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4日 星期二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的思想。因此,明治政府领导人本身就成了将封建军国主义与资产阶级军国主义融合起来的媒介。

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日本在日俄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基本具备。日本除具有一般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即是“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军国主义色彩。它是靠对外实行野蛮的军事侵略发展起来的,并在连续不断地对外军事侵略中继续发展。

就日本经济结构看,日本垄断资本的发展,无论是原料来源,还是销售市场,都越来越依赖向国外扩张。20世纪初,日本工业品的30%要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工业消耗80%-100%的铁矿石、石油、棉花、羊毛、橡胶以及大量农产品,又要靠国外供应。在与各列强争夺原料及销售市场的尖锐斗争中,经济实力处于劣势的垄断资本,便和握有军权的军部相结合,充分利用其军事上的垄断权和对朝鲜、中国进行掠夺的极便利的地位,极力进行军事侵略。

日本垄断资本不但与军国主义,而且同国内封建残余密切结合。一批老财阀如三井、住友、安田等多为封建时代的巨商富贾,本身就由封建幕府的特权政商演化而来。他们在明治时期与政府勾结,作为大政商在政府扶植下成为特权资本家。就是在发展为垄断性资本以后,仍保留着商业高利贷资本与特权资本的特征,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由于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农村仍保留浓厚的封建因素,在企业中也存在许多封建因素。在政权机构里,带有封建性的寄生地主和军阀仍占重要地位,长期实行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军事性和封建性。军事封建的特点贯穿着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

第二个特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

在世界史上欧洲自古以来就有军国主义,古代军国主义以希腊城邦国家斯巴达为代表。中世纪以拜占廷帝国、奥斯曼帝国为典型代表,而中世纪欧洲存在骑士、骑士团、骑士道和骑士国家,也是封建的军国主义。人们熟知的例子是普鲁士。而在东方中世纪则存在武士、武士团、武士道和武士团国家,东方也有过封建的军国主义,即日本的封建幕府。在日本史上,称做“武家政治”。欧洲从中世纪起贯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不同历史阶段一直存在军国主义的国家,是普鲁士德意志即德国。而在东方与此有同样经历的国家是日本。普鲁士德国军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都有其悠久的传统。因此,普鲁士德国和日本是两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其他如英、法、美等国虽然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搞过侵略扩张,发动过不止一次的侵略战争,但因为它们没有这样的传统,加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较为发达,所以一般称它们为殖民主义(在近代资本主义阶段掠夺殖民地等等)和帝国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不称它们是军国主义。

进而言之,以日本军国主义和普鲁士德意志军国主义相比,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更长。普鲁士德意志军国主义可追溯到12世纪末。当十字军东侵时期,1198年在巴勒斯坦以德意志骑士为主成立了ー个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叫做“条顿骑士团”。这个条顿骑士团在13世纪末征服东普鲁士建立起一个骑士团国家,14世纪初又侵占了西普鲁士。1525年骑士团首领将普鲁士由骑士团(宗教性)国家改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不过仍然是军国主义国家。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从此普鲁士军事官僚国家作为欧洲军国主义策源地载入史册。普鲁士王国成立后直到19世纪初,实行资产阶级改革逐步演变为近代军国主义,到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取胜,俾斯麦以普鲁士为中心统一了德国,使德国普鲁士化、军国主义化。日本源赖朝于1185年在镰仓正式建立武家幕府,1192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创了日本的封建军国主义。这要比条顿骑士团成立早若干年。而最后一个幕府即德川幕府成立于1603年,又比1701年成立的普鲁士王国早了近一个此纪。

再从普鲁士德意志军国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来看,虽然前者的传统比后者短一些,但通过19世纪初开始的资产阶级改革,后经1848年末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近代军国主义。日本是在19世纪后半期才开始进入资产阶级改革的,所以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较普鲁士德国军国主义晚一些。正因为如此,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在形成过程中向普鲁士德意志军国主义学习到不少东西。结果,日本近代军国主义不仅在历史传统上比普鲁士德意志军国主义悠久,而且由于向后者学习,采纳了其军制、军事管理、武器装备等等,将西方和东方典型军国主义的特点集于一身,故而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史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

