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吉福兹”号于2019年7月26日在一次小型船只攻击演习中操纵无人驾驶船只。

经过无数次的舰载系统整合与搭配最新型超视距导弹,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似乎正在从一个失败的概念重新变成具备强大战力的现实海上威胁。当地时间9月3日,一艘满载 “海军打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NSM)的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加布丽埃勒•吉福兹”号(LCS-10)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海军基地出发,驶向印度洋-太平洋战区。

据说,这款新导弹能飞行超过100海里(约185.2公里),靠储存在电脑内的影像,主动侦测敌方军舰,并精确执行操作员的指令,攻击发动机舱或舰桥等确定目标。

“吉福兹”号是继“蒙哥马利”号(LCS-8)今年6月恢复印太前沿任务后,第二艘前往该地区执行前进部署的濒海战斗舰。由于美国海军重新设计了人员配置及训练的方式,LCS已有19个月暂停海外服役。目前,“蒙哥马利”号正在泰国湾与东盟国家海军展开联合军演。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7月6日,濒海战斗舰“蒙哥马利”号抵达樟宜基地。

2019年7月6日,独立级濒海战斗舰“蒙哥马利”号(LCS-8)进抵樟宜海军基地,成为近年来第四次被轮派常驻新加坡的美国战舰。在它之前,分别有独立级濒海战舰“自由”号(LCS-1)、“沃思堡”号(LCS-3)及自由级濒海战舰“科罗纳多”号(LCS-4)于2013年、2014年和2016年被部署到星国。五角大楼称,这是华盛顿推行所谓“自由与开放印太战略”的重要部分。

6月26日,在时隔19个月后,“蒙哥马利”号离开位处加州的圣迭戈母港,并于29日抵达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达沃市。与其它美军战舰展开海外布署前习惯做高调宣传不同的是,这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由母港圣迭戈出发时未发表任何消息。

在美国海军西太平洋后勤司令部(CLWP)发布新闻后,《防务新闻》(Defense News)7月1日评论称,“这次前往菲律宾达沃港将是美军恢复在亚太部署濒海战舰的重要迹象。「蒙哥马利」号被部署到该地区是自「科罗纳多」号在2017年底返回圣迭戈母港以来,美国海军首次进行的濒海战斗舰部署。一些美海军领导人早些时候也证实了将于今年恢复这一部署的消息。”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

CLWP公共事务官肖恩·奥莱尔登中校当时向媒体确认,新加坡将继续作为西太平洋地区濒海战舰部署的主要后勤维护中心。星国早先已同意为美军提供每年4艘LSC轮换的后勤支援工作,地点为先前部署时使用的樟宜海军基地。而今年编入驻印太美军作战序列的另外三艘濒海战斗舰是独立级的“吉福兹”号与自由级的“底特律”号(LCS-7)、“小石城”号(LCS-9),它们将各自从西海岸加州的圣迭戈基地和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梅波特军港起航。

美国海军后勤司令部西太平洋战区指挥官乔伊·廷奇少将说,轮派濒海战斗舰常驻新加坡不仅彰显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存在,而且为美军海上安全行动及地区安全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并增进美军与伙伴国海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主管印太事务的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y Schriver)在华盛顿说,美国与新加坡的军事合作关系一直很坚挺,“新加坡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坚定的伙伴,并强力致力于地区和全球安全。新加坡是我们在这一地区唯一的主要安全伙伴国,为美国军舰和军机提供进入这一地区的重要途径,而美军的存在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提供支持。”

7月8日,独立级濒海战舰“蒙哥马利”号接待了新加坡当地媒体的登舰采访。舰长爱德华·罗索中校说:“「蒙哥马利」号的首次海外部署就在重要的印太地区,我对此感到荣幸和责任重大。”美国海军濒海战舰每次轮驻新加坡通常会持续一至两年。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7月31日,“蒙哥马利”号抵达印尼霹雳港。

在未来几个月中,“蒙哥马利”号预计将展开一系列海上安全项目,包括为华盛顿在东南亚地区的多个伙伴国提升他们的海上活动能力。7月31日,该舰作为2019年印度尼西亚海上合作演练(CARAT)的一部分,驶入该国丹戎霹雳港。过去几年中,相比第七舰队的巡洋舰、导弹驱逐舰等高端资产,轮驻新加坡的濒海战斗舰为美军在东南亚海域遂行各项行动实施了有效支持。

