授予全球交易商项目的资格证;到了90年代,林恩强又一次性收购5艘超级邮轮、订制19艘特殊邮轮,打造了新加坡最大的私营船企——新加坡海洋油轮有限公司。
兴隆集团油罐车
1998年,他在一笔交易中一次性购入了46万吨柴油,震惊业界,奠定在新加坡柴油贸易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手握雄厚资本的林恩强成了燃料市场上的“庄家”之一。
他在低潮期大笔买进市面上的原油,囤积居奇,在价格上涨到他满意程度的时候才拿出来。波谲云诡、国际巨头厮杀的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对其多有依仗的同行,开始称呼其“OK林”。
帝国版图扩张,稳坐燃料油半壁江山
林恩强旗下新加坡最大的独立油库——环宇仓储基地
林恩强的帝国版图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产业逐渐扩充至行业的各个领域。
在老本行燃料油贸易上,他旗下的海洋燃料供应有限公司,成长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燃料供应商,拥有从近海驳船到载重31.8万吨的大型油轮数百艘。
如今,兴隆集团的贸易范围涵盖原油、原料油、柴油、液化石油气、航空煤油、汽油、燃料油及润滑油等多领域,年营收高达140亿美元,在石油交易总值上与国际石油巨头BP、壳牌在亚洲交易总值相差无几。
数据显示,林恩强的兴隆集团占据了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燃料油市场的半壁江山。
谁也料想不到,当初那个来自莆田小渔村的贫困少年,能成为叱咤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商人,对于这个行业的掌控,超过半个世纪之久。
提携福建籍后辈,传说经久不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刺激了能源市场,林恩强自然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
早在2010年,林恩强就频繁往返于新加坡与福建之间。2011年3月,兴隆集团在莆田湄洲湾先期砸下了5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石油仓储基地,工程首期规划用地面积达3000多亩,码头吃水深度13米。
林恩强夫妇与招商轮船董事长
随着年事渐高,林恩强慢慢淡出了公司管理,将生意交给子女打理。但在中国民营石油界,“OK林”的名号一直响当当。
多年来,林恩强有意提携福建籍后辈。福建油帮的崛起,期间出现的所有风云人物,如:郑金泉、蔡天真等,几乎都绕不开林恩强的影子。
尽管属于林恩强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关于他的经商故事、传奇人生已经成为石油界的传奇,坊间关于他的传说仍然经久不息......同时也续写着的福建人“敢闯敢拼”的传奇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