第三个特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天皇制军国主义。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是通过明治维新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形成的。明治维新的领导骨干--下级武士改革派拥戴天皇成立天皇制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总路线,强调强兵为立国之本,是基本国策。1868年军务官副知事(军事部副部长)长冈护美就主张建立一支足以“称雄世界”的陆海军。这条总路线有一个战略思想,即“失之西方,取之东方”。明治维新后相当长时间日本还受到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日本当权者不敢碰西方列强,而想用武力征服东方近邻国家朝鲜和中国来弥补由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带来的损失。这一战略思想来自被下级武士改革派奉为师表的吉田松阴。他主张日本应当“征服易取的朝鲜和满洲”,在“贸易上”失之于西方列强的可以在“土地上”(侵占领土之意)取偿于朝鲜和中国东北。下级武士改革派继承封建军国主义衣钵,武国思想和“日本乃万国之本的国家”即日本应当统治世界思想根深蒂固。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

基于上述的富国强兵总路线和“失之西方,取之东方”的战略思想,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废除了幕藩封建武士领主制度,1885年实行近代内阁制,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实施宪法,并召开国会,正式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即近代天皇制。与此同时,彻底革除了幕藩封建武士军制,建立了近代军制,建立起一支近代国民皆兵的新式常备军和一套掌管军令、军政的近代军事官僚机构。此期间对外方面,1874年侵略台湾,1875年制造江华岛事件,1876年将不平等条约《日朝修好条规》强加给朝鲜,迫使朝鲜开港,仿照西方列强侵略朝鲜,从此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这是有别于幕藩制封建军国主义的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

第四个特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在制度上有一大支柱--“皇军”。

不言而喻,军国主义的最大支柱是军队制度,而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军队不称国防军,而称“皇军”。其涵义是:

(1)宪法保障军队是天皇的军队。天皇是最高统帅、陆海军大元帅,拥有统率军队大权。不仅明治维新初期建立的“亲兵”“御亲兵”如此,1873年1月征兵令实施后建立的新军也如此。

(2)天皇、皇族军人化、皇室军国主义化。以昭和天皇裕仁为例。裕仁从幼年时代起即接受军人教育。8岁入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任院长的学习院初等科接受军国主义教育。12岁立太子,任陆海军少尉。每隔两三年晋升一次。他还受东乡平八郎等人的指导和教育。尤其乃木是典型武士道军人,对裕仁严格要求。裕仁不仅平时穿大元帅的陆军服,而且思想上也军人化、军国主义化了。他从学习院初等科结业后进入皇家御学问所,在那里除听“帝王学”的伦理学课程外,还接受鼓吹日本是世界第一的扩张主义思想教育。总之,裕仁是“彻底军人化”了的天皇。

不仅天皇如此,皇族中男子都从青年时代起接受军人教育,正规军校毕业后在军界担任重要官职或政府要职。例如:裕仁有三个弟弟,大弟秩父宫雍仁亲王,官至陆军少将、参谋本部要职。二弟高松宫宣仁亲王,在海军军令部任职。三弟三笠宫崇仁亲王,担任过中国派遣军参谋少佐、大本营参谋。其他皇族有闲院宫载仁亲王(1865-1945),陆军元帅,历任军事参议官、参谋总长等。伏见宫博恭亲王(1875-1946),海军元帅,历任舰队司令官、海军军令部总长等。东久迩宫稔彦亲王(1887-1990)历任陆军大将、内阁首相。