独立级和自由级濒海战斗舰(LCS)是美国海军特别为浅海作战而设计的新型战舰。独立级采用罕见的三体船结构,该型舰全长127.4米,满载排水量2784吨,最高速度44节,续航距离4300海里;装备萨博“海上长颈鹿”雷达、“密集阵”近防炮、“鱼叉”反舰导弹;2架SH-60“海鹰”直升机、1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编制水兵75名。现有9艘服役中,6艘海试或生产中,4艘订购中。

自由级全长115米、满载排水量3000吨,最高速度47节,续航距离3500海里;装备Mk44“巨蝮”二式链炮、RIM-116滚体导弹;1架MH-60R“海鹰”直升机、2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编制水兵75名。现有7艘服役中,6艘生产中,3艘订购中。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2016年部署到新加坡的“科罗纳多”号

“自由”号于2013年在樟宜海军基地靠岸,是第一艘被以轮换形式驻防新加坡的濒海战斗舰;但是在第三艘濒海战舰“科罗纳多”号2017年11月完成轮调、离开新加坡之后一年半时间里,美军一直没有派出军舰接替在樟宜海军基地的部署。

观察人士说,新加坡军舰轮驻项目脱节可能跟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专案出现了技术装备和人员培训问题有关。而在今年5月,美国防务媒体《国家利益》杂志更是爆出惊人评论,称“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专案彻底失败。”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USNI News)则在去年4月发表评论称,“尽管美国海军已经有近十艘的濒海战斗舰(LCS)入编制服役,但是它仍然是个相当失败的计划。今年2018年居然没有一艘濒海战斗舰可以部署到海外基地,几乎可说是问题丛生,遭到「破船」(Crappy Ship)的恶评。”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LCS级首舰“自由”号

“自由”号是美国海军的首艘濒海战斗舰,2008年服役时曾相当风光。但“自由”号在前年参加“环太平洋”军演后发现引擎严重受损,一直修到最近才恢复战斗执勤。据USNI指出,受损是因海水泵的机械密封发生泄漏,导致海水渗入柴油发动机系统内。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有两台活塞式柴油发动机用于日常推进,另外有两台劳斯莱斯MT30燃气轮机用于高速航行。

原本定位为低价、快速、灵活、容易建造,用于海岸线附近行动的濒海战斗舰(LCS),概念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一度希望用自由级和独立级来取代已退出现役的佩里级护卫舰。快速、机动、吃水浅的濒海战斗舰采取高度自动化、模块化设计,将被美军用在全球沿海水域作战,具体任务面向水面作战、反潜战及扫雷等等。“得益于模块化设计,LCS能替代更慢、更特制的舰艇如扫雷艇和攻击艇。

但是最近10年来美国海军面对的作战环境已大不相同,瞬息万变的地缘政治与大国海军的崛起,使得濒海战斗舰基本上已无用武之地。“濒海战斗舰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愚蠢的。原本希望它们廉价、高度灵活、非常高效和容易部署的特性,从下水的那一天起就没有达成过。”目前美军虽拥有16艘现役濒海战舰,但2018年全年没有实际部署过一艘,所有的16艘濒海战斗舰都处在维修或设备测试之中。美国海军学会甚至说:“原本计划的作战模块,包括水面作战、水雷作战或反潜作战,这些模块也都没有通过验证,至于操作这些模块的船员更是无从训练起。”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停在佛州梅波特军港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濒海战斗舰原定生产55艘,为加快建造速度,美国海军便找了两家公司来同时研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自由级、通用动力则开发独立级,这个愚蠢的做法唯一结果就是让生产成本的控管及维修都变得非常复杂。

与美军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福特级航母等大型武器项目一样,濒海战斗舰“从一开始生产搞得很复杂的结果就是建造成本不断上升。”2016年美国会监督报告指出,原订每艘船造价2.2亿美元,但最后发现已设计好的32艘总共花了210亿美元,相当于每艘6.55亿美元,膨胀了几乎3倍。在模块化的任务包上,还另外增加了76亿美元。

到2018年底为止,共有16艘濒海战斗舰交付海军服役,但其中4艘是试验舰,6艘是训练舰。也就是说,到2019年理论上仍只有6艘濒海战舰可以进行实战部署。此外,“可部署战舰数量随着新舰艇的陆续完成而增加,但是濒海战舰使用上不断出现问题,妥善率极低,让人怀疑美海军到底有没有智慧进行这项投资。”

濒海战斗舰在舰队作战部署过程中,还长期遭遇缺乏装备系统保障和维修困难的折磨。

在作战系统方面,其最初设计为可基于模块化的结构优势,依需求套用不同的任务模块,诸如反舰、反潜、特种部队支持、扫雷与其它任务。“但是从开始建造至今的15年内,没有任何一个任务模块完成投入使用。”这导致濒海战斗舰缺乏可用的模块来执行任务。舰上主要武器只有一管57mm的机枪,大概也就是一艘海岸警卫队巡防艇的武装。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底特律”号试射“地狱火”导弹

