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今增752|“月底或有2万客工出院”是怎么算出来的?
5月14日,新加坡新增确诊752例,累计26098例。新增病例当中,2人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卫生部将在今晚公布其他详情。
5月13日疫情回顾
让我们先来回顾下昨天的疫情。
5月13日,新加坡新增确诊675例,累计25346例。19479人进方舱或转隔离设施。在院有1018人,另有19人在加护病房;今日958人病愈出院,创单日新高,累计出院4809人。病逝21人。
两个多月来,昨天是出院人数首次高于新增确诊人数。
前两天,5月11日,也出现了出院人数高于新增确诊人数,但是那天确诊人数低是因为检测技术故障,属于特殊情况。
最近一周,每日病愈出院人数有明显增加,从两周前的日均63.71人升到最近一周的日均453.57人。
希望这个趋势能保持。
邻国疫情
5月13日,印尼累计确诊15438例,菲律宾为11618例,马来西亚为6779例,泰国为3017例。
泰国首次出现无新增确诊,也没有新增死亡病例,死亡病例维持在56人。
追查出6个新感染群
5月13日,新加坡追查到6个新感染群,都在工业区:
1. 建德弯(Kian Teck Crescent)3号:最新确诊1起证实与先前的4起相互关联,形成本感染群,一共5起
2. 尼徳路(Neythal Road)119号:先前确诊的7起证实相互关联,形成本感染群
3. 双溪加株4街(Sungei Kadut Street 4)1号:先前确诊的11起证实相互关联,形成本感染群
4.大成道(Tai Seng Avenue)1020号:先前确诊的110起证实相互关联,形成本感染群
5. 大士路(Tuas Road)17C号:先前确诊的7起证实相互关联,形成本感染群
6. 大士景2径(Tuas View Walk 2)29号:最新确诊2起证实与先前的3起相互关联,形成本感染群,一共5起
过去7天(5月6日至12日),卫生部成功追溯104起原本未能确认感染源的病例。
(设在万里山军营的“密切接触者”追查中心。图源:新加坡国防部)
根据卫生部信息,昨日新增病例中,99%与已知感染群有关,当局仍在追查其余病例的病源。
截至5月13日,25346累计病例中,仍属于不明感染源的有700例,约总数的2.76%.
所有不明感染源都发生在社区病例,在700例中,557例是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和非WP人士,143例是不住大型集体宿舍的WP。根据病例跟踪统计,前者多是通过家庭感染,后者多是通过工作场所感染。因此,尽管同属本地社区,但当局对两者的疫情防控重点不一。
客工宿舍病例
住在大型集体宿舍和工厂改建宿舍的客工(WP)新增确诊671例。
相对于社区,大型集体宿舍可以作封闭式的集中管理,因此,防控措施与社区有所差异。
社区病例
至于社区新增确诊,新增4人是公民/永久居民/非WP外籍人员,不住集体宿舍的客工(WP)首次无新增确诊。
卫生部表示,过去一周,非宿舍WP日均新增4例,比再前一周的日均新增6例有所减缓。
公民、永久居民、非WP日均新增亦有减缓,也是从再前一周的日均新增8例降至过去一周的日均新增6例。
新加坡眼评论
最近两天,读者经常提出三个问题:
一、月底或有20000名客工出院?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不是说每天可以做8000个检测吗?为何从4月到现在才测了32000名客工?不是4天就能完成了吗?
三、测了32000名客工,就有23000确诊,感染率为72%,那么,32万客工不得有23万确诊吗?
我们来尝试探讨一下这三个问题。欢迎读者指正、补遗。
“2万客工出院”依据何在?
从这个图表很清楚看到“新增确诊”和“出院”形成一前一后的两个峰形。新加坡的情况是,平均住院天数为30天左右。以此为参考,“新增确诊”的峰形于4月7日左右开始成形,而“出院人数”峰形看来是5月7日开始出现,相当合理。两者前后重叠的情况不一定完全吻合,但也不应差太远。
假定出院人数峰形与新增确诊峰形前后相隔30天形成重叠,那么,大概从今明天起,应该会见到每日500-1000人出院,持续一个月以上。按这个推算,到了本月底一共有2万名客工病愈出院,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这里说的是2万客工出院,并不是指现存病例减少2万人。
现存病例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虽然每天预计500-1000人出院,但也会有好几百甚至上千新增确诊。
怎么一个多月才测了3.2万客工?
卫生部不久前说,每天检测量可以达到8000。
卫生部也说,至今检测了3.2万名客工。
于是,有读者问,每天8000次,测3.2万名客工不就4天的事吗?怎么过去一个月才测了3.2万?其他时间在做什么?
好。我们先来看看“每天测试8000次”。
这是卫生部截至5月10日报告的拭子检测次数。从这个表可以推算,4月7至14日是日均3159次,之后每周的日均检测数逐步提高,但也只是三四千,一直到最近(5月5至10日)才提高到日均8109次。简单说,“每天8000次”是最近一周的事。
其次,即便每天8000次,也有两个理解误区得注意。
首先,这8000次是检测次数,不是检测的人数。检测的人数要比检测的次数少,因为每人得做两次检测或以上,两次检测需要间隔至少24小时。
因此,即便每天做8000次检测,也不等于8000人接受检测。
还有一个理解误区,就是误以为这8000次检测全用在检测宿舍客工上。
其实远远不止。除了宿舍客工之外,必须检测的群体至少还包括:
一、在方舱和社区康复设施的一万多病人
二、前线医疗人员
三、仍在工作一线的必要领域员工
四、社区里的体弱和高危群体如安老院和疗养院中的老人和医护
五、卫生部随机选择社区其他病患做新冠病毒检测,进行潜在传染源的监测
六、所有学前教育中心职员,等等
这样看来,就不难理解为何“每天8000次,但一个月才测了3.2万客工”了。这只是我们根据公开信息所作的推算,具体究竟是否如此,还是得看卫生部将来是否详细解释。
客工群体感染率达70%?
截至5月13日,卫生部数据显示,集体宿舍客工具体确诊人数为23008人。
卫生部也说,目前已测试了客工32000人左右。
所以有读者说,这岂不等于70%感染率?按这个感染率,32万名客工的群体岂不得有23万人感染?那就等于群体免疫了。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
一、从4月初到前不久,对集体宿舍客工的检测重点是出现症状人员。很多这些人员都是感染者,既然以他们为重点检测对象,检测的“命中率”自然就比较高。因此,现阶段计算出来的感染率很高,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二、卫生部说,目前的检测重点已经转移到未出现症状的客工。这些人有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一经检测可能就确诊;但也有不少可能是未受感染的健康客工。这一个月来,许多客工已经分流到临时宿舍,降低了宿舍的聚居密度,也降低了感染机率。因此,接下来检测工作的“命中率”或许比目前的略低一些。
《联合早报》报道,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预测,未来几周的新增病例会维持在每天800起或更多。
然而,梁浩楠认为,所谓“每日新病例”应该是早前已受感染的病例,但是因为近日当局加紧(对无症状人员的)检测,才陆续确诊。换句话说,所谓的“每日新增确诊”是过去一两周发生的感染,有一段滞后时间。因此,他说“人们无须过于焦虑”。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实际染病人数可能比确诊数字更高。不过他指出,如果确诊的很多人属于轻微症状,意味着疫情趋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