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今天再说一个小人物,志村菊次郎。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志村菊次郎,1917-1944

1963年,美国的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斯,在其论文中提出了一个“蝴蝶煽动翅膀就能改变天气”的效应,简称为蝴蝶效应。

后来,他在演讲中说得更为形象,也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那句话,“一只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自然不是龙卷风的始作俑者。

但在众多气候因素叠加形成一触即发的混沌系统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成为系列连锁反应的导火索,最终形成影响世界的风暴式巨变。

这就是蝴蝶效应。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历史中不胜枚举,几乎每个改变历史方向的事件,都可以找到事发前的那根神经末梢。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比如李自成的起义,发端于无业屌丝被逼债,而其原本是驿站的一名小卒,但其驿站因为一个监察御史的建议被崇祯皇帝取消了,取消的原因是这个御史在京城做官时金屋藏娇,而他老婆是河东狮吼,从老家顺着驿站火速赶到来了个捉奸在床。

所以,一次成功的捉奸导致迁怒驿站,继而导致驿卒下岗失业,李驿卒被索债,县太爷定罪,“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李忍无可忍,杀债主从军,后又哗变起义,17年后率兵攻入北京,终结了大明王朝。

这就是李自成的蝴蝶效应。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刘威饰演的李自成)

还有春秋后期的“卑梁之衅”,吴国楚国交界地的两个女孩,因采桑叶发生口角,进而引发家属殴斗,两国兵戎相见,最终“卑梁之衅、血流吴楚”。

而在中日战争史上,最典型的蝴蝶效应,莫过于志村菊次郎在卢沟桥前的一次腹泻。

1937年7月,侵华日军步步吞噬,已经控制了北平的北、东、南三面。日军控制下的关东军、驻屯军、伪蒙军、伪保安队,虎狼环视,围猎北平,华北危急。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卢沟桥 宛平城的位置

7日晚,中国驻屯军下属的第一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有一个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小兵,籍籍无名,军衔低微,仅为陆军系统中排名最末的“二等兵”。

然而,就是他,引发了卢沟桥事变。

这个志村,1917年生于大阪,1937年被征入伍。

由于日本侵华加紧增兵,新兵训练期未到,他就被派往中国,编入驻屯军第一联队,奉命屯兵北平唯一的出口——卢沟桥附近。

此人在国内,也无什么恶行,还做过记者,志向是当个作家。被征入伍时,他才20岁,典型的新兵蛋子,文弱、老实而迟钝。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1937年的日军

据日方资料,其一起入伍的新兵福岛忠义说,“志村是一个认真、老实,不引人注目的男子。大概是由于肥胖的缘故,动作略显迟钝,但脑子并不笨。”

肥胖的志村,贪吃,管不住自己的嘴,军营中也难改积习。

其在事变前几天的日记中也载,“我的肠胃一定要争气,不能犯贪吃拉肚子的毛病。”

7月7日晚上10时许,志村随部在演习时,又犯毛病了,肚子隐隐作痛,忙离队找偏僻地方蹲下方便。

夜黑风高,志村所在的部队远去,而他出恭完毕后,想回到部队却发现自己已经迷失。这个未经严格训练的新兵,实在没有能力辨别方向,朝一个方向走了好长时间,终于在午夜12点前,回到了营地。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事变中的日军

然而,就在他“失踪”的这些时间内,部队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他私自离队不久后,中队长就发现志村“失踪”,立即报大队长,大队长报联队长,联队长在卢沟桥外指挥演习,正想寻衅滋事。

一听说有人“失踪”,就趁机放大事端,不去严查因果,就故意嫁祸于卢沟桥对面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要求进城搜索找人,遭守城的中国29军拒绝。

交涉无果,联队长牟田口廉悍然下令,向宛平城发射了炮弹。这就是被称为打响中日全面战争第一枪的卢沟桥事变。时间是7月8日凌晨4时23分。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日军进入北平

其实,据后来不断公布的史料,当时的志村,早已经回到军营,而中队长、大队长都已悉知。

日本联合通讯社驻上海负责人松本重治,在其回忆录《上海时代》中说,“实际上,经过3个小时后,下落不明的士兵已经归队,并非被中国方面绑架去了。”

“这个新兵担任传令兵,在离队解手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

其大队长一木清直,在1年后事变一周年前夕,接受日本《朝日新闻》时,也说“当时已经接到报告,新兵已经回来,没有异状。”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北平附近的日军

他还道出了当时的内情:

“当时联队长让我就此事进行交涉,如果这样算了,中国方面还会怎么样宣传,就不知道了。此前的丰台事件就是例子,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待日本军队,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

“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卢沟桥和北平之间的中方阵地),然后再进行交涉。”

一场改变中日甚或世界史的战场,就此肇始,谁曾料到,扇动这场风暴的“蝴蝶”,竟然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二等兵,竟然是因为一场腹泻。

其背后,是日军的骄横跋扈、狼子贼心。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事变中的日军

而那个志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事变后被日方悄悄退出现役,遣返回国。

20岁的志村能因此及早离开战场,客观地说是幸运的。一次大便保护了自己,改变了人生。从此,他在大阪安宁地生活了一段时间。

不过,随着日本法西斯大举侵华,兵源紧张,娃娃兵上战场,女人进工厂,能独善其身远离军国魔爪者,寥寥无几,志村又被征召入伍。

这次,他被编入日本陆军第18师团,再次参与侵华,南京大屠杀前随18师团占领杭州。

后18师团参加对中国南部沿海作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编入25军,入侵马来亚、新加坡、缅甸。

卢沟桥日本借口“失踪”的那个士兵,被退出了现役,最后啥下场?

中国远征军缴获18师团印章

1944年10月,该师团被孙立人的远征军新一军在缅甸围歼,而志村菊次郎也在缅甸被中国远征军击毙。

另一版本是,志村菊次郎在1944年1月英军反攻时,死于西印度的布奇顿小岛。

不管怎么样,志村都是在1944年战亡。此时距卢沟桥事变7年,志村27岁。

随军国鹊起,与军国败亡,这就是历史巨变中小人物的宿命。

=============

文献参考:

杨飞《引发七七事变日军“失踪士兵”在缅甸被孙立人军击毙》(《南方都市报》2004年9月5日)

李菁《点燃战争:75年前的卢沟桥现场》(《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27期)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三册)》(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上一篇新闻

国羽又有两对女双横扫闯入第三轮,日本名将组合弃权退赛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搞“共同富裕”,垃圾清运工月薪两万还要涨、捡钞票的节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