直至今年7月3日,美国海军通过自由级濒海战舰“底特律”号(LCS-7)在实弹射击演习中发射AGM-114L“地狱火”导弹,才完成 “「地狱火」导弹可以安全地在濒海战斗舰上作战所需的结构测试,”该型导弹会在今年稍晚部署在一艘濒海战斗舰上。

濒海战斗舰的维修也相当不容易。比如,三船体的独立级虽然外表炫目充满科幻感,但是它需要干船坞来维修。这直接导致几乎所有的独立级都得回到美国西海岸,使西海岸的海军船坞供不应求。而这些排队等入坞的时间,又让整个任务模块和武器系统的测试被耽搁了。美国海军学会透露,2016年所有的濒海战舰都靠港整备,开展指挥控制以及人员配置工作;按理至少在2018财年要有3艘舰服役,但实际上2018财年全年,美海军前沿部署濒海战舰的数量是零。

2018年4月此事被披露后,虽然预定每年还是要交付4艘濒海战舰,但美国海军已不再公开它的相关新闻。2019年初,海军声称至少有3艘将在当年9月财政年度结束之前部署。后来,“的确在2019年部署3艘,2020年又部署一艘,其中还对外宣称要支援底特律发起的打击毒品行动。”或许,这番解释也可作为今年7月美军濒海战斗舰低调开赴新加坡的背景。

至于五角大楼重点投放海军军力的全球动荡地区—波斯湾,而海湾的浅水水域也正好是濒海战斗舰大显身手之地,却迟迟不见该型舰踪影。“总之种种的延误、维修期的延长、船舰的事故等问题,使得原本预计在今年向巴林派遣2艘独立级LCS,和一艘自由级LCS,已不太可能实现。”事实上,濒海战斗舰自服役以来,都没有被派到波斯湾地区过。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停在圣迭戈基地的三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现在,美国海军已经打算削减濒海战斗舰的采购数量,从原本的55艘,缩小为32艘,之所以没有继续砍下去,实在是因为这个计划庞大到不能倒。否则承包制造LCS的两家船厂将无以为继,而且美国海军也会面临违反合约等麻烦事。

另有些人建议将濒海战斗舰改作它用,如此就不会因违约而受惩罚,比如将LCS转让给海岸警卫队,或是贱价出售给美国的盟邦。然而,这个想法恐怕也难以实现。对军事资产,华盛顿的立法程序不是说想出让就能出让的。因此,美国海军还将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操作这些他们亦不知用途的军舰。

濒海战斗舰专案自美国国会在1990年代通过预算后,多次实行重大变更,最初是由于成本超支,后来在测试与部署期间发现生存能力和杀伤力不足,任务模块也全部出现严重的技术问题及进度延宕。当前,美海军已明确放弃LCS计划起初的两个基本理念:多任务舰艇、任务模块化与新式的人员配置。此后,每艘濒海战舰任务将单一化,并增加舰上人员组成固定的技能编组。

奇怪的是,在花了近20年的时间,美国海军终于承认濒海战斗舰专案“彻底失败”,并将购入数量从55艘砍至32艘后,国会却又意外地增加了3艘,总数变成了35艘。而前后五角大楼总共花了300亿美元经费。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美国未来导弹护卫舰概念图

对濒海战斗舰失望之余,美国海军在2019财年向国会最新提出造价为最新一代每艘10亿美元的未来导弹护卫舰计划,被称为FFG(X)。海军这回吸取了濒海战舰当年在技术上一味求新而不达的教训,FFG(X)在设计目标从一开始就规划“采用大部分现成的技术”,将是一艘拥有大型机组和硬线系统的传统舰船。这意味着美军的未来护卫舰将是一种相对低风险、功能目标明确、并且能快速建造的军舰。FFG(X)会更容易使用与部署,至少不会是那种只能放在军港供人参观的战舰。五角大楼希望第1艘FFG(X)能够在2025年前投入作战。

美国媒体则再次给予军方无情的嘲讽,濒海战斗舰(LCS)计划可能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悲惨的错误,前后搞了20年、花了约300亿美元买下35艘。“美军最后终于认识到,这艘不断变更任务、设计与装备,还持续追加预算的战舰根本无法开出港口作战,只好回头寻找升级版的导弹护卫舰。这个花钱又无用的战舰计划,让许多人不禁怀疑美国海军的智慧与能力。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美国海军最新在濒海战斗舰上配备的NSM反舰导弹