(3)日本军队士兵要绝对尊崇天皇,服从天皇大元帅的统率,一心一意为天皇卖命。这是“皇军”最根本的军纪,是“皇军”的灵魂。

第五个特点:军队统帅权的独立。

“皇军”的最高指挥权即统帅权独立,是宪法保障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制度上的非常重要的支柱。统帅权独立,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要害。不注意这一点就不可能把握日本军国主义。统帅权原本属于天皇。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大元帅统率陆海军,辅弼天皇行使统帅权的军令机关是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其首长分别为参谋本部长(后为参谋总长)和军令部长(后为军令部总长)。所谓“统帅权独立”,即军令机关直属天皇而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明治初期建军时陆海两军的军令(指挥)和军政(兵员编制等)事宜统一归太政官(政府)掌管,军令机关是1871年废藩置县后不久作为兵部省外局首次建立的陆军参谋局,统帅权尚未独立。1878年兵部省的参谋局改组为参谋本部,成为直接隶属于天皇的军令机关,自此统帅权独立成为制度。1888年分别设立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参谋本部。1893年海军参谋本部改组为海军军令部。它和陆军参谋本部一起构成了直属天皇的军令机关。

军部势力还包括政府里的陆海军大臣和皇宫的侍从武官长和侍从武官。他们常侍天皇左右,担任有关军事问题的上奏和天皇命令的下达等,权限很大。再就是根据宪法成立的天皇的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元帅府。军事参议院负责天皇的重要军务咨询,由元帅、陆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和军令部长等组成。按照统帅权独立,陆海军当局各自制定的扩军备战计划,经参谋总长和军令部长上奏天皇。通常天皇在军事参议院就计划进行咨询后亲自批准。一经天皇批准,便由陆海军大臣向内阁总理大臣报告,把计划交由内阁通过。实际上这种经天皇批准的计划,内阁、国会都不能拒绝。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

1893年颁行《大本营条例》,规定大本营的幕僚全部由陆海军将校组成,国务大臣不得参与一切作战计划和作战指挥事宜,在法律上确定了军部在战时的独裁权力。

军阀与军部有密切关系。军阀是控制军部中枢、左右政局的军人集团。明治时代军阀从藩阀中派生出来,藩阀中势力最大的是萨摩、长州两藩阀。而在军队中则是长州阀控制陆军,萨摩阀控制海军。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队中的藩阀势力始为后起的陆大阀等所取代。进入法西斯化阶段,陆军内又分化为皇道派和统制派。

与统帅权独立密不可分的两项制度是,“帷幄上奏”和军部大臣武官专任制。“帷幄上奏”简言之,即军部对其所管辖的军令事务,无须顾及政府,可直接报告天皇。军部拥有的这一权力,称“帷幄上奏权"。明治宪法规定,有关统帅事项的辅弼权限称之为“帷幄上奏权”,由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行使之。同年12月制定的内阁官制又规定:“事关军机军令上奏者,除据天皇圣谕下达内阁者外,须由陆海军大臣报告内阁总理大臣。”这使帷幄上奏权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关于军部大臣武官专任制,明治政府1871年7月颁行的《兵部省职员令》规定,设少将以上的兵部卿(军事大臣)(一人)。1874年2月出兵侵略台湾时,又正式规定陆军卿(陆军大臣)“要由将官担任”。不过,海军卿还是由文官担任,后来才改为武官专任制。1881年11月曾一度取消陆军卿由陆军将官担任的规定。时过不久,1886年2月又恢复了陆军大臣武官专任制。1888年6月进一步明文规定陆军大臣、次官均由将官担任。海军方面,1886年2月海军省官制明文规定,海军大臣也和陆军大臣一样由武官担任。1900年5月第二届山县有朋内阁时修改官制,明确规定陆海军大臣仅限于现役大、中将担任,此为“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后来,1913年第一届山本权兵卫内阁成立时迫于护宪运动的冲击,删除了其中“现役”的规定,只保留了武官制,即后备役武官亦可担任陆海军大臣。直到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时又恢复了现役武官制。

