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新加坡预计2020年失业率自非典以来创新高


加坡预计2020年失业率自非典以来创新高


新加坡本地就业市场将因新冠疫情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指出,初步预估显示新加坡2020年居民失业人数可能攀升至超过10万,这是自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以来的新高。


他指出,新加坡民众不应该认为每份工作都能保得住,但政府将竭尽全力保住可行的企业,以保新加坡民众的饭碗。


王瑞杰于6月5日在总结新加坡今年第四份财政预算案辩论时,描述了因疫情而将受到重挫的就业前景。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新加坡年均居民失业人数(包括本地人和永久居民)创下91000人的纪录,而王瑞杰指出,这次疫情将带来比非典更大的打击,居民失业人数可能从去年的73000人,增加至今年的超过10万。


新加坡预计2020年失业率自非典以来创新高


新加坡为保民众就业采取的补助措施


提供“新心相连就业与技能配套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表示,疫情暴发后,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员工保住工作,“新心相连”就业与技能配套不单要提供就业机会,也希望帮员工和企业提升能力。在新心相连”计划下新加坡公共部门将带头创造约1万个长期与临时新工作岗位,新加坡政府也将与商会合作,邀请私企加入这项计划。


理想的情况是当局创造的就业渠道可以让人民获取工作机会。但在现有情况下,人们不一定能立即找到固定的工作。这些渠道也应该让人们有意义地利用时间,学习有用的知识,并获取宝贵的经验。


“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也将超越失业数据。即便是保住工作,一些人也可能面对‘未充分就业’(underemployed)的问题,或收入会大幅减少。这将引发恶性循环,打击消费,导致受影响的企业进一步减少人力需求。”


在星期五的国会辩论中,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指出,四份预算案总的总支出,规模是过去年均预算的一倍,当中对抗疫情的93亿元中,有八成拨款将投注在支持企业转型与保障员工的生计上。


计划在24个组屋市镇设立卫星职业中心


此前,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于6月4日在国会参与坚毅向前预算案辩论时透露,政府将增加现有职业中心的数量。全岛目前有5个职业中心,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4个组屋市镇设立卫星职业中心,方便求职者寻找工作。


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新加坡今年全年经济预测会萎缩4%到7%。新加坡必须做好失业人数上升的准备,除了保住现有工作,也必须创造更多就业途径。她呼吁求职者保持开放心态,投身过去可能从未考虑过的工作领域。各方也须紧密协调,为不同类型的工人和求职者创造多种途径。


新加坡预计2020年失业率自非典以来创新高


王瑞杰表示必须避免学生和员工出现“封锁一代”


另外,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强调,新加坡必须避免本地员工和学生当中出现“封锁一代”。


王瑞杰今天在国会辩论“坚毅向前”预算案时说,新冠疫情是这一代人前所未见的环球危机,对环球经济的供需造成巨大冲击。他指出,世界第一次大战对当时青年的就业前景造成长期影响,导致他们陷入迷惘,失去希望。


如今环球掀起一股对“封锁的一代”的担忧。王瑞杰指出,人们担心即使全球从新冠疫情恢复后,这段非常时期可能会对年轻人的技能培养、就业能力及收入,造成长远的影响。


民众应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与情绪


新加坡政府呼吁有需要的公众可拨电求助。“照顾好我们的心理健康与情绪是让我们从这个危机中变得更坚强的关键,请鼓励感到沮丧或焦虑的家人与朋友拨打全国关怀热线,或其他社区求助热线。”


关怀热线


新加坡全国关怀热线(National CARE Hotline)是1800-2026868。


当民众面对疫情引起的过度心理反应,可以从积极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关注、保持社会联系、规律生活作息、学会适当求助等方面应对。


避免过分关注


适度、有节制地关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轻视,也不草木皆兵,这样有助于心态的稳定。有的人总是关注疫情,导致在其他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对身体的异常感觉会特别关注,会把身体的不舒服以及其他异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联系起来,处在一种被传染威胁的感觉当中,认为随时随地可能会有被传染的风险。


保持社会联系


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亲人、朋友、同事保持联系,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还要帮助支持其他人,体验投入感,提升幸福感。


新加坡预计2020年失业率自非典以来创新高


规律生活作息


疫情期间长期不外出,有些人在家的生活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吃药、酗酒等行为,想通过这些行为来缓解恐慌、焦虑。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需要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按时睡觉和起床,保证一日三餐,可适当阅读、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提升愉悦感的事情,要保证一天的时光是充实的。


学会适当求助


当遇到心理困境时,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诉说,或者找到一个隐私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上一篇新闻

美国海军太堕落:万吨级大舰到南沙碰瓷惹事,未来发展一片迷茫

下一篇新闻

小艾-新加坡赴美留学经验分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