可以说,“吉福兹”号本次开赴印太,相当于肩负着挽回LCS此前战力不足、运行不佳声誉的艰巨使命。9月6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约翰·盖伊上尉证实了“吉福兹”号的部署,他称这艘战舰配备了比预定时间表提前服役的“海军打击导弹”和具有新任务能力的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机。而运作这些新武器的 Fire Scout舰载系统则是一个超视距监控和目标平台,刚于6月实现了初始作战能力。

当配备雷神/康斯博格(Raytheon / Kongsberg)制造的超视距“海军打击导弹”或称NSM,以及诺思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的“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在地平线上实施监视时,位于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海滩附近的一艘濒海战斗舰,可以摧毁处在北卡罗来纳州哈特拉斯角的一艘舰船。这比美军当前在役的反舰导弹“鱼叉”(Harpoon)公布的射程还要超出30英里(约48.2公里),该导弹射程高于67英里(约107.8公里)。

美国海军暗示,在其下一代导弹护卫舰FFG(X)项目上,也将配备“海军打击导弹”。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在“科罗拉多”号上接受测试的“火力侦察兵”无人机

当前,美国海军还致力透过开发MQ-25空中无人加油机以及用于F/A-18“超级大黄蜂”的新型保形油箱,从改进导弹、传感器到机翼等各个方面的性能,来提升现有舰载机系统的攻击速度和作战范围。

但是,这正好也表明,尽管五角大楼高层不断鼓吹“加快行动”以帮助前线舰队获得新军事能力,但海军实际的改变进程仍十分缓慢。虽然海军当局提出到21世纪20年代初,“将重点关注生存能力和杀伤力升级计划”,为战舰增加电子战能力、反导弹诱饵甚至激光炮或其它先进系统。

早在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上任初期,时任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上将就发出了联合紧急作战需求,他强调太平洋战区需要远程反舰导弹,但至今,只有NSM部分的满足了这一需求。美国海军相信,拥有超视距导弹的LCS将使“任何潜在对手的战斗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华盛顿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的分析师、退役潜艇军官莱恩·克拉克说:“海军正在进行这些改进是很好的,但这是非常渐进的。从海军说:「嘿,我们需要启动某种无人飞机项目,我们需要在我们的舰艇上部署更好的反舰导弹。」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他还说:“10年后,我们到了这里,而MQ-25仍在朝着部署的方向前进,但这近几年内都不会发生。我们终于在部署一艘带有更好反舰巡航导弹的舰艇。”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平克尼”号导弹驱逐舰和“奥马哈”号濒海战斗舰2019年7月在太平洋航行

在“吉福兹”号初步尝试搭载“海军打击导弹”并开赴海外后,它将于下次大修时安装永久性的NSM发射装置;给已服役的每艘LCS完成导弹发射装置安装估计还需要花几年时间;而从自由级“南塔基特”号(LCS-27)起,舰体将自制造一开始就为导弹系统保留足够的空间、重量及功率。

濒海战斗舰的总体升级除了搭配“海军打击导弹”,另包括水面电子战改进计划(SEWIP)、Nulka MK53诱饵发射系统,对Mk46 30MM火炮武器系统的改进等。此外,将独立级舰体当前的战斗环境,改为自由级基于宙斯盾已生成运行的COMBATSS-21战斗系统。

美国海军作战艰难转型的象征 濒海战斗舰搭载超视距导弹重返印太

驶离基地的“吉福兹”号

美国海军中将、太平洋舰队水面部队司令理查德·布朗称NSM是非凡的,“海军打击导弹”的入役已成为如何快速增强舰队打击能力的典范。他说:“事实是,LCS将在射程上取得成功。而这一切始于「加布丽埃勒•吉福兹」,这将在未来几年成为现实—这会使任何敌人进攻的目标变得复杂,因为他们之前真的只需要弄清楚航空母舰的位置……现在与我们所做的一切相结合,不仅在LCS中,而且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中,任何潜在的对手都不得不担心自己所有舰只的位置,因为我们正在对它们施加新的武器系统。”

不过,2019年重装上阵的濒海战斗舰仍将面临着水面作战、水雷对抗和反潜战等许多不可预测的重大考验, LSC是美军在向新作战样式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象征,尚需付出巨大努力方能解决的是:“它无法在10年内摆脱海军自己早已习惯的传统操作方式,推出新的作战能力。”

上一篇新闻

加拿大 |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加拿大高校生命科学学科排名

下一篇新闻

最新!全球确诊142万+,美国超39万,非洲已蔓延至52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