统帅权独立、陆海军大臣武官专任制和帷幄上奏权,这三环紧紧扣在一起,使军部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势力。它垄断军事权,不受政府、政党和国会以及人民限制而独断专行。首先,军部虽然独立于政府,政府不得参与军机军务,但军部却能介入政府事务。1878年参谋本部设立时,参谋本部长可以把已经决定的军令事项“下达陆军卿责令执行”。这就使作为政府机关之一的陆军省在军令方面隶属于参谋本部,为参谋本部通过陆军省介入政府事务开辟了道路。再者,文官不能担任军部大臣,更不能担任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的首长,然而武官却可以盘踞内阁要职。从1885年12月日本实施近代内阁制迄1945年战败为止,43届内阁中有19届由军人担任总理大臣。军人担任阁僚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一方面,军部可以用军部大臣武官制这张王牌搞垮不顺从其意的内阁。其手法是陆海军大臣辞职,并且不提出继任者名单,从而迫使内阁垮台。不仅如此,军部通过对外侵略扩张,通过大规模战争,实力愈益膨胀,日俄战争后军部不仅独立于政府之外,而且绝对凌驾于政府之上。例如,日俄战争后不久,1907年4月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国防所需兵力》是日本的国策。然而,这种国策只是由军部策划制定的,内阁总理大臣只能就天皇下达的方案发表意见。而这方案又只能由军部上奏天皇,总理大臣不能予以修改或提出反对意见,结果造成了在决定国策时军部绝对凌驾于政府之上的局面。而且由于统帅权独立和1907年9月制定的《军令》,这已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制度。

再者,1908年12月陆军当局修改参谋本部条例后,参谋总长平时就掌握在朝鲜、中国东北等国外驻军的指挥权,关东都督和朝鲜总督由武官担任,成为军部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部与驻外军队和统治殖民地的军人首脑相沟通,在外交上与政府、外务省以及驻外机构相抗衡,抛开后者独断专行。纵观近代日本侵略史,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第六个特点:军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体制化和强化军国主义意识形态。

日本军国主义在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亦有特色。军国主义教育有其长期性和系统性。从明治年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形成到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止,政府和军部在军营内外从未放松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和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紧密相联。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尊崇天皇的思想观念和封建武士道,以及民族沙文主义(鼓吹“大和魂”即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侵略奴役别国人民“有理”)和霸权扩张主义(口号是“八纮一宇”,要称霸东亚乃至全世界)等等。学校教育以1890年颁行的《教育敕语》为大纲,由军事教官对学生进行军训,极力灌输所谓“尊皇爱国”思想和武勇精神。并利用退伍军人组织“帝国在乡军人会”,对社会青年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再就是利用新闻广播、报刊等宣传报道工具,大肆宣扬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从思想上毒化人民群众,使他们成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驯服工具和炮灰。由于长期灌输武士道的武勇杀伐教育,日本军队特别凶残暴虐。他们在战争中动辄屠杀敌国的俘虏和平民。从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口大屠杀到“七七”事变后的南京大屠杀,从西伯利亚出兵时的滥杀无辜到太平洋战争中的新加坡大屠杀,以及拿敌国士兵和平民当活靶子杀人取乐、搞杀人竞赛等等,日本军队的野蛮暴行令人发指。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野蛮还表现在军队士兵的剖腹、集体自杀、旅顺口战斗的“肉弹攻击”、太平洋战争中的“神风”号特攻队以及部队撤退时集体枪杀撤不走的日本民众等等。归根到底,这些都是长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和宣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奴化和毒害士兵与民众的结果。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

综上所述,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它以保留浓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制为政治依托,以富国强兵、发展军事为立国之本,以大和民族优越论和近代合理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效忠天皇、崇尚杀伐的武士道为精神支柱,以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对日本国民的民主权利进行了彻底剥夺,对其他民族推行双倍的帝国主义政策,因此比一般帝国主义更凶恶、危害更大。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就是天皇制加侵略战争,这就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历史特征。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坚强号”护卫舰抵达青岛 系首艘到访外国军舰 高清多图

下一篇新闻

《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美国已变成一个“流氓超级大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