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星期二

亚洲创新集团SPAC上市“中国制造”立足新加坡

这家社交媒体公司的高管团队,包括联合创始人兼CEO田行智,都具有中国科技和媒体公司背景

亚洲创新集团SPAC上市“中国制造”立足新加坡

重点:

  • 面向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社交媒体公司亚洲创新集团计划在美国通过SPAC上市,可能获得至多3.5亿美元新资金
  • 该公司可能是这样一批互联网新企业的代表:创始人团队具有中国血统,为了避开中国严格的监管环境,把公司设在新加坡


本文作者 阳歌

今天我们暂且把中概股放到一边,来关注一种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日益艰难的经营环境,可能迅速获得吸引力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家正在打包行李前往新加坡,这里与中国相隔不远,而且由于华裔人口众多,与中国有很多文化联系。同样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国家对于各领域的公司要友好得多,包括互联网、加密货币交易和金融。

在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亚洲创新集团上周末宣布,将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Magnum Opus Acquisition Ltd.在纽约借壳上市。

这份公告提供的财务信息寥寥,只表示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这笔交易时,对亚洲创新集团的估值约为25亿美元(178亿元)。它还提供了关于集团业务的一些比较具体的信息,其业务核心是一套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用户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但在我们看来,此次上市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该公司的背景十分中国化,虽然它的总部在新加坡。该公司高管都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的第二代创业者,其中许多人很可能在40岁上下。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田行智的履历显示,他在纽约长大,但我们怀疑他出生在中国,后来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田行智在中国创办了一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后来出售给了中型游戏公司Zynga,他则留下来担任Znyga中国公司的负责人。在此之前,他供职于谷歌(GOOG.US),是中国早期团队成员,帮助把谷歌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带到了中国。

还有联合创始人、总裁欧阳云,他之前曾在腾讯(0700.HK)和高朋网担任高级职位。高朋是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与开创了团购商业模式的美国公司Groupon(GRPN.US)创办的团购合资企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刘明灵曾经在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财经网担任高管;而首席财务官黄菲曾在惠普(HPQ.US)中国个人计算机部门担任商业财务总监。

亚洲创新集团当然不是第一个为了躲避中国严格的监管环境,而把总部设在新加坡的中国团队。一个最高调的例子是老虎证券(TIGR.US),它在北京成立时,是一家帮助中国投资者购买美股和港股的经纪商。但最近该公司已经转移到新加坡,此前,中国监管机构警告它可能涉嫌非法运营。

另一个例子是贝宝金融,在北京禁止其核心的加密货币交易业务之后,它将总部迁至新加坡。还有一个相关案例是自动卡车技术公司图森未来(TSP.US),它正在把业务整合到美国圣迭戈市,准备将中国业务剥离。

瞄准发展中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将仔细看看亚洲创新集团的具体业务,以及它对中国的风险敞口有多大。在有限的公开材料中,该公司目前并未透露它截至去年在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注册用户中是否包括中国人。但间接证据确实指向这一点。

该公司目前在全球设有18个办事处,其中4个位于中国大陆城市,它们是北京、上海、深圳和益阳。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使用的简体中文是其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语言之一,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可以在苹果的中国应用商店中找到。

在中国运营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本身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不过这类运营商受制于中国严格的自我监管约束,要负责删除任何敏感的用户生成内容。美国职业社交媒体巨头领英此前曾努力在中国的监管环境和世界其他地区更开放的监管环境之间左右逢源,但最终还是在去年决定关闭在华业务。

亚洲创新集团的应用程序大多与社交媒体相关,其直播应用Uplive是在该公司成立三年后于2016年推出的。它还运营语音应用、实时翻译、电子商务、游戏和约会应用。它的主要关注点是发展中市场,这反映在它的全球足迹上。除了在中国的四个办事处外,它的其他主要全球中心包括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开罗、伊斯兰堡、德里和雅加达。

相较于西方市场,这些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而且也是我们之前写过的另一家公司Yalla(YALA.US)的目标,该公司总部在中东,但其创始团队与中国也有很强的联系。

至于财务数据方面,可以查到的很少。亚洲创新集团表示,SPAC合并将为其带来约2亿美元的收益,这也是Magnum Opus去年IPO时筹集的资金。该公司补充说,合并完成后可能再筹集1.5亿美元,而在上市完成后,亚洲创新集团的现有股东将拥有上市公司84%的股份。

该公司最早的投资者之一是硅谷风险投资巨头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而上周的新闻稿中列出的另一家投资者是总部位于中国的和玉资本。该公司表示,2021年的收入较前一年翻了一倍多,但没有给出具体数字。根据10倍左右这个相对较高的市销率(这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这类高增长公司的水平),以及25亿美元的目标市值,我们可以估计该公司可能会在2022年录得约2.5亿美元的营收。不过,随着交易接近完成,我们肯定会获得一些更精确的数据。

上一篇新闻

惠普在新加坡推出电子垃圾回收计划

下一篇新闻

日本官员给台加入CPTPP泼冷水称“过于乐观”,台官员却紧张表态:他是“出自好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